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学生自主深度学习探究

2022-12-23 02:58赵闯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6期
关键词:学习材料自学双减

赵闯

一、“双减”政策概述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政策对现行教育教学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现代教育教学体系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学校要切实提高育人水平,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双减”政策正是针对现行教育的弊端,以及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所提出的。现行教育过分追求应试学力,存在唯分数、成绩论等现象,将好成绩与好学生挂钩,部分教师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实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目的,保证“双减”政策顺利执行,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改变教师观念,优化教学方式;第二,强调课程质量,创设新型课程;第三,创新学习方法。新要求呼吁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对于如何实现“双减”政策所提出的“减负”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之间的平衡问题,自主深度学习就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本文旨在从深度学习的视域出发,通过培养学生深度自学的能力,在实现教育减负的同时,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二、学生自主深度学习概述

钟启泉教授认为:“只有教师的观念变了,教学才会变,教学变了课堂才会变,课堂变了课程才会变,课程变了学校才会变,等到学校变了,整个教育现状才能改变。”[1]6只有明晰何为深度学习,才能在学生自主深度学习方面提出有效的建议。

(一)深度学习概述

最先将深度学习概念引入人类学习领域的学者是马顿和赛尔乔,他们认为,通过对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可以把学习分为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其中,深度学习是学生在学习中知识迁移的过程,是解决未知的过程,是有助于学习者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过程[2]。从2005年开始,我国教育技术学方面的研究者开始对深度学习进行研究,我国首次提出深度学习概念的学者是黎家厚,他认为,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工处理新知识,并融入既存的认知结构,在新的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3]。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度学习成为教学改革的重心。学者郭华认为,深度学习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围绕有挑战性的任务进行讨论,从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中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的过程。综合以上学者对深度学习的认识可以看出,深度学习是追求有效知识的迁移以及问题的解决,以培养高阶思维的学习[4]。

(二)自主深度学习概述

自主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主体,自主理解、探索学习材料,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法。其主要特征是主体性、自立性、能动性。而自主深度学习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探讨学生落实自主学习的情况。在现行“双减”政策下,需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以及课外辅导负担,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就自身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深度的思考。要培养学生深度学习所要求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自主深度学习,来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高投入、高产出的学习是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要详细界定学生自主深度学习的内涵,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从学生的“学”来看,自主深度学习是学生能够对要学的知识结构进行自主的思考,主动地与以往的经验和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链接,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的过程。学生只有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被认为符合自主深度学习的要求。有学者认为,掌握自主深度学习能力的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自主地运用信息、概念、知识和技能,成为一个不依赖他人信息和观念的学习者。第二,从教师的“教”来看,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着学生的自主活动而展开的。教师要具有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形成高阶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自主深度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但教师不能直接发号施令,采取强制性的办法,否则学生的自主深度学习就不可能产生[1]77。第三,从教学活动来看,自主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兴趣为引导,以情感为依托,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进而使学生能够进行习惯性反思、自主性学习,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真正使学生达成自主深度学习目标。

三、自主深度学习“深”在何处

深度学习是新时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或通用能力的必要途径。新时代下的学生不能一味地满足于应试学力的获得,单纯地习得知识与技能,而是应该拥有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应对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关于深度学习的“深”,我国相关研究指出:深度学习“深”在学习目标,倡导培养学生的真实学力;“深”在学习材料,倡导学生深度理解知识;“深”在教师教育指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在学习过程,学生具有高动机,高兴趣投入学习。由此可见,深度学习的“深”是出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的,只有每个环节都能统筹起来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深度学习,提升教育的整体质量。同理,自主深度学习中的自主学习不是指学生孤立自主地进行盲目的学习,而是要把深度学习的“深”,合理地运用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上。由此,我们认为,自主深度学习必须“深”在学习目标、学习材料、教师教学观念三个方面。

