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玲
(济宁市疃里镇教办,山东济宁 272400)
随着网络教育日益普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在中小学网络教育工作中,有些教师用心钻研,投入大量精力,倾注个人心血,逐步掌握网络教育的内涵和技巧。而有些教师还停留在“复制”“模仿”“跟风”状态,始终没有理解网络教育的本质。现阶段,中小学网络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杂乱”“缺乏有效考核机制”“不注重拓展第二课堂”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优化网络教育的过程。作为新时代中小学教师,不仅要学会使用网络教育,还要努力优化网络教育,走在网络教育的前沿。
在中小学课堂上,网络教育通常与信息化技术、信息化工具相结合,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实践热情。具体来说,网络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学习资源多元化。网络教育包含大量网络资源,通过这些资源,中小学生可以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体系;②学习形式多样化。网络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范畴,比如说,微课、多媒体教学、慕课、直播等,都属于网络教育。在不同学习形式中,中小学生的体验也不同,可以始终保持学习热情[1];③学习效率更高。网络教育可以简化教学流程,通过电子呈现形式,代替手写板书。这样一来,中小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触大量信息,提高学习效率;④远程学习更方便。在面对面教学受阻的情况下,中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形式,进行远程学习,维持正常的学习进度;⑤开展差异化学习。网络教育是一种开放性教育,对每个中小学生都“一视同仁”。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在网络教育中提升自我。对于学习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可以在网络教育中查漏补缺。
如果使用不当,网络教育也会产生一些消极后果。具体来说,①学习资源杂乱。网络教育涉及大量网络平台,这些平台充斥各种各样的信息,并非所有中小学生都能很好地辨别这些信息;②学习形式复杂。网络教育包含不同学习形式,当中小学生同时接触过多学习形式时,会感到眼花缭乱,影响学生注意力。而且,一旦沉迷于有趣的形式,学生很可能遗忘教师设置的目标[2];③不良价值观。网络信息可以输出不同价值观,中小学生接触不良价值观时,有可能失去判断,影响思想健康;④浪费学习时间。部分网络教育在课后进行[3],需要中小学生具备一定自我控制能力。但在实际情况中,有些中小学生被网络游戏所吸引,并没有将时间用于学习;④不良生活习惯。中小学生长期处于上网状态,对视力、腰椎、颈肩等,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中小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当前,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过于杂乱,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网络教育资源分散。网络教育资源在“量”上非常庞大。部分中小学教师搜集网络教育资源时,只进行简单搬运,知识过于分散。而且为了建立大规模网络资源库,有些教师选择的网络资源缺乏针对性,利用率非常低,大多数都沦为无效资源[4];另一方面,网络教育资源质量差。网络教育资源应该具有一定深度,兼具教育性与趣味性。但在实际情况中,有些中小学教师只追求“量多”,不重视“质优”。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生可能会接触一些消极、负面的网络资源,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心态。以上都是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杂乱无章的表现。
中小学推行网络教育时,有些教师从不进行相应考核。具体来说,一方面,缺乏考核机制。开展网络教育工作后,部分教师并不关心教学结果,从不对学生进行检测,甚至连基本的考核机制都没有。考核环节是温习知识的重要环节。由于缺失这个环节,学生很容易遗忘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不考核思想层面。在网络教育中,教师不仅要传递专业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看待事物,对学生进行思想层面的教育。但在实际情况中,部分中小学教师只考核学生知识储备,不关心学生思想进步。如果网络教育不关注学生思想,很难体现网络教育的先进性,不利于中小学网络教育健康发展[5]。
中小学网络教育不应该被固定课时所限制。但在实际情况中,有些教师只重视第一课堂网络教育,很少从第二课堂视角,合理拓展网络教育。具体来说,第一,不布置第二课堂网络学习任务。在课后生活中,部分中小学教师从不布置第二课堂网络学习任务。网络教育与学生的娱乐、休闲、购物、饮食等,都会产生一定交集。如果缺乏第二课堂网络学习,学生所接触的网络教育就会很狭窄;第二,不关注第二课堂网络学习质量。有些中小学教师会布置第二课堂网络学习任务,但只布置任务,从不检查完成情况。有些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利用第二课堂网络学习机会,无节制地打游戏,或者进行网络购物[6]。这样的第二课堂,不仅起不到促进作用,还会产生反作用,值得相关教师深思。
