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教学设计

2022-12-26 08:11郝晓颖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6期
关键词:质问临安陆游

文|郝晓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示儿》《题临安邸》,并能够背诵。

2.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积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出示课题《古诗三首》,生齐读。

2.今天我们学习第一首诗《示儿》,请大家说说题目的意思。(“示”的意思是“出示”;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是父亲写给儿子的。)

3.父亲为什么给儿子写诗?诗中写了什么呢?

二、初读《示儿》,整体感知

1.读通读顺。

自由读《示儿》,注意七言诗的节奏,读出韵脚;指名读,正音;齐读。

2.初解诗意。

默读《示儿》,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自己完成后和同桌交流,大家都完成后班上交流。

(策略:在理解诗句意思时,可通过适当增补、调换词语的顺序等方法,把诗句的意思说完整,并把句子说流畅。)

3.抓住重点,提出问题。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诗,是遗嘱。通常遗嘱是关于财产分配的,陆游的遗嘱是什么?(“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为什么一个垂危的老人心心念念的是祖国统一呢?南宋的军队到底能不能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呢?

(出示“靖康之变”的资料)

这一段历史被称为靖康之变。无数的爱国者盼望着南宋的军队早日收复失地,陆游便是其中之一。南宋王朝能够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吗?我们来看林升的《题临安邸》。

三、借诗解诗,熟读成诵

1.解诗题。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写在南宋皇都临安一家旅舍墙壁上的一首诗。

2.晓诗意。

按照学习《示儿》的步骤,小组长组织大家完成学习。

读通诗句,读准韵脚;将诗句的意思说通顺;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理结构。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景看西湖,诗人为什么发出“西湖歌舞几时休”这样的质问呢?原因在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这两句中哪个字最能回答诗人的质问?”(学生答“醉”)师追问:“谁醉了,是什么使他们醉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暖风”“醉”理解)

诗的前两句提出问题,后两句写出质问的原因,全诗充满了对这些人的讽刺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4.熟读成诵。

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达到背诵。

四、拉长时间轴,丰满诗人形象

1.一年年的期盼,一次次的失望,68岁退居家乡山阴的陆游写下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说说你的感受。

2.日日盼,南望王师又一年;夜夜盼,金戈铁马的征战场面时常入梦。他写下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

五、回到《示儿》,感情升华

1.那一年,陆游85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齐读《示儿》)

2.解构全诗。

诗中有理:“死去万事空。”诗中有悲:“不见九州同。”诗中有愿:“北定中原。”诗中有嘱:“家祭告乃翁。”

“元知”是诗人对人生的彻悟,“无忘”的嘱托是对国家统一的希望,是诗人对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矢志不渝的渴望。

3.背诵、默写《示儿》。

猜你喜欢
质问临安陆游
显得可爱
自定义的浪
自定义的浪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感 动
杭州,下一个一线城市?
除夜雪
浙江临安郎碧村宋墓 一座平凡墓葬的启示
初夏绝句
临安37吨电镀污泥倾倒者被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