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燕
(宁夏大学 法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生漆,又称天然漆,作为天然涂料在我国发现与应用的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早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使用漆。目前,生漆割收以传统人工为主,基于特定历史传承、地域环境、文化内涵,几大名漆产地在地域上物理距离相近,气候、降水量较为相似。漆树割口形状有所差异,贵州以“一”字形为主,陕西安康、重庆城口以“V”字形为主,金龙坝村的漆树割口形状多样,有柳叶尖形、鱼嘴形、牛鼓眼形,呈现出不同于其它地域的特有形式,形成独特的文化模式。而文化可以定义为人们为了适应特殊生存环境而必须掌握的各种知识[1]。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文化的功能是社会的维持和再生产[2],漆树割口形状是人为产物,包含了人类情感与文化要素,满足了个体的基本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3],文化标准化行为的形成、发展、传承与其所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相关,漆树割口形状是土家族人雕刻的史诗,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其传统文化与长期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结果。金龙坝村位于恩施州白果乡西南部,地处恩施、利川、咸丰三县交界处。这里群山环绕,森林密布,为土家族人生产生活提供各类资源。割漆成为当地人的生计方式之一,由于毗邻利川市毛坝乡,这里的生漆统称为“坝漆”。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迁,职业选择多样化,化学漆增加。漆树减少,以割漆为业的漆匠也少了。现在,漆树零散的分布于以金龙河为起点,半径为10多公里的河边、田埂以及山上。
图片是浓缩而多义的,意义的构建与重建发生于具体的、动态的社会过程的情境中[4],柳叶尖形、鱼嘴形、牛鼓眼形的漆树割口形状是土家族人以“当地人视角”立足于生存场域,与土家族人生命理念、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等相关的现实创作,成为土家族漆匠的价值和规范,这是土家族人劳动智慧与求实精神的结晶,承载了土家族的族群记忆。探知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群体的行为,我们只有先理解那个社会的情感与理智的主要动机,我们才能理解这些行为所采取的形式[5],像真正的当地文化持有者一样去思考、去感知、去参悟,判定其文化与行为的价值和效力。漆树割口形状的多样性呈现,是土家族文化传承过程中的空间持续与时间继续,使文化回归自然,进而对柳叶尖形、鱼嘴形、牛鼓眼形漆树割口形状文化意涵进行阐释。
自然崇拜是人类信仰文化的一部分,人们对于早期自然现象、疾病、灾难无法解释的一种认知方式。泰勒认为,人类意志和行为从属于特定法则[6]。土家族的自然崇拜从实际需求出发,有较强的选择性与针对性,自然崇拜物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四省市接壤的武陵山脉的高山地,“皆在群山万壑之中,然道路险侧,不可以舟车。虽贵人至此,亦舍马而徒行,或令土人背负。其险处一夫当关,万人莫入”[7]。生活的早期,这里交通闭塞,先民们过着以火耕水耨、渔猎山伐为业的生活。土家族人的自然崇拜包括动物、植物以及其它物品。
鱼是土家族动物崇拜之一,鱼嘴形的割口出现在漆树上并非偶然。鱼崇拜产生于渔猎时期,主要是对怪鱼、大鱼的崇拜。鱼类是先民早期食物之一,《中国地方志集成·同治保靖县志·卷三》中记录了鳜鱼、鲫鱼、鳟鱼、金鱼、鱓鱼、孩儿鱼①。鱼最早出现在土家族人的创世神话中,传说鳌鱼翻身捅漏了天,玉帝派张古佬、李古佬补天补地。张古佬认真、李古佬马虎,态度迥然不同,致使天补得平平整整,而地补得高低不一,解释产生高山、平地、溶洞、江湖的原因[8]。为了祈求平安,规避灾难崇拜鱼。在土家族传统风俗中“六月六日田家祭农神俗说答土地是日必用鱼数尾以祈丰年”②,用鱼祭祀农神意在祈福来年五谷丰登,年年有余(鱼)。据记载,1948年6月,保靖毛沟寨河水干枯,一群小鱼簇拥着一条长约丈余,重约千斤的巨鱼在河中游动。