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在技术创新管理中的实施路径

2022-11-26 07:52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2年1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部门

黄 茜

(南京审计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5)

在全球化的市场变化步伐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将不可避免地利用科学技术来创造财富,由生产经营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必然是很多企业未来发展的选择。由于现阶段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好技术创新活动,控制好风险,放大技术创新的增值效应,是企业管理者面临的挑战之一。将内部审计作为技术创新管理的手段,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职能,而且能够为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打下良好基础,促进企业各部门的合作,强化战略协同,释放叠加效应,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1 内部审计与技术创新管理的联系

在信息技术时代,技术创新能够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化市场中脱颖而出并创造巨大财富,但也伴随着不可估量的风险,一旦失败就会给企业带来重大冲击[1],而管理者的首要目标是提升管理能力以增强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

内部审计作为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企业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通过对企业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而发挥预防、保护等作用,从而促进企业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将内部审计作为技术创新管理手段能够提升和加强技术创新效率和效果。

2 内部审计在技术创新管理中的主要审计内容

2.1 创新战略审计

创新战略是企业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企业自身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可利用的资源并对其进行战略性部署,同时考虑针对不确定性事件采取差异化策略。一个恰当的战略基础可以指导企业高效地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并实现其市场价值[2]。

创新战略审计主要是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以辅助企业更高效地利用资源来实现技术创新价值和建立竞争优势。开展创新战略审计主要围绕4 个维度来进行,分别为战略设计、创新资源、创新能力、创新过程。

审计战略设计主要关注总体创新战略与企业整体战略、运营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契合程度,以保证战略目标是管理者认为能够为企业创造最佳价值的技术和服务。审计创新资源主要考量企业可用于技术创新的资源部署,即财务资源、对风险的偏好和承受能力、人力资源及其创新能力、技术资源等。审计创新能力主要关注企业在寻求发展机会时是否考虑市场和技术变化带来的威胁,是否拥有基于实践和历史经验的学习系统。而从创新过程的维度来看,审计的重点应是评价创新战略是否根据企业内部环境最大限度地制定合适的创新过程计划。

2.2 研发管理审计

研发是企业振兴和快速成长的核心力量[3],如何高效地管控好研发环节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成为技术创新管理的重要议题。

研发管理审计聚焦研发模式和研发团队管理,其中研发模式分为集中式研发和分散式研发。集中式研发指企业拥有中心实验室,归总部管理;分散式研发指分部门独立管理技术研发,向企业总部相关部门报告。当企业要实现规模经济且研究小组间的交流关联性较强时,集中式研发更具优势。在进行应用研究或实验性开发时,各部门的分散联系可以强化研发优势,因为这些部门更接近客户,能更好地响应市场需求,此时分散式研发更具优势。

3 内部审计在技术创新管理中的作用

3.1 联通作用

技术创新活动特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内部审计范围更加广泛,进而导致审计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激增。内审人员不仅需要将审计流程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规范化,而且要创新审计方法。因此,内审部门要积极联合业务部门、法律部门、监察部门等广泛收集相关信息以形成审计资料,同时要提高企业内部数据共享平台的使用率,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方法,保证管理工作的效率性和效果性。

内审部门在审计技术创新活动时将事后审计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模式。事前在管理层和相关人员的协助下让审计及早介入到预算、决策和计划之中,对风险点提出预警,从源头预防问题的发生。事中重点加强与项目核心部门的沟通,通过线上方式实时监测项目进程,及时核查有关问题,做到技术创新和审计工作协同化。事后则联合业务部门获取新产品或新服务投入市场后的客户满意程度等相关信息,以评价技术创新绩效。

综上所述,内审部门在审计中加强了各部门的协调沟通,疏通了信息共享渠道,使技术创新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3.2 评价作用

审计评价制度是建立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的基础,其组成要素主要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和结果运用。在开展审计工作前,内审部门需要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方法,尤其针对技术创新难以量化的环节,需要事先借鉴国际成熟经验,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一个能够真实客观反映审计项目情况的评价指标框架,再结合专家的意见进一步确立指标权重。此外,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在人物活动中得以反映,例如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资金和物资分配情况是否合理,企业领导和项目负责人对权力的使用是否存在违规现象等。

3.3 反馈作用

与国家审计相似,企业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审计建议和审计公开两种途径进行事后反馈,以实现对技术创新活动的监督与控制。

审计建议是指内审部门对技术创新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客观评价,查找技术创新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背后的根本原因,深入揭示和反映技术创新制度的缺陷,借助外部专家的建议提出改进意见,促使企业管理层高效利用审计建议作出相应整改并弥补现有不足。审计公开是指内审部门将审计结果向各个部门公开,让技术创新管理不再局限于管理层的工作范畴,而是需要全体员工参与进来并出谋划策,与审计监督形成合力。

4 内部审计在技术创新管理中的实施路径

技术创新本身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如何利用好审计的功能以在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中发挥最大作用,是新时代下内部审计工作开展面临的挑战。积极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以为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具体应从积极开展审计工作、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后续跟踪审计等方面开展工作,以实现企业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管理。

4.1 积极开展“全覆盖”技术创新活动审计工作

由于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内审部门对技术创新活动实施审计时需要发挥自主创新精神,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和完善技术创新专项审计制度。从技术创新项目立项开始的前期准备工作,到实施阶段,再到最后新产品或新服务投入到市场阶段,技术创新活动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内部审计的支持。内审部门要积极与企业其他部门进行协调,加强信息沟通,充分利用以往的审计经验和互联网公开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内外部专家的建议,加大对技术创新各个环节的审计力度,做到技术创新活动审计“全覆盖”。

4.2 完善技术创新项目风险防范机制

技术创新自身固有的不确定性因素难以预测,一旦失控则很可能直接导致创新失败[4],造成经济、声誉的巨大损失,因此内审部门应当作为技术创新管理体系中的风控部门,把防范和控制风险作为内部审计最重要的工作[5]。由于技术创新的特殊性,采用一般的审计方法可能不足以获取充分的审计信息,此时内审部门应根据实际需求自主开发信息收集、分析、查询的线上工具,再与其他部门形成合力,拓宽信息获取渠道。通过设定不同级别的风险预警红线,实时定位风险点所在环节,关联相关负责人员并及时给出提示,以有效阻止风险恶化。

5 结束语

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技术创新作为长期发展战略重点,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科学有效的技术创新管理是实现技术创新价值的重要保证。内部审计通过创新审计思路和方法[6],以风险为导向开展审计工作,加强对技术创新各环节的审查力度,能够发挥更强的“免疫”作用,以抑制高风险事件发生并提高创新成功率。内审部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可以促使企业管理层更快、更精准地定位风险,优化管理流程,为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部门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简述如何做好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