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物”成“意” 变“意”成“文”

2022-12-11 16:47:19占振华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20期
关键词:立意习作教学

占振华

[摘要] 写作过程的本质是“双重转化”,由接触客观事物到对客观事物的認识,然后利用文字来刻画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以“童年趣事”习作教学为例,教师尝试丰盈学生的习作内容,帮助学生提升对习作内容的认识,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从内容选择、题材梳理、方法指导等多个层面,将习作打包成一个整体来处理,创“物”成“意”,变“意”成“文”。

[关键词] 习作教学;打包教学;创物;立意

当下的习作教学,许多学生之所以怕写,写不好,不少老师认为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习作的素材。以“童年趣事”为例,有老师戏称:“现在的孩子,在学校听老师上课,在家听爸妈上课,在补习班听补习老师上课。他们的童年只有学习,哪有趣事?”有学者提出,写作内容贫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生活贫乏,具体表现为“学生终日只在校园和家庭两点一线之间穿梭,在功利追求的单向度内角逐,以对未来可能拥有的‘幸福期待牺牲掉当下生活的丰满度与愉悦度”;二是认识贫乏,具体表现为“忽视了习作过程中从‘物到‘意的转化过程,有物(习作素材)未必有意,生活再丰富,缺少了转化,认识也未必丰富”。因而,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尝试丰盈学生的习作内容,帮助学生提升对习作内容的认识,从选材、立意、方法指导等多个层面,将习作打包成一个整体。现以“童年趣事”为案例,对习作打包教学进行具体阐述。

一、创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创“物”是基于选材角度而言的。对“童年趣事”已有思考且“写什么”已经成竹在胸的学生来说,创物并不难。但对于生活扁平化的学生来说,创物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因此,创物关注的对象,是找不到题材可写的学生。如何创物?长久以来,我们都陷入了“没有内容可写,当堂创造内容”来写的怪圈——没有趣事,创造一个趣事,课堂上玩一个游戏,然后当堂写下来,似乎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找到可写内容,实现了创物的过程。事实上,课堂上学生所能见证的,就是那几个游戏(活动)的片段。学生参与的内容相同,见证的乐趣相同,关注的重点也相同,这样的创物,学生写出来的作文难免会千篇一律。所以,要从本质上拓展学生生活的宽度和广度,就应以生活的姿态,还学生真实的生活场景。以“童年趣事”习作教学为例,笔者设计了一个任务驱动的作文体验包:

“我和父母的童年玩具”习作体验包

活动一:玩具小调查——了解父母的童年玩具

活动二:玩具小制作——和父母一起制作他们的童年玩具

活动三:玩具说明书——介绍制作完成的玩具

活动四:玩具亲体验——我玩父母的童年玩具

与课堂中进行的“当堂游戏”不同,这四个活动围绕“我和父母的童年玩具”这一主题,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学生获得的是完整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情感体验,因为玩具类型、玩耍方式、玩耍对象不同,学生的感触也不同。这样的创物是真正在学生心中留下独特印记的开创过程。傅丹灵在《中美写作教学对话十五讲》中强调:“写作是学生交流、表达和呈现想法的方式,要像真正的作家写作一样,让写作与真实的生活目的和学生的个人生活意义联系起来。”创物的过程,就是让学生真正浸入生活的深处,获得真实而丰厚的生活体验。

二、立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如果说创物是基础,那么立意便是再创造,是习作打包教学中的关键一步,也是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中最容易让人忽视的一步。所谓立意,就是对事物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童年趣事”的落脚点是“趣”,而对于趣的理解,大部分学生停留还在“傻趣”上,比如给猫剪胡子、把糖果种到地里期待长出一树糖果、对“洗照片”误解为用水洗照相机等,在天真的年华里,带着童年特有的稚嫩理解,做着一些不合常理的故事。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一味地往傻趣里钻,有时会导致学生胡编乱造。“趣”除了常规认识角度的“傻趣”外,还包括三个内容,即意趣、情趣、乐趣。

仍以“父母童年的玩具”系列为例,在帮助学生从意趣、情趣、乐趣三个角度认识习作内容后,学生进行了这样的梳理:

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趣的认识得到了有效地拓展,他们开始关注原本没有关注的内容,习作的视角随之发生了改变,习作的立意变得更加新颖。因此,立意的过程,就是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产生独特的生活认识,帮助学生将生活积淀变成鲜活的、独具个性的习作内容。

三、成文: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常态的习作教学,教师的视角往往在“作前”,即花很多的时间帮助学生发现习作的内容,引起习作的兴趣,发出习作的指令。而对于成文,即怎么写的过程指导,往往仅停留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缺少方法的引领,或者简单地将方法一笔带过,指导不够细致。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管建刚提出“先写后教”“以写定教”“顺学而教”的原则,其实就是针对学生草稿中的共性问题给予方法指导,通过唤醒学生的“心”,让学生写自己的话。

