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单元的课文这样教
——听特级教师张学伟执教《爬天都峰》有感

2022-11-28 02:00陈志锋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9期
关键词:天都峰例文张老师

文|陈志锋

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了习作单元,包括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六大板块。对于习作单元的编排,陈先云先生说:“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可见,教材十分重视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由写话训练(第一学段)、课后小练笔、单元习作和习作单元组成,其中,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不同于常规课文,而是直接指向习作。那么,该如何教这一类的精读课文呢?

《爬天都峰》是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围绕“爬天都峰”这件事,按照爬山前、爬山时、登顶后三个部分展开叙述,内容明确清晰。课文中的“我”和老爷爷的对话鲜活真切,让读者清楚地感知了两个人物的形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写清楚”成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观摩张学伟老师执教的《爬天都峰》一课,我对习作单元的课文教学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由题入手写清楚

题目是文章的眉目。不管题目是如何取的,它总是直接或间接表现作者的写作目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张老师板书课题,请学生读一读并提问:从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审题,由题猜想课文的大意,并拓展练习:假如我们游览故宫,可取题为游故宫;假如我们参观校园,可取题为观校园;假如我们登泰山,可取题为登泰山……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明白,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取题是很有学问的,读者读了题目之后要略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旨,取题也要根据表达的内容、结合具体的语境适时变化,要符合汉语的用语习惯。这一教学环节,对学生不露痕迹地进行了命题能力的训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掌握文脉写清楚

怎样把一件事写清楚?要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张老师注重单元中每篇课文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体现出了教材的梯度。他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聊到了已经学过的《麻雀》一文,发现学生对课文的写作顺序和内容掌握是没有问题的。回忆讨论之后,他出示了课文脉络示意图:

对照示意图,围绕这篇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进而归纳出记叙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再结合这一结论分析叙述《爬天都峰》便水到渠成。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且进一步练习,加深学生对记叙三要素的认识,逐步掌握写作方法,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生很快就厘清了《爬天都峰》的脉络,师生提炼如下:

有了对例文脉络的掌握,学生也就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内容,明确了写作的中心。

三、强化细节写清楚

让事情中的人物有血有肉、生动贴切,写好细节至关重要,诸如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是习作能清楚生动表达的重要体现和保障。教学中,学生通过脉络清楚地发现,《爬天都峰》一文中的人物对话包括“老少约定”和“峰顶交谈”两部分。张老师出示文中“我”与老爷爷约定的对话,指导学生练习朗读,揣摩人物的内心,读好“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和“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两句话,感受此处写人物语言的精妙之处。

在“峰顶交谈”部分,人物的语言描写简练明确。紧扣“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和“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两句话,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人物内心的愉快。前后对应,一唱一和,语言的韵律之美、和谐之美,人物的形象之美、情感之美便自然体现出来。进而张老师小结并板书:让人物说起来,让人物动起来。有了对人物恰如其分的语言描写,习作便越发清楚生动了。写作之法的引导,就在这不知不觉中水到渠成。

课堂上,动作描写教学让人记忆犹新。在板书“攀”之后,张老师指导学生通过班级建构,从不同角度分析字形、识记字形。“如果你要登山的话,伸出手抓住树枝或石头才能向上,这个字叫什么?”这样设计教学环节,帮助了学生学习生字、理解新词,让学生感受到登山的“难”,与前文描写天都峰之“高”形成呼应。提升到习作方面,学生认识到动词描写的精彩不在多,而在于用得精、用得准,可谓“壹引其纲,万目皆张”。

四、研得深意写清楚

习作要求是“把事情写清楚”,而对于学生来说,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一件难事。在此环节中,张老师仍然从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出发,出示《麻雀》和《爬天都峰》的脉络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学生经过思考、发现并得出结论:两件事情里面的人物都遇到困难了。是啊,假如《麻雀》这篇课文的经过部分不写小麻雀遇到猎狗,不写老麻雀拼命去救小麻雀,故事便显得空洞、平淡;正是《爬天都峰》这篇课文中写到一老一小爬山,都是让人担心的对象,事情才显得曲折生动。张老师通过板书将学生的发现整理后,学生更易掌握:

五、知行合一写清楚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基于对习作的以上认识,张老师进一步出示三个题目《小胖子学滑轮》《奶奶的生日》《赛场风云》,让学生围绕“故事有波折”展开讨论交流。诸如:“小胖子学轮滑遇到了困难,摔破了胳膊,哭个不停,然后爸爸对他说:‘爱迪生失败了多少次才发明了电灯?你才失败了几次就灰心。只要你坚持就一定能学会的。’”“小男孩摔倒了之后,旁边有一些会轮滑的人嘲笑说:‘胖子还学什么轮滑?’小胖子心里很不服气,说:‘我偏要学给你们看。’然后就很辛苦地练习,最后学会了。”这样的回答是学习的升华,当学生动笔时,相信习作一定会因为有波折而更生动,学生的记叙能力会越来越好。

聆听张老师的教学,给了我很多启示,也有几点思考。

1.习作例文要充分阅读

习作例文的语言浅显,学生容易习得;同时,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对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启发学生巧妙构思能起到借鉴和示范作用。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指导学生对习作例文进行指向写作的阅读,对文本进行扎扎实实的学习,再进行习作迁移。同时,在习作讲评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不足,可以让学生选择习作例文中的部分内容加以比照,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把文本内容抛掷一边,独自讲习作的方法。

2.教学目标要让学生有所了解,胸有成竹方能有的放矢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如果学生不了解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不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花时间去猜测、揣摩教师的教学意图,使得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不能同步,教学目标成为了教师的一厢情愿。

3.习作技巧要做好度的把握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的习作写得精彩,表达生动。不过课标的要求是“写清楚”即可,进不进行“有波折”的指导要根据学生、年级的情况而定,不能生搬硬套。学生经历过的事,本身进展很顺利,没有波折,如果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出来也是一篇好文。正所谓“我手写我心”,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写作不是文学创作,要回归到写作应有之意,即“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习作单元的教学,是写作知识和方法的感性与理性反复交融、循序渐进的习作能力建构的过程。只要我们能够把握教材的特点,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实践,学生的语文素养、习作能力一定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那样。

猜你喜欢
天都峰例文张老师
黄山第一峰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张老师喝茶
爬天都峰
紧扣题眼领悟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