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256排CT头颈CTA联合扫描在短暂性脑缺血检查中的作用价值

2022-12-12 02:32林伟华阮璇黄睿刚黄炎坤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22期
关键词:头颈头颈部斑块

林伟华 阮璇 黄睿刚 黄炎坤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多,且多为重症患者。临床上对于患者的病情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加以判断,对后续治疗方案的制订有着较好的帮助。头颈部血管技术检查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应用先进的图像处理及数据采集技术,对于患者头部血流、血管情况能够进行明显、准确地反映,同时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也不会遭受创伤,安全性较高,患者比较容易接受[1]。临床医师利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扫描能够对患者的血管壁、管腔附近组织病变情况进行充分掌握,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2]。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疾病,而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a attack,TIA)可能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TIA的发生和局部神经功能障碍有关,且发作往往比较突然,病情发展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导致其发生的原因是脑梗死以及一过性脑血流降低引起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且具有较高复发率,所以临床上非常重视对TIA的判断与诊治[3]。本研究为探究TIA患者应用GE256排CT头颅CTA联合扫描的价值,特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之间接收的TIA患者80例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所收治的TIA发作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58.95±6.13)岁。本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的开展。

诊断标准:①突然发病。②脑及视网膜局部病灶缺血。③发作持续时间不超过1 h。④恢复后无后遗症。⑤发作具有反复性。

纳入标准:①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无中途退出。②有完整的临床资料。③无精神状态异常。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遗忘、平衡障碍、眩晕、言语模糊。

排除标准:①缺乏临床资料。②严重器质性病变。③无法正常沟通。④合并脏器功能障碍。⑤颅内出血。⑥甲状腺功能异常。

1.2 方法 采用GE256排CT头颈联合CTA扫描,患者选择仰卧位进行扫描,扫描范围包括主动脉弓至颅顶。使用密特朗Accutron CT-D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生理盐水20 mL,在肘正中静脉或者上肢远端静脉注入,每秒4.5 mL,对于患者静脉通路的流畅程度进行观察。在主动脉弓作为感兴趣区,用对比剂对阀值触发技术进行跟踪,触发阀值为150 Hu,触发后延迟3 s进行扫描,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从肘静脉注射350 mgI/mL碘佛醇50~60 mL,每秒流速为4.5~5.5 mL,随后注入生理盐水30~40 mL,每秒流速为4.5 mL。扫描范围自患者气管分叉下缘至颅顶部位。扫描参数如下,管电压:120 kV;探测器宽度:80 mm;螺距:0.992∶1;旋转时间:0.5 s;进床速度:158.75 mm/s;层厚:5 mm;矩阵:512×512;重建层厚:0.625 mm。

1.3 观察指标 参考NASET分级法对患者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分析,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轻度狭窄为狭窄率低于30%,中度狭窄为狭窄率30%~70%,重度狭窄是狭窄率超过70%。斑块CT值范围包括钙化斑块、软斑块和中等斑块。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n(%)]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用GE256排CT头颈联合CTA对80例患者进行扫描,均获取了清晰的脑内动脉分支图像和支动脉、颈内动脉图像,其中有16例患者属于单纯的颅外动脉狭窄,有28例患者为单纯的颅内动脉狭窄。在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其中椎动脉颅内狭窄8例、基底动脉狭窄6例、大脑后动脉狭窄3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伴大脑中动脉狭窄5例、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3例、M2段狭窄3例。在颅外颈动脉狭窄中,包括单侧椎动脉发育细小5例,主动脉C2、C3水平狭窄4例,椎内动脉起始部狭窄6例,颈内动脉分叉部狭窄1例。共存在斑块、血管56支,处于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其中包括混合斑块、钙化斑块、中等斑块和软斑块各12支、16支、12支、6支。共累计血管中度和重度狭窄瓣闭塞患者71例,轻度狭窄患者9例。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上患有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数逐年增多,且很多患者都属于重症患者,所以有必要进行提早诊断和治疗。临床上以影像学方式判断疾病能够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4]。头颈部血管技术具有较高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在探查患者头颈部血流情况时也不会损伤患者,具有无创性,因此患者比较容易接受[5]。GE256排CT头颈联合CTA扫描对患者头颈部血管病变的具体程度能够进行及时了解,可为临床提供较为清晰的图像,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性,对于血管情况能够进行细致地了解[6]。临床上为了提高扫描成功率,需要做的是控制靶血管内对比剂的浓度,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保证使用静脉最小的增强幅度达到最理想的清晰及对比度。另外,采用GE256排头颈联合CTA扫描可以使对比剂的使用量减少,也能够降低放射损伤,减轻对患者肾脏造成的负担。使用对比剂在进行实时监控触发技术有较高要求,并且如果在兴奋区域出现伪影,可能会导致扫描异常,无法获取患者头颈部血管的具体循环情况[7]。针对使用对比剂,通常是由专业医师来进行使用,但研究结果也会受到剂量的影响[8]。除此以外,GE256排CT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不仅仅局限于扫描患者的头颈部,同时也可以检查患者其他位置,对医师诊断有利,能够保证有针对性的治疗[9]。

