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大数据扶贫经验总结分析

2022-11-26 07:52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2年1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贫困户精准

唐 静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

1 研究背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义重大。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在我国精准扶贫事业中,各种技术手段得以应用,其中大数据作用较为显著。大数据技术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产业扶贫等多个维度发挥了作用。本文从总结我国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出发,探究大数据技术在精准扶贫中的多种应用场景,不仅对我国总结经验教训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未来进一步利用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手段来促进乡村振兴事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 大数据精准扶贫历史经验

大数据与精准扶贫两者间的关系是依靠“精准”一词相互连接的,大数据统计分析技术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海量、精确、真实、动态的信息资源库,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政策决策制定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从具体环节来看,大数据技术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 个方面。

2.1 精准识别

精准扶贫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对于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即识别哪些是贫困户、哪些人需要真正的扶贫帮助、哪些人的贫困程度更深等,传统的识别方式主要是根据中央或者地方政府政策文件进行识别,但是从地方的实际情况而言,单一的数据不能准确反映出某个区域的实际贫困情况,需要在整合地区整体人口收入水平数据的基础上判断贫困线[1],大数据的作用由此体现。通过分析某个区域的居民收入信息数据库,可以详细了解该地区的居民收入分层情况,并对收入较低的群体进行细分,在此基础上划分该地区的贫困标准线,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同时也可以建立贫困户的动态管理机制,让扶贫工作更精准化。

2.2 精准帮扶

大数据深度嵌入精准扶贫过程,可以在思想层面重塑对精准扶贫现象的认识,通过对大量贫困户数据的整理统计,可以将扶贫干部人员的扶贫思想从传统的主观判断扭转为以科学视角进行分析。大数据技术远远不止于数据意义上的统计,其更为广泛的应用场景在于精准识别基础上的精准帮扶。通过科学的数理方法分析、关联分析技术,可以高效评估出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贫困类型、贫困深度等,提出更具适应性、精准性的帮扶措施,带动贫困户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让扶贫的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精准扶贫的资金支持系统,杜绝扶贫资金的浪费,根据监督记录获得扶贫项目的资金投入产出比,优化扶贫项目的结构比例以及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2.3 产业扶贫

大数据统计分析技术在产业扶贫中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大数据为贫困地区的电子商务产业带来巨大推动作用[2]。近年来农村及偏远地区的网络覆盖逐步完善,为大数据在贫困地区的使用提供了硬件基础。在贫困地区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利用完备的数据分析软件,结合当地气候、人口、地形等自然人文条件,为当地选择合适的发展产业,特别是宣传当地的特色种植、养殖、手工等产品,推动当地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与产品外销,带动贫困地区自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贫困地区带来脱贫攻坚的持续内生动力。

2.4 脱贫成效

精准扶贫的关键之一在于脱贫成效,这关系到能否“真脱贫” “脱真贫”。依托大数据统计分析技术,可以建立科学合理、动态高效、精准的脱贫绩效动态评估系统,从扶贫对象的确认、扶贫项目的科学分析与选择,再到扶贫项目的实施、扶贫成效的鉴定以及扶贫经验教训的总结等,监督好项目实施前后贫困户的收入变化、就业率、参与积极性、产业建设率等数据指标。在整个过程中要坚持扶贫过程大数据系统的信息公开透明,调动贫困户主体与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将多方多部门的数据实时统计更新,也可以将当地脱贫数据系统联网,构建区域乃至全国共同的脱贫攻坚共同体,让各地共享脱贫攻坚的成果经验。

综上,大数据统计分析技术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贫困地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具备良好的硬件支持;贫困地区专业人员配备不足,扶贫成效可能会大打折扣;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贫困地区资源的分散性导致数据统计困难,大数据技术的基础数据资源整合较为困难等。

3 大数据扶贫经验对实施乡村振兴的启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根据乡村发展实际情况,多样化、灵活化地运用多种管理方法与实施经济发展策略,通过大数据对扶贫经验进行总结,从而获得启发。

3.1 实事求是、具体分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乡村振兴是涉及我国广大乡村土地和人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需要真正走进乡村,将政策与乡村发展实际情况相结合。扶贫经验说明,每个乡村都因为历史、地理和现实等原因有其特殊性,生搬硬套并不适合所有乡村。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推进乡村振兴。

3.2 细分领域、精准发展

乡村振兴涉及城乡关系重塑、农村经济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内容,每一个领域都有其不同的要求及方法,需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包括实施思想协同、产业协同、人才协同、文化协同、生态协同、组织协同、社会协同在内的多主体、多领域发展路径[3];精准扶贫的历史经验说明,坚持精准化的思想才能取得切实成效,不仅扶贫过程要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也要坚持精准化思想,细化政策措施,重视精细化、精准化成效。

3.3 技术赋能、提升素养

大数据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视角下的乡村振兴也需要技术赋能,这对于进一步提升乡村现代化水平、强化乡村发展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大数据技术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随着乡村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与外界联系程度的提升,大数据技术可以为乡村振兴事业带来巨大助力。此外,人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技术的使用者,随着未来乡村居民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科学技术的使用也会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3.4 持续发展、重视内生

大数据扶贫的经验说明,扶贫要扶真贫、真扶贫,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贫困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乡村振兴要探索形成可持续的、可复制的发展经验,政策帮扶固然是一方面,但是如果仅仅依靠外界的帮助,乡村难以实现真正的振兴,要统筹乡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通过完善经济体系与产业结构、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以及发展教科文卫体事业,提升乡村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乡村振兴。

4 结束语

通过总结我国精准扶贫的实践经验可以发现,大数据统计分析技术在脱贫过程中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产业扶贫、脱贫成效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我国仍旧缺乏中国语境下的大数据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基于我国大数据扶贫的经验,可以为乡村振兴事业提供许多启发和思考,我国的乡村是复杂的、历史的、变化中的乡村,如何根据乡村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促进乡村事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提出的重大命题。与此同时,扶贫中的技术赋能将会成为未来乡村振兴事业的重要方向,精细化也是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建设发展中需要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在未来,乡村振兴将会是多主体的协同发展事业,乡村应改变主要依赖外界力量实现自身发展的现状,而应开辟属于自己的持续发展之路,着力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贫困户精准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比亚迪集团扶贫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