(一) “深”在学习目标

“深”在学习目标这一命题提出的基础在于:现在仍有部分一线教师,将教学目标制定为“双基”的培养,看重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班级升学率的高低。这一功利主义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扼杀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真实需求,也将教育的育人功能缩减为教育只育分数。学校教育的共同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真实学力”,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探究者与乐于思考者,而不是培养一名优秀的“考生”。因此,要想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就要改变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应该基于新时代所要求的新能力为学生设计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摒弃传统应试教育功利性的教育目标。

(二) “深”在学习材料

自主深度学习的判定标准的重点在于,学生所学的学习材料能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形成有意义的链接,能否体现整体知识结构的重要变化。因此,第一,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上,应该首先选择与学生生活有关联的材料,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有意义的链接。第二,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兴趣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撑,学生的自主深度学习才会真正得以实现。第三,奥苏伯尔曾说过,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应具有以下特点:学习材料应该符合逻辑意义,学生所要学的知识应该是学生可以理解的,选择学习材料要考虑学生的“心向”。只有通过有意义的学习材料的设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由兴趣引领学习,学生才能真正进入学习、热爱学习,进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状态。

(三) “深”在教师的观念

自主深度学习所提倡的自主学习,不是指学生一个人独自进行学习的过程,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元认知的能力。钟启泉认为,教师的“教学胜任力”是“深度学习”的必要条件,这是教师专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是与教师自身的成长相联系的[1]161。只有教师拥有致力于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师只是教书、传递知识的传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引导学生改变学习观念,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深度学习强调教师应该掌握的重要观念是:教师要培养学生进行主体性学习的能力。主体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掌控,将所学所感以及自己的能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并加以反复磨炼,能够认清学习的本质,知晓学习的过程与成果的关系,最终实现凭借自身能力调控自己的学习[1]31。因此,自主深度学习的“深”应该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的观念上,只有教师拥有深度学习所需要的先进理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指导者,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机,提高自我效能感,最终实现自主深度学习。

四、自主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因材施教,设定多样化自主学习目标

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走进教室,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与兴趣。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深度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特点设定多种自学目标。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自学”,强调学习目标的重要性,教师确立多项学习要达成的目标,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自主深度学习。学习兴趣是深度学习发生的前提[5]。教师应该在人才培养规划下,尽可能地为不同特点的学生制定他们感兴趣的自主学习目标,才能帮助学生实现自主深度学习。

(二)构建真实的情境,让知识情感化、活体化

学生的自主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进行。各学科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钟启泉认为,精致化能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境脉与形象促进知识的链接,这种机制谓之精致化[1]44。教师要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所学的知识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知晓知识背后的情感,真正地将学习变成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融合。对于一些无法直接化的经验,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处理,让它与生活贴近,与学生贴近。只有在学习主体对所学的知识有高兴趣、高认可的情况下,才能够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对知识的追寻,达到自主深度学习。要想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具有强烈的兴趣,其才会在课后主动地探究这些知识,达到真正的深度自学状态。

(三)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其中包括预习习惯、复习习惯、提问习惯等。《学记》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说明了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第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石,能让学生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6]。第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要想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首先要有较高的自学动机。自学动机是指维持或激发学生的自学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发的动力倾向。动机的强弱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主要因素,只有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习惯养成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性,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只有注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才能使学生真正实现自主深度学习。

“双减”政策强调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仍有学校一味地加强学生对于机械知识的记忆与训练,而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导致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下难以有效地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学生真实学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该从问题思维入手,提升学生的自主深度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将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与头脑中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有用性,能够运用知识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习真正成为一件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学生通过不断地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切实体会到自主学习的意义。教师的及时指导、兴趣的引导,能够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进而使学生能够进行习惯性反思、自主性学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深度学习。

猜你喜欢
学习材料自学双减
党史学习教育四种指定学习材料少数民族文字版出版发行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数学探究中提升学生智慧的路径研究
构建有效数学课堂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