目击者无不惊异,谓之“鱼神”。一时,沿河两岸,遍插香烛,祭鱼者络绎不绝。两日之后,洪水陡涨,群鱼从水而去[9]。土家族民间祭鱼方式是其族群记忆的缩影,这是对鱼崇拜的文化回应。人在与自然相互作用中求生存关系就转化为人类群体与自然相互作用中求生存的关系[10],人与自然、动物、植物处于和谐共生的状态。日常生活禁忌中女孩禁吃鱼卵,否则会生类似葡萄的怪胎[11]。这虽是生活禁忌,反映了土家族人的民族心理既是一种保护鱼苗,也从反面寓意土家族人能够种族繁衍,人丁兴旺,土家族人的调试与坚守,建构出朴素的生命理念,这是人类从大自然中获得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12]。“鱼”字出现在土家族的地名文化中,大鱼泉是金龙坝村最大的水源,也是恩施境内第二大河流马鹿河的发源地,因“倒流三千八百里”而闻名于世,村民用大鱼泉的水灌溉两岸田地,成为 “鱼米之乡”。鱼木寨是利川市历史悠久的土家族古寨,她在群山中突兀而起,林木茂密,云雾缭绕,远看似一尾巨鱼遨游于云海之中,这里曾是入蜀进川和兵家必争之地的陆路通道,也是中原的汉文化从这里传人四川的必经之道。
柳叶尖形的漆树割口包涵了土家族自然崇拜中的植物崇拜,植物崇拜中主要是树崇拜。土家族人早期生活在山林中,采集野果补充食物与营养,一些树分泌的汁液对木质家具、器物等物品起到防腐保护的作用,树为土家族人带来福祉。在土家地区,树是土家族人崇拜的对象,乌杨古树被称为神树。据说,人生了病向神树许愿能使病愈,然后祭献树神。还有一些土家族农民遇到不吉利的事和不祥之兆便祭树神,以消灾免难[13]。金龙坝村村口种有大树,作为村子的标志。每逢春节都为树挂红,燃放鞭炮,保佑家户平安,还有人将小孩拜祭给神树,起拜祭名,求其保佑小孩平安健康成长;甚至神树的枯柴都不能捡,否则会招致不幸[14]。树能够为族人消除灾难,带来祥瑞。同时,土家族来源和十八大姓氏的来历与树有关:传说洪水泡了天地,天下的人大都被淹死了,只幸存了藏在葫芦里的一对兄妹,观音菩萨劝他们结为夫妻,妹妹怀胎九月生下了一个血坨坨,兄妹俩伤心极了。观音就让他们将血坨坨剁成十八块,用泥巴包住,放在十八根树杈里。七七四十九天后,那些用泥巴包住的血坨坨都在树上长成了人,因为他们是用泥巴包住长大的,所以后来就叫他们土家人。兄妹俩以树的名称来为孩子取姓。靠在樟树的就姓章,靠在李树上的就姓李……[15]所以,土家族人就将树视为族类,和树一起生活并分享节日的喜悦。在一些土家族聚居区有喂树粑的年俗:正月十五下午,土家山寨家家都要派两个娃娃崽上山给果树喂粑粑,一个端起粑粑、豆腐、肉等,另一个拿把斧头,来到果树下,先用斧头在树上砍一条缝,然后给缝里塞进一些粑粑和好菜。喂树粑的目的,一是给果树“放水”,二是望它来年结的果实有多有大又甜又香③。树的丰收亦是土家族人的收获,通过用“喂”的方式使树感通人的情感与希翼,留下的不止是一个疤痕,从侧面表现出他们对土家族传统文化与族群记忆的保护和传承。
人们常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模式、富有地方性的生态理念与生活地域的自然环境,如:气候降雨、地形地貌等密切相关。金龙坝村的土家族人生活的地域在地理区域上分布于鄂西地区最大的长江支流清江流域,流域内绝大部分为鄂西山地,属云贵高原的东北缘,素称鄂西山原[16],是我国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分布区,又称为岩溶地貌。这里的岩溶主要以覆盖型的岩溶丘陵为主,岩石一般不裸露于地面,但因覆盖层较薄(一般<50米),在深切的河谷中常可见灰岩出露[17],表面覆盖的土壤以黄棕壤为主。黄棕壤是黄红壤和棕壤地带之间的北亚热带的常绿落叶阔叶林土壤,集中分布于苏、皖、鄂、川等长江中下游两岸的低山丘陵地区[18]。森林主要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这是一种过渡类型,是亚热带北部典型植被之一,包括以落叶阔叶为主的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常绿阔叶为主的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9]。岩溶发育是一个缓慢过程,地貌、植被、土壤覆盖等因素,对岩溶发育、保护非常重要。当地茂密的森林及其落叶对土壤形成与组织结构有重要作用,间接加固岩溶地貌。如果地表土壤覆盖层薄,覆盖层下的灰岩的溶蚀作用对地表地形常有影响,有时在地面形成洼地、漏斗、落水洞等,甚至引起地面坍陷[20],这里年降水量在1400mm~1700mm,如果地表没有土壤覆盖层,地下水与地表水加之吹风日晒的长期综合作用就会风化成小石块,在雨季易形成泥石流。因其特殊的地质环境与地貌,土家族人将动植物名称与地形地貌相融合,地名中就有了,如“茅坡”“螃蟹阡”“大岩洞”等地名,人们通过名字就知道那里主要生长的植物或者动物。文化地理学认为,一个地区长期积累的文化以及人们对这些长期积累的文化认同,就使得该地区具有了地方性[21]。为防止土壤层流失,降低岩石风化速度,几乎家家拥有上千亩林地的土家族人不擅自盲目砍伐树木。土家谚语说道:“山上多栽树,水土不下流。”山上土地相对贫瘠,村民将玉米就种在碎石块地里,坝上土壤层较厚的地里种植水稻、茶树等粮食和经济作物,地方性知识与当地的地域特点联系紧密。
