落实“双减”政策 赋能师生成长
——杭州市五常中学落实“双减”政策的路径探索

2022-12-27 10:11浙江省杭州市五常中学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2年32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双减教研

陈 明|浙江省杭州市五常中学

钟振国|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2021 年 7 月 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施行“双减”政策。《意见》明确要求,要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1]。“双减”实际上是要检验和修炼学校教育的“内功”[2]。它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减”政策的贯彻背后实为“教”与“学”质量的“双增”,教师与学生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是解决教学问题的重点。杭州市五常中学把握教师与学生两大关键要素,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创新教师培养和学生培养方式,促进本校教学质量与效能的稳步提升。

一、关注教师的教,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3]。作为学校教学的关键要素之一,教师应该重视承担其教育责任。“双减”要求减量不减质,即对教师的专业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有效落实“双减”的前提保障[4]。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了,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在学校“吃得饱”“吃得好”,就没有必要去校外“加餐”了。杭州市五常中学贯彻落实这一理念,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聚焦青年教师培养,提升新教师专业水平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最具活力的群体,其不断为教师队伍注入能量,是教师队伍发展的不竭力量之源,也是未来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杭州市五常中学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致力于教龄3年内新教师的素养提升,并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帮助新教师夯实教学基础,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让新教师能快速站稳讲台,更快地融入教育教学工作。

1.建立青年教师研修坊,提升教学水平

教学水平的提升仅仅靠教师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他人的指导建议、教师同伴间的互助探讨、活动的激励等都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能力更快速地提升。学校与当地其他中学开展校级联动,组织主要面向青年教师的教学研讨活动,并与高校合作,邀请高校专家为青年教师把脉诊断,提出建设性意见。在活动过程中,学校教研组成员共同探讨,开展同伴协作,集思广益,获得优质的成果。通过此类研讨活动,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升。除了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得到革新与发展。

2.创设新班主任成长营,培养班级管理能力

班主任的职责及其教育活动具有特殊性。作为班级教育的主任教师,班主任除了要负责组织管理班级工作外还必须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5]。青年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所接受的理论性课程中多以统括性的教育专业知识为主,在实践过程中也只是观摩了班级管理。而在入职之后,许多青年教师需要立即承担起班主任工作,这对其是较大的挑战。

关注到青年教师的个人及专业发展,学校为新教师组织继续教育活动,开设班主任成长营,提升其班级管理能力。此成长营由高校专家团队携手学校德育处共同管理,以“夯实基础、强化素养、把握规律、涵养师德”为目标,包含案例分析、主题沙龙、专题讲座、读书交流、示范引领等活动形式。成长营以“周—月—季”的时间排布渐进开展,即设置“微案例研究撰写”周任务、“讲座沙龙”月任务以及“教育专著阅读分享”季任务。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校构建一个融合互动、协同奋进的班主任专业学习共同体,提升青年班主任整体素养水平,使青年班主任队伍朝着适应当前教育改革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方向迈进。

(二)注重名优教师引领,盘活教师队伍生气

一所学校的教师群体中分布着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师,而高级教师、青年教师则是当下及未来学校教学的重要力量。然而,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各有其优势特点和不足。青年教师上课有激情但是相对缺乏课堂教学经验,高级教师课堂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往往缺乏进一步提升的动力。如何激发这两支队伍的活力,让名优教师和年轻教师队伍融合成长,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针对此种情况,杭州市五常中学加强了教研组建设,通过规范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1.规范教研活动,发挥集体效力

教研之于教育乃磨刀之于砍柴[6]。好的集体教研活动对学校教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当下集体教学研究所展现出的种种“弊病”,究其原因,主要是这种研究只是一种“集体工作方式”而不是“集体研究方式”:研究成分的稀薄,研究的澄清力、结构力(重构力)、开放性和创造性事实上都极其有限,既削弱了它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也使它很难发挥持续的累积和渐进效应[7]。

针对这一现状,学校重点加强教研组织建设,提升教研活动的规范性和常态化,制订明确规范,重整议事程序结构,设置一贯的、稳定的、共享的程序,并设定明确的时间段开展相应的教研活动。以学年的第一学期为例,开学初,学校教科室需提供每月活动主题的指导意见,并要求组内学习教研组评比细则。这是从制度学习上入手,让教师明确教研内容和活动规范。10月,学校开设新教师亮相课,即新教师授课,组内其他教师共同把脉,展开研讨,提出意见与建议。11月,学校组织开设教龄3年内新教师展示课,教师们共同探讨、诊断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新教师更好地站稳讲台。12月,学校开设名优教师示范课,由优质名师引领组内教师共同向前。次年1月,学校制订期末复习计划,让教学更加精准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教研活动提升了教研品质,更有助于提升新老教师教学研究的信心与积极性。

2.构建师徒关系,互助协同发展

因为具有“基于教师已有的知识结构特点”和“符合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有利于新教师习得优秀教师的隐性知识”这两大对教师专业成长有明显成效的特点,“师徒制”成为新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有效培训方式,众多教学实践也证明了其有效性[8]。为助力新教师成长,促进老教师精进,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学校创建青蓝工程,设立望峯书院。秉承“匠心传承 青蓝共辉”的初心和“大手拉小手,大家一起走”的理念,学校通过望峯书院的一系列活动,助力新教师与名优教师共同成长与进步。

