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在阅读教学中的探索
——以《精卫填海》教学为例

2022-12-26 08:11文|陈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6期
关键词:口吻精卫填海精卫

文|陈 英

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曾说:“改善(应试教育)的办法是提高命题的水平,有一部分题是可以容许不同发挥的,不要标准答案。教学中应当加强思维训练,特别是批判性思维。通过‘语用’的学习把思维能力带起来,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弱项。”如何将这种批判性的思维植入到教学中去呢?我以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

一、结合单元要求和课后习题设定保底教学目标

根据这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和课后习题,我将这篇课文保底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四个:

1.认识“帝”“曰”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溺”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以及这篇课文的神奇之处。

二、制订拓展性的教学目标——培养批判性思维

我在教学这课时,在完成保底教学目标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确实也在课堂上自然生成了两处批判性思维。

1.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我注意前后知识的勾连,引导学生提问题。一位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提出问题:“为什么精卫是炎帝的女儿还会被淹死呢?她不是有法力吗?这是不是不太合理?”学生的这种提问,让我顿时陷入了思考。我当时虽然没有正面回答这些问题,但是肯定了学生质疑的精神。这位学生已经初步具有批判性的思维,他也带领其他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了合理的质疑。

2.辩论——助力批判性思维

看到学生在质疑方面呈现的惊喜,在创编结尾时,我顺势追问学生“什么样的结尾好”,引发学生辩论、思考,进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也惊喜地看到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呈现。这部分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要求学生给课文补写一个结尾。如:“结果怎样呢?故事没有结尾那就请你给课文加个结尾吧!你可以以精卫的口吻写,也可以以东海龙王的口吻写,还可以以其他旁观者的诸神的口吻写,也可以以现在你们的身份写。

(2)开展辩论:“你们觉得哪个结尾更好呢?”

(3)小结:阐述开放式结尾的好处,推荐开放式结尾的文学书籍。

学生补写结尾时,兴致很高。多数学生给文章加了一个喜剧性的结尾,少数学生写从此精卫世世代代都在填海。还有以其他口吻写的,都是表达对精卫的赞美之情的。

当学生开展辩论时,兴致已经达到了高潮。这时的学生不由自主地辩论起来:有的说喜剧性的结尾好,因为这样读起来让人更好接受。有的认为悲剧性的结尾好,因为这样更合理。

这篇课文上完后,我觉得学生比之前更喜欢思考了,也更爱提问题了,提出的问题有了一定的深度,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影响着全班学生。同时我也在思考其他课文能不能也找到这种批判性思维的生长点呢?如何让它常见于我们的语文课堂呢?这就需要教师有批判性的思维,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好地生成批判性思维。

猜你喜欢
口吻精卫填海精卫
刘静云作品选
在“口吻”与“意象”中激扬青春
精卫填海
精卫的烦恼
用自述的口吻写事物
精卫填海
诗词鉴赏论述题答题技巧实例分析
精卫填海
“撕名牌”大战
绘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