漆树主要分布在山上,土壤层较薄,有的甚至长在石头缝隙中。为了使漆树的割口较快愈合,几个月内一般割16至18刀,刀口最多两指宽,每次割得薄层在毫厘之间。如果割口太宽,漆树无法及时吸收到土壤中的养分,影响伤口愈合的速度,从而降低出漆量;也会将韧皮部内有负责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切断,漆树会慢慢枯死。这不只是经济损失,也会降低森林覆盖率。
人类生境的多样性,从本质上规约了住居在地球不同地方的人们的生计方式不可能划一[22]。守着山林的土家族人就形成了以森林为主的生计方式,土家族谚语讲“山区林是宝,无林富不了”,运用本土性知识开发、保护森林就是守住致富路,土家族人盖吊脚楼的木材取自大山,降低建屋的成本;金龙坝村地处天然植物园被称为“华中药库”,森林土壤与光照为药材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种植药材是村民创收的方式之一;山林散养土鸡;岩洞收集野蜂蜜;森林里还有野菜和各种菌菇等。土家族人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沿袭并积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知识体系,建构出“森林-植被-物产-森林”的可持续的良性生态系统,处理好利益获取、森林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人与森林、生态环境和谐共生。柳叶尖形、鱼嘴形、牛鼓眼形的漆树割口是土家族人世代面对复杂地形、地貌总结出适于当地知识,做到保护优先,适应环境,合理开发与利用生态知识并世代延续与传承,以地方性知识建构土家族人的生态价值观。
漆树割口形状是土家族人长期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文化积淀,也是其历史记忆的一部分。无论是动物崇拜还是植物崇拜都是土家族先民“万物有灵”观念的反映,他们认为动物、植物这些生命体为人类的繁衍与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与精神动力。格尔兹认为:“文化是一种通过符号在历史上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它将传承的观念表现于象征形式之中。通过文化的符号体系,人与人得以相互沟通、绵延传续,并发展出对人生的知识及对生态命态度。”[23]象征符号越重要,它的形式就越简单[24]。漆匠为何将割口割为柳叶尖形、鱼嘴形、牛鼓眼形,将从象征符号到外在形式,在场域背景里作为象征符号联结起土家族人族群记忆与文化意涵,从行动背景做本土阐释,探寻深层结构与文化事实。
鱼崇拜亦为早期人类女阴崇拜的隐喻形式。在人类文明的传统观念中女性的主要职责是繁衍子孙,传宗接代,老子在《道德经》中称之为“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这里的“门”指产门,用雌性生殖器的产门的具体意义来比喻造化天地生育万物的根源[25]。鱼为阴柔之物,《〈易经〉校释译论》曰:“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26]自古以来,人们认为多子即多福,多子嗣是福寿的象征。鱼腹中多子、繁殖力强,故成为先民生殖崇拜的对象,也就成为生殖崇拜的象征符号。鱼图案最早出现在陶器上,象征两性生殖和多子,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彩陶上就出现了鱼纹。中国人在上古时期就以鱼象征女性,象征配偶或情侣。闻一多在《闻一多全集·说鱼》指出:婚姻是人生中的大事,主要任务是为种族的繁殖,在古代鱼代替配偶[27]。鱼的这一象征意义起源与鱼的繁殖力强有关。鱼之所以成为人类生殖崇拜的对象,成为女阴的象征物,从其外表来就看,它的外形,尤其是双鱼合成的外形与女阴的外形十分相似,另一方面从内涵而言,鱼腹多子[28]。