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向教学设计理论背景下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2022-12-07 06:06曾淑婷广东珠海市香洲区海湾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8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一致性课程标准

◇曾淑婷(广东:珠海市香洲区海湾小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目标的完成度,需要遵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本文结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地球的结构》,具体阐述逆向教学设计理论下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

一、概念界定

(一)教、学、评

教即教学目标,2022 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从学生核心素养出发,将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并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四方面进行阐述,共同构成本课程目标。

学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学习活动之后,对该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的变化。

评即学习评价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一定的方式去判断、了解学生实际学习结果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可以是口头回答、口头汇报、做实验、小制作、随堂练习、书面作业、测验等方式。

(二)“教学评一致性”

崔允漷教授在《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涵义》中对“教学评一致性”进行了两种解释:一是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命题专家的命题要保持一致性;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学习评价之间要保持目标的一致性。

(三)逆向教学设计

美国课程领域专家威金斯和麦克泰在《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中,提出了逆向教学设计,理论强调制订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指出教学设计的程序应是教师制订可测、可评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再制订评价任务与评价标准,用于评判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最后明确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应始终指向教学目标。

二、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策略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从学生出发,思考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获得的学习结果。

(二)研读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为教师制订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教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强化自身的课程标准意识,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确定清晰、具体、可测、可评的教学目标。

(三)完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的预设。根据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教师首先要研读科学课程标准,完整的教学目标是行为动词+行为表现程度,通过学生行为表现判断学生的达到程度,明确“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其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与目标匹配的评价任务,明确评价依据、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同时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

第三,根据教学目标与评价任务设计教学活动,聚焦学科核心概念,精选与每个核心概念相关的学习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明确“怎么教”。

最后,完成教学设计之后,教师需要反复实践,不断反思与改进,完善教学,将预设的目标、过程、评价都变成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然后再创造课堂之外的精彩。

三、案例实践

以小学科学《地球的结构》为例,进行逆向教学设计理论下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一)制订教学目标

在2022 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本课教学内容指向相关的核心概念是地球系统。学习内容、内容要求以及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后,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表所示。

学习内容地球内部圈层和地壳运动内容要求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构成。知道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学业要求知道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能解释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了解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类型,能通过制作实物模型,模拟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能在好奇心驱使下,表现出对未知现象的探究兴趣,具有用证据支持观点的意识。科学观念·知道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在不断运动着。·知道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构成。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比较,认识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的特征。·通过分析、概括,基于一定的证据对地壳是运动的还是静止地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解释弯曲的岩层如何形成,理解地壳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探究实践·能运用AR 模型观察、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用科学语言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能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推理得出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类型,初步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能通过观察视频、图片认识地壳是运动的,并尝试解释地壳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能用超轻黏土等简单材料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模拟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态度责任·保持对探究地球内部构造的好奇心和热情。·能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善于与他人合作、沟通交流与反思,感受集体智慧的优势。·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带来了可能与便利。

(二)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是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本课评价任务如下: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目标实现【评价任务1】使用iPad 当中的“通晓地球”,运用AR 技术观察地球内部结构,讨论、完成活动单,记录小组最想知道的一个问题,展示汇报小组的探究结果能运用AR 模型观察地球内部,发现地球内部分成三个圈层,正确书写各个圈层名称,用科学语言整理、记录、表述见解科学观念第1点;探究实践第1点;态 度 责 任 第1,2,3,4点【评价任务2】每位学生自主阅读、完成资料单“探索:地壳的组成”,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总,组长用iPad问卷星填写上传结果能从资料中有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掌握构成地壳的岩石主要类型,体会从资料中获取答案的方法科学观念第2点;科学思维第1点;探究实践第2点;态度责任第2,3点

续表

(三)根据目标、评价任务设计教学活动

确定了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和方法。本课的教学方案见文后表。

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播放视频,创设任务情境,提问地球内部是怎样的,揭示课题观看视频,思考、表达想法用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明确本课学习任务,为接下来解决相关问题做铺垫,调动学生探究兴趣环节二让学生用iPad观察、讨论,完成活动单,感知地球的内部情况学生使用iPad 中“通晓地球”AR 技术观察地球内部,小组讨论,完成活动单完成目标:整体认识地球从表层到地心的结构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环节三展示学生的活动单,总结地球的结构学生汇报探究结果,说出地球的内部结构以及想知道的问题环节四PPT 讲解评价任务,分发材料,巡视学生活动情况学生阅读资料,进行成因配对,小组交流、讨论,确定最终结果完成目标:具体了解地壳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组成环节五展示学生的探究结果,总结地壳的组成及学习方法学生汇报探究结果,说出构成地壳的岩石主要类型,并说说成因配对的方法环节六呈现平铺的岩层和弯曲的岩层图片,提问:弯曲岩层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解释弯曲岩层的形成原因完成目标:通过岩石弯曲的现象分析、推理地壳是运动的,形成科学解释环节七出示图片,进一步分析地壳是运动的,感知地壳运动会引发地貌的变化学生观察图片,能够有依据地解释地壳是运动的,地壳运动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地貌环节八提出制作模型纪念品任务,引导学生计算模型尺寸、各个圈层的厚度学生思考环节九播放模型制作微课,PPT讲解活动要求学生观看微课,掌握制作技巧。小组合作,运用超轻黏土等材料制作地球结构模型,运用评价量表对作品进行评价完成目标:动手制作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模型,增强对地球结构的整体认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环节十展示作品,学生评价,发现问题,反思改进评价,发现优缺点,反思改进方法环节十一学生分享收获本课小结,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环节十二小结课后实践:通过多种方式继续探索、解决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对应态度责任目标中的保持探究的热情

(四)“教学评一致性”分析

教师执行已经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分析学生完成评价任务的情况可知,学生顺利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掌握了核心概念,教师教学目标与学习结果、评价任务三者之间取得了一致性。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致性一致性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地理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评一致性”在中学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践与运用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