与常见的一对一师徒结对形式不同,学校采用二对一的结对形式,为每一位新教师配备教学师傅和班主任导师,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分别给予指导。新教师在入职之前都会接受常规培训,但培训的内容与“解决具体问题”之间仍有落差[9]。而师徒制的实行便可以帮助新教师从老教师处获取相关更具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高效能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师徒之间并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注重教学相长。作为师傅的老教师在关注和指导新教师的同时,也获得发现新问题、引发深入思考的输入反馈。因此,师徒制的实行帮助新老教师都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盘活了学校的教学活力。

二、聚焦学生的学,培养学生学习品质

为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在把握好教师“教”的同时,学生的“学”也不可忽视。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需要被关注和培养。学校在加强课程作业和学校活动效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增强学生凝练德行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自主管理的能力。

(一)学科作业增质量

作业是教师布置给学生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其实质是一种学习活动,其目的指向于育人,即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10]。“双减”政策强调了作业的减量,同时也对学校如何实现作业的“增质”提出了要求。杭州市五常中学从两方面着手,提升学科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设置分层作业,提高练习的针对性

在传统的课堂统一授课下,学生的能力基础各有差异。“一刀切”布置的作业并不适用于全班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业布置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设置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任务,激发其学习兴趣。

作业要有梯度划分,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指向本课基础知识点,难度适当且需要所有学生都能够通过此操练掌握。选做题面向已掌握必做题知识点、有更深层理解欲望和学习能力相对更高的学生。两个梯度作业内容的划分,既保障了基础课程内容的学习巩固,又给学习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提供了钻研学习的平台。分层作业的设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学生学习需求的平衡,对教学也能够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2.评选优秀作业,增加任务驱动性

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加,学生的内部动机有一种逐步减弱的倾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低,厌学的情绪日渐增强,而功利性的外部动机则成为主要的学习动机[11]。优秀作业的评选,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通过评选活动激发学生高质高效完成作业的外部驱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之事,我事之师”,评选优秀作业,可以让学生看到更为认真的同伴的作业成果,并将优秀作业与其书写者的课业成绩相关联,意识到认真书写作业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有提升学业成绩的期望,同伴优秀作业的展示可以激励其对自身作业质量的重视。

(二)课余活动养品质

“双减”政策的实施要处理好教育教学中“减法”与“加法”的关系,确保学生“减负不减质”是“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12]。“减负”减的是学生的负担,减的是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过重的额外负担,此政策的实施将正常的成长时空还给学生[13]。由此,学生有了更多完成学科学习任务之外的空余时间。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学生可以自主参加各类兴趣活动,拓展学科学习之外的领域,这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然而,学生能否利用好这来之不易的课余时间,学校如何接力教育活动,在基础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拓展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助力实现育人目标,成了学校所面临的新问题。杭州市五常中学始终坚持把好育人关,丰富课外活动,促进学生思想品质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1.榜样熏陶,为国立志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让每个学生都是合格的人才,就应该不断激发学生成长的主观愿望,让学生按个性化的成长规律自我管理、自主发展,让奋斗成为青春的底色[14]。学生需要明了自己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的使命与担当。

学校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我和国旗同框”“观《觉醒年代》·悟使命担当”等教育活动。学生面向国旗敬礼,用镜头留下自己与祖国最美的合影,观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并记录所思所想。通过此类活动,学生领略一批又一批的中国青年用个人必胜的信念书写对祖国的铮铮誓言,感受历代青年为国奋斗的精神,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形成踔厉奋发、勇毅前进的决心和信念。在青年榜样的熏陶之下,学生能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且以榜样为引领,监督自身行为,关注自身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学生参加此类活动所产生的内驱力是教师讲授所无法激发的。此类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增强刻苦学习的自觉性和勇于锻炼的主动性[15]。

2.创新比拼,以赛激智

减负并非放养,布置大量单一枯燥的无效作业是对学生时间的压榨,是教师需要避免的,但学生感兴趣且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学科活动却是值得倡导的。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如科学组的“鸡蛋撞地球”比赛和水火箭比赛,数学组的解题能力竞赛,语文组的汉字听写大赛,英语组的书写比赛和Spelling Bee 等。丰富有趣的学科竞赛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锻炼了学生思维。在此类比赛的评比过程中,分层原则贯穿其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奖。各类竞赛让学生的学科特长得到了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信心,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优良的学风。

3.动机提升,依赛健体

强健的体魄是学习生活的根基。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过多静坐、静态的活动不利于其身心的发展,学生有权利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体育锻炼时间。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学生也同时在学习领域收获效益,如专注力、学习效率、思维速度等。学校要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产生主动运动的动机,并最终养成积极运动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无疑会对其体育参与行为带来积极的作用。研究表明:竞争性的体育活动在提高初中学生体育运动动机方面的作用明显优于非竞争性的体育活动,且表现出对内部动机有着更为积极的作用;相比之下,非竞争性的体育活动对于提高初中学生的体育运动动机没有积极的影响[16]。因此,学校高度重视体育锻炼,积极组织各类体育活动。除了基本的课间活动、运动会,学校还积极开展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等体育比赛和各项趣味运动竞赛。此类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探索运动的乐趣,养成积极运动的习惯,也反向助力了学习效能的提升。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双减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从课堂中来 到课堂中去——青年教师听(看)课技能锤炼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