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比较策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2022-12-31 10:20文|林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9期
关键词:短诗冰心古诗词

文|林 霖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采取比较策略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与感悟,帮助学生发现文本中独特的表达范式,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等。对于一篇文章来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都是有着其独特的写作意图的。教师引导学生就文本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展开比较学习,可以提升学生比较、分析、辨别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的阅读不再浮于表面,而是走进阅读的深处。

一、画面情境比较,引发学生想象感悟

文学作品创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作者经过想象把形象转化为文字的过程,这点在古诗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紧扣诗中的关键字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说说不同诗词的不同表达之处,促进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感悟,更好地体会诗词蕴含的情感。

教材中选编了许多跟月亮有关的古诗,作者主要借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如《静夜思》《山居秋暝》《暮江吟》《枫桥夜泊》这些诗中都有关于月亮的描写。教学时教师抓住这些跟月亮有关的诗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让学生说说这些画面有什么不同。有学生在对《静夜思》的阅读中想到了作者在月下思念故乡的画面。有学生从《山居秋暝》这首诗的阅读中仿佛看到了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的画面。在《暮江吟》阅读中,学生脑海中浮现了露珠亮似珍珠、新月形如弯弓的画面。在比较阅读中学生感受到了在古诗词中诗人在表达自己对月亮的喜爱以及借月亮来抒发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等。比较阅读,培养了学生的画面感,深化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感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

同样的描写对象,写作意图与表达主旨不同,作者抒发情感的目的不同,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画面也不尽相同。教师引导学生就文本中的画面进行比较,可以深化学生认知。

二、背景资料比较,引导学生多元解读

教材中选编的文学作品有不少是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教师借助背景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到文本蕴含的情感。针对教材中让学生感到困扰或者费解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相应背景资料的比较来丰富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对文本独特的理解与感悟。

以四年级下册《短诗三首》一课的教学为例,文中的这三首诗虽然都是冰心所作,但由于作者创作背景不同,表达出来的情感也有很大差别,为了帮助学生深刻体会短诗中蕴含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背景资料的比较来深化学生的认识。如《繁星(七一)》展示了一幅母女天伦之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教学《繁星(一三一)》时,可以向学生补充《冰心自传》中“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我特别喜欢大海”,以及《往事》中“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等关于作者对大海独有情怀的感触。教学《繁星(一五九)》时,可以向学生补充:“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每次生病就会想起,母亲啊……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11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想到这些冰心有些害怕,她会说,母亲啊……”教师借助这些短诗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把它们与短诗结合起来比较阅读,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繁星》是一部充满爱的赞歌,有对母爱的歌颂,有对童心的歌颂,有对自然尤其是作者熟悉的大海的歌颂等。在反复诵读比较中,学生感受到了短诗蕴含的独特情感。

在冰心的《短诗三首》教学中,教师结合背景资料引导学生理解短诗,感受短诗背后蕴含的内涵与意蕴,可以挖掘出短诗背后蕴含的深层的思想、文化等,促进学生对短诗不同情感的体悟,在立体画卷的构建中,领略到短诗的美。

三、内容信息比较,鼓励学生质疑思辨

一篇文章中可供学生提取的信息内容有许多,不同信息在学生解读文本中起到的作用不同。教师鼓励学生就提取的信息内容进行比较,鼓励学生质疑思辨,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一课,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哪些场景给自己的印象最为深刻。学生在阅读中提取到了住客栈被蚊虫叮咬、逛庙会、吃豆腐脑、送“我”上学等场景,以及在这些场景中发生的事情。在学生提取到相关信息以后,教师让学生就提取到的信息进行对比,说说自己的发现。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发现课文中描写的大都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没有一件大事。当学生发现这点之后,教师追问:“作者为什么能够把这些小事描写得那么感人呢?”通过阅读思考,学生感受到了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小中见大,字里行间流露出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取相关信息,并引导学生对提取到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发现这些信息的共同点与差异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主旨,走进阅读的深处。

四、言语表达比较,引导学生鉴别赏析

教材中选编了不少文质兼美的文章,堪称语言表达的典范。教师从文本语言表达入手,引导学生就文本语言的表达规律、修辞运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发现文本的言语智慧,促进学生语言鉴赏能力的提升。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对于“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这句话中的“抽出”一词,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抽出”换成“长出”,引领学生比较阅读,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教学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这些语言描写与自己平常读到的关于风的描写的不一样之处。教学五年级上册《松鼠》和习作例文《鲸》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同样是关于描写动物的说明文,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表达方法和说明角度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教师从文本表达入手,引领学生多维比较阅读,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文本语言的魅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发现文本在字词、修辞、表达风格、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赏析鉴赏,可以让蕴藏在文本深处的言语智慧浮出水面,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五、篇章结构比较,引导学生布局谋篇

每位作家在进行作品创作时都有着自己的独特考量,他们不仅会在字词推敲、遣词造句上下功夫,在篇章结构布局方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有的文章平铺直叙,娓娓道来;有的文章充满悬念,一波三折。这些都属于作者独有的创作风格,教师从篇章结构布局入手,引领学生比较阅读,思考辨析,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创作奠定基础。

以四年级下册《猫》《母鸡》教学为例,这两篇文章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虽然都是对动物的描写,但在篇章结构布局上却有着很大差异。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篇章结构方面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可以促进学生布局谋篇能力的提升。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发现两篇文章在结构上都非常清晰,都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如描写猫时,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其中《猫》一文主要是围绕着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两方面进行描写的,结构脉络清晰。《母鸡》一文则是围绕母鸡孵雏鸡前和孵雏鸡后两部分来描写的,通过过渡句把两部分内容连接起来,浑然一体。在比较阅读中,学生对文本结构感知更清晰,明白了即使同一作者描写的文章在结构布局方面也是具有明显区别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篇章结构特点进行比较阅读,促进学生对文本多样化表达风格的感知,明白依据自己写作意图选择恰当布局谋篇形式的表达特点,为学生今后的习作奠定了基础。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与发现。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文本内容特点采取多元比较阅读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潜心会文、静心阅读思考的好习惯,让学生的阅读不再是停留于读懂、读通的层面,真正获得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猜你喜欢
短诗冰心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吹泡泡
发挥优势写短诗
迎“春”冰心
《寄小读者》
经历
夜晚的天空
短诗(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