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促进小学数学课堂师生语言互动路径探究

2022-12-23 02:58郭玉芬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6期
关键词:建构笔者儿童

郭玉芬

关注师生之间的语言互动,不仅是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师生互动的有力举措,还是构建有活力课堂教学的有力支撑,更是“以儿童为中心”教学理念的体现。正如20世纪80年代美国评选“儿童给成人的忠告”第一句话所说的那样:“我的手很小,请不要往上面放太多的东西。”的确如此,教师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要求儿童,也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儿童眼中的世界[1]。同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语言也应体现这一思想,践行好这一理念,以此为学生营造有利于激发学习活力的教学氛围,为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选择浅显的儿童语言,让知识易懂

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心中有人,眼中有学生,以儿童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学习。其间,教师应注重构建良好的言语互动课堂,用适合儿童理解的语言开展教学,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给学生以启迪,让他们在思考中理解知识,建构认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2]。

(一)引领回顾,在叙述中激活认识

以“20的认识”教学为例,教师要精准把握儿童语言的特征,着力寻找书面语言、数学语言与儿童语言的连接点,以实现构建良好师生语言课堂的目标,加深学生的学习理解,从而在脑海中构建起完整的“20的认识”。为此,笔者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对0—10的认识,以唤醒他们的学习认知,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同时,笔者也从中更加精准地了解到了儿童语言的特色,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努力让教学语言更加贴近儿童语言实际,让他们充满兴趣地投入对“20的认识”的学习之中。就说对“0—10的认识”这一话题,学生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学生说出:“0就像鸡蛋,有点长,也有点圆,1像根小棒直直的,10就是小棒和鸡蛋的组合。”通过调动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认知经验,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更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此顺利助推学生建构起完整的“数的认识”学习认知。

(二)有效操作,在解读中感悟学习

在复习基础上,笔者还给予了学生必要的实践操作学习引导,让他们在具体活动中积累起丰富的学习体验,为其认识20,理解20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11—19,并用自己的话描述活动的过程。于是,学生在操作后,形成了不同的学习汇报,有学生说:“在计数器中十位上1个珠子是1个十,个位上拨上几个珠子,就表示几,合起来就是十几。”这种简洁明了的描述很好地揭示了11—19的数学本质,以此为学生建构对11—19的认知奠定了基础。

其次,笔者指导学生继续操作,通过引入新知,引发学生的学习思考。笔者向学生提问:“如果让你再继续拨上一个珠子,你会怎样去拨呢?又会得到一个怎样的数?”笔者的话顺利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积极参与小组互动学习,尝试着拨珠练习。很快,学生都有了自己不同的见解,在好奇声、质疑声中,学生会产生更多的学习思考。由此,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就被很直接地化解了。

二、选用形象的儿童语言,让学习有趣

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来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其积极投入学习中。同样,形象化的儿童语言会让课堂教学充满童真与童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所学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选用一些拟人化语言、比喻式语言和夸张式语言等组织教学,把那些晦涩的、深奥的,甚至是枯燥的纯数学语言、概念、公式、性质等转化为生动的、形象化的儿童语言,带给学生熟悉感与亲切感,使他们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更好地理解知识,巩固知识,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一)设计故事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以“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认识”教学为例,笔者把这些晦涩难懂的数学符号演绎成一则动画故事,利用信息技术形象地呈现数学内容:“小朋友!你们看这是数学王国里的一个大嘴巴怪兽。它有着神奇的本领哦!你看,越是大的东西它越高兴,越是多的东西它越喜欢。它总是张开它的大嘴巴,哪边大、哪边多,它就张开大嘴乐呵呵地对着哪边。如果左边大,它就会张大嘴巴对着左边,变成‘>’;如果右边大,它就会张大嘴巴对着右边,变成‘<’;如果两边东西同样多,它就不太高兴,闭着它的那张大嘴巴,形成了‘=’。”经过观察和倾听,学生能够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中轻松地了解到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基本形式,明白它们的构造,初步感知到比较数大小的原理。

(二)开展学习交流互动,促进学习建构

有趣的动画片,形象的、儿童化的语言,有效地诠释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基本构造,以及它们的特征,让学生初步明白大于号、小于号的基本性质。紧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演大嘴巴怪兽,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巩固学习成果,深化理解。学生在应用符号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建构起对三种符号的学习认知[3]。

利用动画形式引领学生学习三种符号,势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同时,利用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应用中深化对动画片中知识的学习理解,更是有益的举措,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活力,还能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更加高效。

