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钟琴
“双减”背景下,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一线教师都感到非常为难,因为低年级是学习的基础阶段,基本的笔画书写、生字练习、词语积累是学习阅读和写作的基石。没有书面的动笔要求,语文基础从何谈起?
语言的初始发展并不是图像符号,而是声音符号。儿童学习语言的萌芽期就是人类语言发展的最初阶段,应该优先发展“口头语言”,而不是书面语言。笔者指出以下口头作业设计方法,以期能激发更多教师投入到低年级学生“口头语言”发展的研究上来。
冰心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中这样说过:“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因为儿童和春天一样朝气蓬勃,充满生机。让学生动起来吧,让小脸笑起来,让手脚活动起来,让心灵畅快起来。
如,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一文,完全可以让学生边读边表演。双手合掌,轻轻放在耳旁,做闭眼睡觉状,读“翻过来,唉——睡不着。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然后换向另一边读第二小节,在翻来覆去中读第三小节。就这样简单的动作,学生已经很好地理解了“明天去远足”前的夜晚,主人公是如何“辗转难眠”,这“睡不着”的背后是欢喜的迫切和兴奋的等待。当表演两遍后,学生几乎能背诵下来,这是身体给大脑的馈赠。
再如,教师可组织亲子表演《小蜗牛》,由妈妈或爸爸担任“蜗牛妈妈”的角色,与孩子进行亲子表演,一方面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孩子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同时也能增进亲子感情,这就是走进孩子内心最好的方式。
讲述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化传承方式,至今流传在民间的歌谣、传说、风俗故事等不胜枚举。讲述表达,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方式,对低年级学生要充分激发他们的语言潜能,促进学生自身语言系统的建构。如,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就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布置作业。开篇的“从前”是最经典的,几乎所有的童话故事都以“从前”开头,将听者带入到那个熟悉又陌生的情境中去。再如,《狐假虎威》的讲述,同样不仅可以触发语言的感悟能力,还可以让语言显性化。故事中的“窜过”在讲述的时候语速可以加快,“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这“迅猛”的虎威赫然在目;还有“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的“一愣”,充满戏剧性和对比性。这语言只有通过讲述的张弛,才能扣人心弦,学生也会在讲述过程中全身心地浸润在这不寻常的一幕幕之中。
列子在《两小儿辩日》一文中,就生动地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做决断之事。可见,孩子对于问题的思考“争论”,有时不是那么简单,应该值得重视和深思。我们在设计作业时,不妨试试辩论式的作业。如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文,以往教师都会循着课文的结尾“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布置作业,让学生想象一下,青蛙跳出井以后发生的事情。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观点,进行辩论。正方:生活在广阔的世界好,眼界开阔,生活多姿多彩。反方:生活在幽静的井底好,自由自在,生活安逸平静。
学生在辩论时,其实就有了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思考,多角度地思考人生。历史上多少能人雅士选择退隐和深居,又有多少人在大千世界里潇洒走一回。当然,在文字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设计“画画”的作业,在厘清课文条理的要求下,教师还可设计思维导图的作业等。但训练语言,发展语言,笔者认为,表演、讲述、辩论三种方式最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