TIA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号,它容易引起脑梗死等疾病,所以为了使脑梗死的发病风险降低,一定要及时明确TIA的发生原因并及时采取治疗,改善缺血状态。目前临床上也非常重视对于TIA患者的临床诊断,所采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CTA、DSA等,其中超声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较低,而DSA具有创伤,操作过程比较复杂,容易引起并发症,如血管痉挛和斑块脱落[10]。GE256排CT的特点是获取的图像清晰,扫描速度快、无创伤,所以发挥了较高的诊断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价值。近些年来,临床上广泛应用GE256排CT扫描技术,其特点是时间、空间分辨率高,图像后处理技术也比较先进,临床头颈部血管疾病常应用螺旋CT动脉血管造影,对急诊患者特别友好,对于患者血管具体情况能够进行更多观察。而三维技术处理难度较高,这主要是由于邻近骨质结构复杂,所以扫描要求严格,要准确地掌握扫描时像,为了获取满意图像,要保证足够的清晰度与对比度,为工作站进行三维处理提供重要基础,保证静脉与相邻器官以最小增强幅度,把血管浓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11-12]。在扫描过程中不要进行不必要的放射投照,尽量减少对比剂的使用,降低对患者的放射性危害和肾脏负担。这些年来,临床上广泛应用GE256排CT头颈联合CTA扫描,对于脑组织血流及狭窄情况进行清晰的确诊更加顺利,临床有了更多的可靠参考依据。为了获取更精准的扫描时像,通常会应用小剂量测试法,获取靶血管的时间密曲线,计算扫描延迟时间[13]。不仅如此,在扫描患者头颈部时也能够扫描其他部位,医师分析病情时更加准确。据临床医学研究显示,GE256排CT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用于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获取了可靠的检查结果,图像清晰,对比剂用量少[14]。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GE256排CT头颈联合CTA对80例患者进行扫描,均获取了清晰的脑内动脉分支图像和支动脉、颈内动脉图像,其中有16例患者属于单纯的颅外动脉狭窄,有28例患者为单纯的颅内动脉狭窄,在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其中椎动脉颅内狭窄8例、基底动脉狭窄6例、大脑后动脉狭窄3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伴大脑中动脉狭窄5例、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3例、M2段狭窄3例。在颅外颈动脉狭窄中,包括单侧椎动脉发育细小5例,主动脉C2、C3水平狭窄4例,椎内动脉起始部狭窄6例,颈内动脉分叉部狭窄1例。共存在斑块、血管56支,处于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其中包括混合斑块、钙化斑块、中等斑块和软斑块各12支、16支、12支、6支。共累计血管中度和重度狭窄瓣闭塞患者71例,轻度狭窄患者9例。GE256排CT头颅联合CTA扫描,可以完全显示患者头颈部血管的具体形态,此外也能够明确椎动脉和周围骨性结构的关系,发挥了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的诊断椎动脉短暂性的缺血以及椎动脉TIA发生的原因,为后续治疗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GE256排CT头颈联合CTA扫描的特点是视野范围宽广。能够对患者病变血管组织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相比其他部位而言,人体头颈部有着特殊的骨质结构,在进行三维处理扫描时难度较大,所以一定要保证扫描的准确率。而提高扫描准确率的关键在于要选择合适浓度的对比剂,且要保持最小的静脉增强幅度,这样所获取的三维成像处理技术图像会更加清晰,同时也要明确应用少量对比剂,减少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害。在使用小剂量对比剂时,可以进行预扫描,获得最理想的延迟时间,不会损伤患者身体,还能节约对比剂的使用。临床医师获取的图像也比较满意,再检查患者头颈部时安全性高,同时也能够扫描其他部位[15]。

