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
[摘要] 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占据重要的地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要体现在学生处理情绪、行为表现等微观层面上,又要从学校及课程等宏观层面上加以关注,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音乐教育对改善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育;心理健康;音乐素养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都已开始实施音乐课程,但对其心理教育的作用认识并不多。许多教师仅是把音乐当成课程来实施,在教学时并不重视音乐对学生素养的教育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学已经逐步成为小学教育中必要的组成部分,要求教师借助音乐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利用現有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心理教育元素,把音乐的美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一、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
低年级学生进入学校后,因对学校环境不熟,不能与同学打成一片,导致他们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孤独与自卑,并产生挫折感。小学音乐教育可使学生从音乐中获得情感认同,即使经历了学习、生活上的挫折,音乐也有助于他们抵抗住这些打击。
2.在审美情境中实现心灵的净化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音乐情境,虽然是无形的,但这些情境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累积音乐元素,浸润心灵,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学生在学习音乐期间,可以通过音乐作品传达出来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为音乐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艺术,音乐作品的节奏美、旋律美、和声美和音色美,都能激发学生的心灵体验,与之共鸣,从而受到音乐作品的感染。因此,音乐教育不只是单纯的乐理知识传授,而且是要培养学生快乐、积极、美好、健康的情感,也可以让学生领悟这些思想情感折射出的称颂、关心、同情、赞扬、鼓舞等积极的态度。
3.有利于获得心理满足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快乐的时候,如果同时接触了活泼而欢快的歌曲,就会让人的快乐持续更长时间,而在悲伤的时候,与舒缓而沉静的音乐打交道,也可以让人快速地释放自己的悲伤。这充分表明,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学生能够得到满足与共情的心态。当观看电影的时候,音乐常常起到了渲染和暗示的效果,电影的背景音乐可以让观众迅速地进入到影片的氛围之中,从而加深对影片所要传达内容的理解。小学音乐教师可将这一心理现象运用到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有助于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音乐结合在一起,如当学生感到沮丧的时候,可在音乐课中临时播放舒缓的古典音乐旋律,这样可以让学生摆脱精神上的消极状态,获得心理满足感。
二、音乐教育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
1.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
儿童大脑的发育虽然与父母的智力水平有很大的联系,但是最新的脑科学调查发现,儿童在人生最初三年中积累的记忆,会对其脑部发育产生很大的影响。这表明,相比遗传与天赋,学生后天受到的教育可以发挥很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可以由前期的经历变为实际的智力。在小学学科教学中,音乐理应处于一个不容忽略的地位,这是因为听歌可以促进学生大脑各部位的发育。研究发现,莫扎特的音乐在音乐形态上具有平衡、对称和严谨的美感,对于理性思维和发散思维都有帮助,可见恰当的音乐教育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2.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
自信是一项重要的精神品质,当一个人拥有了信心,那么当他面对艰难的时候,就会变得不屈而坚毅,就不会因为任何困难和挫折而感到沮丧。然而,在以往的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被认为是至高的评价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面临很大的压力,他们缺乏安全感,也缺乏自主性。音乐教育具有提升学生意志力的作用,不论是学唱还是学乐器,都具有明确的目标和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刚接触音乐的学生,若没有刻苦的努力和持久的毅力,则很难达成既定的目标。同时,音乐教育能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性格的养成,有助于学生战胜负面心理,增强战胜困境的勇气和能力。
三、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路径探析
1.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特征进行了解,通过对音色、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的讲解,使学生渐渐懂得“音乐语言”,从而认识并理解音乐作品,最终实现素养的培育。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把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和创作创新的潜能激发出来,形成情感的共鸣。比如,教师开展韵律活动,让学生自己来学习创编,通过一系列韵律创编教育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这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为学生将来的艺术创造力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2.鼓励学生在节拍练习中认识自我
要想让学生从音乐课中得到心理健康的培育,就要充分利用特定且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知识、经验、身体发育等因素,节律训练在音乐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节律教学中通过不断提高节拍练习的效果,使学生加深对节律的认识,在感受音乐文化魅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兴趣。
3.教学过程中注入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他们的音乐素养已有初步成长,在此阶段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音乐教育,使学生体会到音乐作品中蕴含的人文关怀。教师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人的情绪、领悟与表达融为一体,使人的心情随着曲调的节拍而起伏,能提升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乐感是指人们对某个活动的记忆,舒缓的旋律使人想到广阔的草原、浩瀚的大海;节奏紧凑的音乐往往使人联想到奔跑、欢庆等情景。在歌唱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表现情绪、抒发情感,再由此上升到人文关怀层面进行人文素养涵育。
学生只有了解了音乐之美,才能更好地融入到音乐世界中,并得到充实的生活体验。大量的调查显示,音乐可以影响人们的心情和情感。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独特的教学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培养健全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孝华.以音乐课为抓手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J].读写算,2020(31):31,33.
[2]李莎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试题与研究,2019(05):79.
[3]李艳.浅谈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新课程(综合版),2019(02):233.
[4]顾金佩.浅谈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J].当代家庭教育,2018(12):29.
[5]吕林.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智慧,2018(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