从中能够看出,有效的教学语言并不需要很深奥,也不需要照搬书本中的话语,而是在简单中显示出活力,在平易中凸显魅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更要打磨好自己的语言,使之更符合儿童的心理需要,贴近儿童学习的需求,以此实现构建良好师生互动课堂的目标,让学生的学习更自然高效。

三、引入风趣的儿童语言,让学习自在

“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这是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关于教学语言的经典论述,从中可以看出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幽默、风趣的儿童化语言,能有效改善课堂教学现状,让数学教学更富有趣味性[4]。以“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为例,笔者适度地引入了幽默、睿智、诙谐的语言,让教学语言更趋儿童化,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让学生活力满满地投入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组织探究,感悟算理

首先,笔者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创设了相关的学习探究情境,引领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研究中更好地进行语言交流,加深他们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除法的算理”理解,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达成学习的基本目标。

对此,笔者把教材中的例题改编为:“老师想把197块大白兔奶糖平均分给28个学生,该如何分呢?”学生在读完题后会进入研究状态之中。但是在一段时间后,一部分学生脸上显露出茫然的状态。此时,笔者用诙谐的语言说:“是不是奶糖还没有到手呀!有什么困难可以说,我们一起来解决。”

诙谐的话语,能带给学生鼓励,使他们更加有信心去思考,而且趣味化、口语化的语言,还能改变课堂上沉闷的学习状态,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会更加轻松。

(二)引领梳理,深化理解

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疑问,而疑问的出现,能让学生的学习思考更加深入。其间,有学生说出:“前两位不够除就看前三位,197÷28,怎么快速地试商、灵活地试商才是最难的。”

学生在交流中会展现出不同的学习思考结果,教师应及时给他们指明正确探究的方向,为其继续研究问题提供帮助。在接下来的交流互动中,学生能够悟到:除数是28,比较接近30,所以在试商的过程中可以用30作为除数来思考。通过学习交流,学生逐渐解开心头的疑惑,他们会逐渐掌握“五入法”试商的基本方法。

在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时,教师还可以设计问题诱发深思,以此来助推学习领悟的深入。“把这里的28看成大哥,还是小弟,主要作用是什么?”笔者的话语引领了一片笑声,学生会在形象化语言引领下进一步明晰:大哥是“五入法”,小弟是“四舍法”。同时,学生在笑声中应答出:“把除数想成一个接近的整十数,只用来试商,就可以快速地解出正确答案。”

可见,用好风趣、幽默的语言,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启发,通俗的话语、幽默的语言能成为学生学习记忆的磨砺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

四、采用激励的儿童语言,让建构有力

大量的研究证明,小学生语言能力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表达不够严密和规范,这会给他们理解书面语言、把握书面语言内在本质带来影响[5],甚至有时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特别是那些较长的数学内容描述。这些语言都不能很好地与他们的语言形成对接,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语言理解水平。而教师采取鼓励性的儿童语言,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与思考,能有效促进他们学习理解的深入,加速有效学习建构的形成。

(一)设计探究情境,鼓励学生多说

“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从中能够看出,真正助人成长、催人发展的教育是基于儿童需要的[6]。肯定学生的学习,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究与思考,是打造活力课堂、助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力举措。

以“认识图形(二)”教学为例,笔者通过激励性语言来促进学生学习回顾,引发他们深入探究的活力,使学生对图形认识学习充满渴望。比如,在教学初,笔者利用多媒体呈现:“小朋友们是聪明的,图形的认识学习是非常扎实的,你们还认得它们吗?”学生会根据“图形认识(一)”的学习积累,较好地做出应答。

与此同时,画面一转,再度引发学生思考。“它们又都是谁?”学生自然地回应道:“这些图形不像前面长方体、圆柱那样立体,而是很单薄。”

(二)采取激励语言,促进学习建构

学会用儿童的视角去看待学习内容,用儿童的语言去解读文本,解说有关的数学性质、规律、概念等,以实现师生语言的可靠对接,让交流无障碍,这是理想教学的标志。

仍然以上述的教学为例,笔者通过营造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把图形说出来,并在说的过程中建构起对应的表象。如有学生对正方形有这样的描述:“那个方方正正的形状,很像一个手帕,它的名字是正方形。”还有学生描述道:“那个像砖头一样的面,它的名字是长方形。”此时,笔者予以学生相应的学习评价,通过评价加速学生对平面图形学习感知的积累,为他们进一步掌握图形和空间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于教学之中引入鼓励、激励性语言,既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又能改善课堂学习气氛,这样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师生语言的对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适时地引用具体化的、形象化的、幽默化的语言,让教学语言更儿童化,更契合儿童的学习心理,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凸显其学习的个性,提升学习的效率。

猜你喜欢
建构笔者儿童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建构游戏玩不够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