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薇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匠心独运,围绕同一主题把多篇相关联的文章整合在一起,构成“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统编本教材较以往版本的教材在编排上的变化,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的变化,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以单篇教学为主,而要注重学生学习内容的整合,以“大单元”教学理念来引导学生阅读学习,以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现象的产生。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大单元”背景下对其进行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优化古诗词教学过程,创新古诗词教学方法。笔者主要就“大单元”视域下的古诗词教学,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比较阅读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大单元”视域下进行古诗词教学,教师针对古诗词特点对其进行多方面、多维度的整合,形成“大单元”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是丰富学生认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材中选编的古诗词,即使有的主题相同,但在表达情感的方法上也有所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对同一主题的古诗词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深化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深刻认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关于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作品,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这些诗人的作品整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说说他们作品的主要特点。如李白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说说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也可以把李白的诗与杜甫的诗集中在一起教学,以使学生对李白诗词的浪漫主义色彩与杜甫诗词的现实主义色彩有深刻的认知。《池上》和《小池》这两首古诗都与“池”有关,《池上》是白居易所作,《小池》是杨万里所作。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对比阅读,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经过比较阅读,学生发现《池上》是一首五言诗,以叙事为主,充满童趣。《小池》是七言诗,以描绘景色为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两首古诗在表达上都运用了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创作手法,让整首诗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另外,《池上》有着白描的色彩风格,《小池》有着水墨画的风格。经过比较阅读之后,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在“大单元”背景下进行古诗词教学,可供学生比较阅读的内容有许多,从作者到主题,从类别到表达等,都可以作为学生单元集中学习的内容。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适合学生比较阅读的内容,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以使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古诗词教学中,一些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或者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等都具有一些关联性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在意象方面的特点,并鼓励学生举一反三,进行拓展阅读,可以让学生发现古诗词的内在规律,实现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时,教师可以把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结构进行教学,以使学生对边塞诗的特点有更多的认识。基于此,在学生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把卢纶的《塞下曲》、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李益的《从军北征》、王维的《使至塞上》、高适的《塞下曲》等都拓展给学生阅读,让学生说说边塞诗的特点是什么,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在拓展阅读中,学生对边关,对边塞居民的生活和边塞风光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感受。这样教学,拓宽了阅读的范围,让学生对边塞诗的认识不只是停留于教材中仅有的篇目上,真正实现了由篇及类。
在“大单元”背景下教学古诗词,教师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有许多,可以按类别拓展阅读,也可以按照主题拓展阅读,还可以按照古诗词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教师以拓展阅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丰富的阅读体系,让学生在举一反三的拓展阅读中提升阅读素养。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从“大单元”教学的背景出发,引导学生把在古诗词中学到的有关的知识与经验等加以整合,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古诗词学习体系,构建完善的古诗词阅读经验模式。结合古诗词特点,教师可以从背景整合、类别整合或者经验整合等方面展开教学,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这几首古诗作为“大单元”展开教学。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让学生搜集背景资料,然后把这些背景资料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诗词在创作时的共性之处。《示儿》《题临安邸》都是南宋时期的作品,当时的现实背景是皇帝偏安一隅,朝廷软弱昏庸。《示儿》表现了作者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矢志不渝的爱国热情。《题临安邸》表现了作者对当政者只求苟且偏安,不关心百姓疾苦的担忧,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对统治者的愤慨。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爱国情怀”,教学时,教师既要从人文主题出发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的,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诗词中值得玩味探讨之处,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以丰富学生的认知。如《示儿》《己亥杂诗》这两首诗中都有“九州”一词,在《示儿》这首诗旁边的注释里面显示“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在教学《己亥杂诗》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说这里的“九州”是什么意思。另外,在《题临安邸》这首诗中“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杭州作汴州”中“西湖、杭州、汴州”这三个地名的运用,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说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帮助学生理解借代在古诗词中的妙用。这样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就会更加全面深刻,这也是普通单篇阅读所无法取代的,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古诗词“大单元”教学中,教师从诗词主题、背景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点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适当拓展,整合教学,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帮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关于古诗词的知识,让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促进了学生对古诗词特征的全面了解与掌握。
“大单元”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离不开“大任务”与“大情境”的设计与开展。教师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平台,依据古诗词的特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具体的任务情境中进行综合学习,主要形式包括诗词改写、手抄报、仿写、扩写以及一些口语交际活动等,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的时候,教师可以以“大单元”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查找搜集相关资料,并以“走进传统文化”为主题写一份社会实践报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搜集到端午节、七夕节、腊八节、春节等相关知识,并把我国传统文化的现状以及如何弘扬传统文化进行了翔实的描述,为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了基础。再如教学《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这单元内容,可让学生以“爱国”为主题设计一份手抄报。在学习任务的引导下,学生的创意百花齐放,分外精彩,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古诗词主题内涵的深刻理解与把握,还延伸了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爱国情怀得到有效培养,凸显出了古诗词的教学价值。还有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这两首古诗时,可以让学生试着将其改写成小故事,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训练,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趣味丛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古诗词给自己带来的无限乐趣。
“大单元”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教师依据古诗词特点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拓宽了学生古诗词学习的路径,让古诗词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以“大单元”视角来架构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看待教材中的古诗词,使学生对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或者不同风格的相似作品的特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