正如纳德尔认为:象征符号的社会影响在于它们的指示能力[29]。早期土家族人对鱼形图案有着特殊的喜爱,尤其是女性与鱼相关事物也很多,在日常生活中门栓上会刻有鱼形图案,灶台边会放有鱼形的油灯碗,女性的装饰物品或者衣服都会雕刻、缝绣、绘制不同形状、颜色关于鱼的图案,以达到女性在生活与鱼感通的目的,从而完成人与鱼的生殖力转化,以增强女性的生殖能力[30],祈求生育、多育,达到多子多福,人丁兴旺,族群繁衍延续。土家族的婴儿在过“小百岁”时,亲戚、朋友有送鱼的习惯,让活鱼和婴儿接吻,用鲤鱼三吻婴儿,是希望婴儿长大后,能说会道、如鱼得水;用鱼开晕,寓示福禄有余,万事如意[31]。现在鱼作为艺术符号出现在土家族卡普上,如:送鲁嘎卡普上的鱼刺花、送列碰卡普上的鱼尾花。土家族人认为鱼会使族群繁衍生息,他们将这种具体的鱼崇拜的传统文化以象生和抽象的符号代代相传,追求子嗣繁盛,香火绵续,这是土家族人生命的律动,也是其朴素的生命观。在日常生活中鱼会让人联想到神灵的智慧、繁衍和再生。通过对于鱼的喜爱,表达对亲人、族人、亲戚的祝福与寄托。
眼睛象征那些洞烛一切的神氏,特别是与太阳有关的神[32]。漆匠在漆树上割下牛鼓眼形的割口,隐喻太阳常在。太阳神是土家族人早期天象崇拜之一,太阳被土家族人视为生命之神与万物之母,为人类带来光与热,使万物生长。土家族敬奉太阳,认为朝着太阳撒尿视为对太阳的不敬,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规律,土家族老人从小教导小孩早晨撒尿,莫朝东,晚上撒尿,莫朝西,否则会得罪太阳神。鄂西的土家族人将每年的六月六日为太阳生日,据说土王在世时要亲自主持祭祀太阳生辰的仪典,土民皆顶礼膜拜,敬祭太阳神,家家于此日敬祭太阳,翻晒衣衾,祈求年岁丰稔[33],感激“太阳日日夜夜不停走,辛辛苦苦为世人”,并以“太阳花”的形式将太阳的图案织在土家织锦上,做成小孩子的包裹,用来驱邪,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土家族人以其民族特有的崇拜方式让漆树上的牛鼓眼形割口,以太阳形式与漆树四季相随,太阳神会保佑漆树,赐予漆树能量,消除虫灾病害。
柳叶尖形所指代的植物让人们联想到大地之母及生命的循环[34]。植物汲取大地的养分,获取太阳的能量直接或间接的为土家族人的繁衍生息提供了物质基础,建构土家族人行动场域、经济状况、社会关系网络,从而成为土家族信仰文化的一部分。就像恩登布人的“标刻踪迹”,用斧头在树上刻标记或折下和弯曲树枝,以此作为从陌生的灌木丛走向熟悉的道路的指引。那么,象征符号就是一种树皮上的刻痕或者地标,一种把已知和未知联系起来的东西[35]。在《摆手歌》中的树木花草被赋予人的生命与思想感情,将自然力和自然物人格化。土家族先民认为每一物都由各自的自然力掌控,如山有山灵,水有水神,树有树精,田有田鬼,花草也有精灵护身。有为婴儿“洗三朝”的习俗,土家族人用紫苏、艾叶、蒜皮等草药煎水,煎水时煮鸡蛋一个,洗涤婴儿全身,再用鸡蛋滚遍全身,称之为除胎毒[36],寓意孩子健康成长。在早期,土家族的经济是渔猎、农耕、采集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式经济,渔猎、农耕、采集都是其生存的手段[37]。动物、植物以食物的方式养育土家族族群,使其繁衍生息,土家族人给予动物、植物以人的平等对待。象征符号产生行动,土家族人因这些支配性的符号被动员起来,用本民族特有的方式认知、记录、传承。
每个民族都因其生存背景与状态形成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塑造其富有特色的文化实践。土家族人因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等原因造就其文化特有的传承模式,柳叶尖形、鱼嘴形、牛鼓眼形的漆树割口看似简单、质朴,却浓缩土家族人的社会与文化,包含丰富的内涵,从文化视角阐释土家族人自然崇拜,表达土家族人对自然物崇拜的传统文化的记忆与传承;从地方性视角阐述土家族人生态价值观,以求人与自然及自然中的一切和谐共生;从符号象征诠释土家族人生命理念,表达土家族人对子嗣繁衍,族群延续的期许。柳叶尖形、鱼嘴形、牛鼓眼形的漆树割口就是超时间的实体,它记录土家族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成为土家族人文化记忆与传承的载体。
注释::
③陈国安.民族志资料汇编:第九集(土家族),1989年,第46页,未公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