GE256排CT头颈联合CTA扫描对于头颈部病变进行完整的观察,具有无创性和较高敏感度、特异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6]。据相关研究发现,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于颅内血管瘤具有98%的敏感度,GE256排CT头颈联合CTA也有着更广泛的扫描范围和观测更多数量的血管。由于头颈部邻近骨质复杂,所以扫描技术需要更加严格。要想保证扫描成功,也需要注意很多方面,如说对比剂的使用量要减少,把血管浓度要维持在相当水平以上,这样才能够减少对患者的损伤,提高诊断准确率[17]。即便对比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属于主流CTA检查技术,但是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是触发阀值不确定,可能会造成对触发技术的主观依赖。如果没有把握好阀值,可能会提前扫描或延后扫描,无法获取更好的图像质量。此外,兴趣标记误差可能导致不正确的触发时机,兴趣标记在错误静脉或夹层动脉瘤上都会延后扫描时间。在触发扫描时使用的X线剂量较小,有着较弱的肩部穿透力,容易引起伪影,造成扫描提前。第四,扫描之前对患者循环情况不了解,无法预先判断对比剂使用量,而使用了太多对比剂会让患者肾脏负担增加,同时对于静脉和头颈静脉对比剂过量集聚情况也不能完整的消除。GE256排CT头颈联合CTA扫描则能够对头颈部动脉和脑部血流关注具体情况加以了解,联合扫描下准确判断血管狭窄和血流程度,制定后续治疗措施。临床研究了延迟时间,得出了一个结论,认为在注射速度一定时,延迟时间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循环路径、病理及生理等。如果扫描过早会导致血管起始段没有显影,扫描过晚会导致血管显影比较不明显。

TIA一般是指血液循环障碍,发生在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为短暂性发作,反复或者表现为感觉异常、语言障碍和瘫痪,一般在24 h内症状会消失。患者的发病可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过度活动、颈部突然转动和体位变化等,通常没有意识模糊的情况,5~20 min内能够反复发作。临床上过去影像学没有特异性检查方法,对于TIA的发作,临床影像学医师也无法有效确诊。TIA发作一般在50~70岁发作比较多,且男性的发生率更高。一般来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TIA的概率更高,可作为危险人群。因此有学者提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能是由于TIA所引起的。据相关文献显示,TIA发作后7 d,患者可能有10%的概率出现脑卒中,3个月内则有更高概率发生。据相关研究发现,若TIA患者在发病24 h内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风险。临床上尚未明确TIA发生的具体原因,但专家认为可能与脑梗死有着相同的发生机制,也就是由于炎性因子及动脉斑块而导致的血管狭窄,引起脑血管灌注降低。但是采用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无法对患者脑实质血流灌注的情况进行了解,也无法有效地评价患者的病变情况,唯一的临床诊断依据就是患者的血管是否良好[18]。美国医学会提出了TIA的概念,后经修改,但无法提供诊断客观依据,目前依然采用ABCD2评分评价TIA,但是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之后再次对TIA进行了新的定义,指出其持续时间不能作为关键诊断依据,特别指出是否有新的脑梗死发生才是区别脑卒中和TIA的关键。结合以上内容,我们发现诊断TIA的重点在于是否有脑梗死发生,而脑梗死需要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来诊断。这说明在TIA诊断中,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提供重要的依据,而临床影像学医师也越来越意识到诊断的重要意义。国内相关的专家也提倡对TIA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很多患者影像学资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阳性。最新研究发现,TIA可能和血栓调节蛋白具有相关性。脑梗死发生后,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增高,明显高于非脑梗死患者,这说明脑梗死的发生与脑缺血密切相关,可作为脑梗死的独立发生危险因素。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诊断及控制,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GE256排CT头颈联合CTA扫描,一次扫描所获取的头颈部动脉成像图像完整,提高了TIA检出率,对于血管斑块的稳定性的判断也能够更加准确,可以降低患者的风险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头颈头颈部斑块
发泡胶个性化头枕+头颈肩热塑膜在固定鼻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疗中的应用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不同坐姿的6岁儿童乘员在MPDB碰撞测试中头颈部损伤评价
美国FDA:批准HPV9价疫苗用于预防头颈癌
山医大一院“一站式”头颈、冠脉联合扫正式上线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经皮胃造瘘在治疗头颈部肿瘤中的运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