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2022-12-23 02:58李淑萍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6期
关键词:教师应意识情境

李淑萍

与学生一同学习、共同实践、平等对话、自然交流,是教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他们的数学学习充满活力。要想提升教学实效性,教师要注重挖掘更多的教学资源,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建立平等、良好的关系是保障教学有效性的有力支撑,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构建适宜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知识探究活动,提升学习有效性。

(一)依托生活化素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紧扣学生生活实际,用好生活化教学资源,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也是践行新课程标准的有力举措。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生活中可用于教学的素材,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探索的学习情境,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以“24时计时法”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应围绕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开展自主探究,以此助力学生深入思考。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到一些与时间相关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小组交流等活动中建立对于24时计时法的认知,为后续的学习探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开展体验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回顾生活场景,找到生活中关于24时计时法的例子,如飞机票、火车票、电影票上的时间,还有电子手表、电子显示屏上的时间。这些生活中的实例,能提升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知,从而为后续提炼规律、感悟24时计时法的本质奠定基础[1]。

随着学生理论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投入实践学习活动,通过观看屏幕上的时间、拨动石英钟表上的时间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24时计时法,建立对24时计时法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领悟24时计时法的本质。

二、鼓励学生质疑,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鼓励学生质疑,本身就是在引导学生思考,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同时,质疑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判断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意识,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2]。

(一)鼓励学生质疑,以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即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由此可见,产生疑问是开展深度学习的基础[3]。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参与数学活动,营造有利于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

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用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例如,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高,求三角形的底是多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答案,引导学生用学过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去解决问题。之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分享出来。这种交流互动,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教学情境。一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会对一些知识点产生疑问。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索,从而更深入地探究这类问题的本质[4]。

在不断质疑和反思中,学生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领悟问题的本质,明白三角形的面积不是直接推导出来的,而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得到的,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仅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随着学生的深入学习和探究,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质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数学能力会得到很大提升。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构建高效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三、搭建自主探究平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教学实践表明,学习数学需要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知数学的意义,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数学原理,感受数学的魅力[5]。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搭建完善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与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应深入解读教材,精准把握教学目标和要求等,结合学生学情,搭建有助于学生高效学习的平台,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搭建实践操作平台,培养学生想象力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搭建实践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自主操作,进行个性化思考,实现学习上的突破,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认知的有效建构[6]。

在讲解“圆柱的体积计算”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用数学材料进行操作与想象,从中获得数学认知,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深化对圆柱体积的理解。例如,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各个小组同样规格的硬纸片、胶带等,设计这样的问题:“看下这个纸片,你会怎么玩?”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其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积极地进行小组讨论,并参与玩硬纸片活动。

(二)搭建互动反馈平台,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在小组操作、个性想象以及互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构建反馈平台,让学生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角,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在课堂上,学生会各抒己见,把操作感悟、小组讨论的收获等分享出来。其间,学生可以发现,同样一张硬纸片,操作方法不同,形成的圆柱也不同。比如,有学生以长边为轴旋转一周,也有学生以宽边为轴旋转。采用不同的旋转方式,得到的虽然都是圆柱,但是圆柱的高和底面半径却是完全不同的。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开展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丰富学习感知的有力举措。合作意识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构成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合作学习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更加高效。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学习是需要外力来推动的,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应采取一定的外力辅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以“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一课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应学会放手,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机会,释放学生的学习活力,确保整个学习活动顺利推进。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选择生活化元素,构建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合作驱动下积极思考,大胆创新,使他们的学习更加高效。

(二)开展合作,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在对数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索后,学生能够认识到所探究的问题的本质,从而顺利得到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得出答案后,教师应进一步提升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在合作讨论中,通过思维碰撞,会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在问题探究中提升合作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营造集体探究氛围,开展合作学习,除了能带来思维碰撞,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五、研究实际问题,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训练

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是教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一定的实践训练作为支撑。唯有研究实际问题,开展数学实践教学,方能促进学生知识内化,提高能力,否则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探究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结合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挖掘教学素材,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探究思考,使其在问题探究中实现学习上的突破,提高综合素养。

(二)探究实际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创设生活化探究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总结题目中出现的已知信息,并套用相应公式,得出算式。其间,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多种解题方式,帮助他们掌握更多解题思路与方法。这样不仅能有效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能有效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聚焦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设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依托生活化素材开展教学,促使他们自觉参与思考、互动、实践、反思等学习活动,提升学习效果。自主学习意识、能力是学生开展高效学习的基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开展数学教学,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路径,也是促进学生知识积累的重要方法,更是助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有力支撑。因此,在小学数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和自主学习动力;鼓励学生质疑,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以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意识;搭建自主探究平台、互动反馈平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想象力;开展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研究实际问题,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训练。这样有利于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创建,能够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教师应意识情境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