以“童年趣事”为例,选择写“活动之乐趣”的学生,习作草稿中共同的问题是活动过程很有趣,写成的文章却毫无趣味,如以下片段:

学生草稿1:《有趣的丢沙包》

同学们跑到沙包旁边,抢着抓起沙包,王吉尚抢到了,就飞快地将沙包向前扔,大家又向沙包飞去的方向跑。吴越跑得最快,大家以为他抓住了沙包,把他压在身下,实际上,沙包在吴越后面,被我捡到了。

学生草稿2:《玩四角包》

我带着四角包和陈思翰比赛,我用力地将四角包砸在他的四角包上,可他的四角包不动。换他砸我的四角包,我的四角包也不动,就这样,你砸我,我砸你,我们玩了很久。后来,他的四角包被我砸翻了,我赢了。

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有参与活动的经历,也体会到了活动过程的乐趣,然而在写作的过程中却因为缺少方法的引领,没能写出活动过程的趣。基于这样的分析,对这一类问题,笔者设计如下教学:

教学过程1:“取个名字”

師:刚才我们分析了几个习作片段中的共同问题——不够有趣!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让它有趣起来呢?我们来看第一招:“取个名字。”

生:给谁取名字?

师:你们说呢?

生:给沙包、四角包取名字。

生:给对手取名字。

师:我们来试试。比如沙包,可以给它取什么名字?

生:飞毛腿导弹。

生:同学们是饿虎扑羊,沙包就是那只狡猾的“羊”。

生:我想给它取“金色飞贼”,就是《哈利波特》魁地奇比赛中最灵活的那个。

……

师:取了个名字,沙包就变得像你的伙伴一样了,写的时候肯定会更有趣,用这种办法,修改你作文中的片段。(8分钟后)

生:同学们如同饿虎扑羊一般奔向沙包,沙包却是一只太过狡猾的“羊”,面对一群饿虎毫无畏惧,甚至还玩起了“躲猫猫”游戏。看,吴越为了抓住它,一下扑倒在地上,王吉尚以为沙包在吴越手上,马上压在他身上准备抢,钱晨一见如此情况,也迫不及待地压了上去。压了半天,沙包呢?这只狡猾的“小羊”,根本不在吴越手上,反而悠闲地躺在他们旁边的草地上呢。不过,这只“羊”再狡猾,也躲不过我的眼睛,我用飞一般的速度冲过去,将它捡了起来,等叠罗汉的同学回过神来时,我已经得意地捏起沙包了。

生:这个“飞毛腿导弹”来得那样迅猛,我还没来得及闪开,它已经在我的鼻子上“爆炸”了,我眼冒金星,还没回过神来,一群同学疯狂地向我涌来,作为“飞毛腿导弹”的狂热追随者,他们的眼中已经容不下其他任何东西。

教学过程2:将活动过程中的语言写生动

(出示学生草稿《玩四角包》)

师:我想请陈思翰和陈家逸两位同学站起来,你们在玩的时候,说话了吗?

生:说了,说了很多。

师:为什么不加点进去呢?

生:当时陈思翰先向我挑战的,他说:“敢不敢和我的‘金刚狼来对战一局?” 我就和他比赛了。

师:如果你能把两个人的对话加入到你的片段中去,相信一定会更精彩。(学生当堂修改习作)

生:“敢不敢和我的‘金刚狼来对战一局?”陈思翰拿着他的四角包,用挑衅的目光看着我。“比就比!谁怕谁!”我拿出“无敌战神”,摆开了架势。“啪!”陈思翰是大力士,“金刚狼”一落地,就气势十足。“看我的无敌战神!”我大吼一声,朝“金刚狼”发起了进攻!我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可“金刚狼”纹丝不动。不行,我得采用“持久战”!我心里想着,砸四角包的力气便小多了。

……

在这两个教学片段中,笔者给予学生两个习作支架——“取个名字”和“关注活动中的语言”,学生在理解方法的基础上,自行修改习作草稿,这是一个习作能力内化的过程。写“丢沙包”“玩四角包”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写其他的活动类作文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多加练习,学生便能在同类型的活动作文中运用,习作的方法指导便能有效转化为习作能力的提升。

创“物”成“意”,变“意”成“文”,将习作打包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是将生活体验转化为习作认识的过程。因此,将习作进行打包教学,往往能创造习作的美好境界。

[参考文献]

[1]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2).

[2]曹勇军,傅丹灵.中美写作教学对话十五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08).

[3]董初菊.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概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17-118.

猜你喜欢
立意习作教学
意高文自胜
意高文自胜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19:36:10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说“立意”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08:29
把握题意 求深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