一方面,编辑网络教育资源。尽管网络上充斥着大量优质教育资源,但中小学教师还是要认真辨别、筛选,对可利用资源进行再次编辑,转化成学生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有效内容。中小学可以成立网络教育资源检查小组,定期检查“网络教育资源电子文档”,给相关教师一些整改建议,不断优化网络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保证网络教育资源质量。面对庞大的网络教育资源,中小学教师不能仅仅追求“量多”,还要高度重视质量问题。针对网络教育资源质量问题,中小学可以开展“网络教育资源质量评选活动”,将优秀资源纳入中小学教育库[7],作为一种永久保留的教育素材。
一方面,建立考核机制。每一次网络教育教学结束后,中小学教师都要以结果为导向,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检测,了解学生对网络教育的体验。比如,中小学可以出台“网络教育考核机制”,对相关教师提出要求,督促相关教师认真落实网络教育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考核思想层面。关于网络教育考核机制的设置,除了要突出知识与能力,还要强调思想进步的重要性[8]。例如,中小学可以将“网络教育考核机制”细分为不同部分,“知识部分”“能力部分”“思想部分”。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透过网络教育,懂得如何思考、如何处事、如何与人相处,做一个有思想、有态度的学生。
第一,认真布置第二课堂网络学习任务。在课前阶段、课后阶段,中小学教师都可以布置第二课堂网络学习任务。例如,“语文课程网络预习任务”“数学课程网络复习任务”“英语课程网络创新任务”等。这些第二课堂网络学习任务,可以充实学生课后生活,让学生将宝贵的时间用于学习,用于自我提升;第二,重点关注第二课堂网络学习质量。布置第二课堂网络学习任务后,中小学教师不能放松警惕,要及时检查完成情况。例如,布置“英语课程网络创新任务”后,学生遇到哪些困难?学生都有哪些收获?学生如何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教师可以开通“网络学习反馈邮箱”“网络学习反馈小程序”,与学生在第二课堂保持联系,帮助学生在第二课堂轻松、快乐地探索知识。
未来,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将越来越丰富,主要源于:一方面,网络技术。网络技术在不断向前发展,适用于中小学教育的网络平台、网络工具层出不穷。通过这些先进的平台和工具,中小学教师可以实现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大量“差异化”“个性化”“创新化”学习资源,将与时俱进的教育资源纳入中小学教育库;另一方面,整合能力。中小学教师对网络教育的钻研不断深入,从陌生到熟悉,从模仿到创新。随着中小学教师个人教学能力不断增强,运用网络教育资源的能力也会提高。一般来说,运用网络教育资源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信息搜索能力”“信息辨别能力”“信息整合能力”等。进入这个阶段,教师不仅能很好地收集网络教育资源,还可以精选网络教育资源,为学生把好关,进行第一层知识筛选。
以网络教育为核心的产业越来越多。这些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进行形式上的创新,以保持市场竞争力。具体来说,一方面,线上形式。在中小学网络教育中,很多教学都是线上形式。以“直播课”为例,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线上网络教育。未来,随着直播课不断发展,形式也会进行升级,例如,“师生直播课”“亲子直播课”“学生团队直播课”等。直播课越来越丰富,覆盖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广;另一方面,混合形式。中小学网络教育的出现,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否定,而是对传统教育的合理补充。基于此,混合式网络教育也将成为一种趋势。例如,“线上+线下混合”“直播+线下混合”“微课+线下混合”“慕课+线下混合”等。这些都属于混合式网络教育。面对这种多元化网络教育趋势,中小学教师要加快学习步伐,主动迎接这种多元化。
中小学网络教育不是孤立发展,而是融合发展。如何理解中小学网络教育的融合性?具体来说,第一,资源融合。谈及网络教育,有些中小学教师偏执地认为,网络教育只涉及网络资源,不包含线下资源。其实,网络教育应该是优质资源的整合。无论是网络资源,还是线下资源,只要是对教学有益的资源,都可以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成为网络教育的一部分;第二,理念融合。网络教育的出现,带来一个更加开放化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绝对服从”关系,学生可以自由表达个人想法,尝试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也就是说,在网络课堂上,不仅有教师的理念,还有无数学生的理念。更重要的是,网络教育可以让不同学校的教师、不同学校的学生,都汇聚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进行多方对话。这也会带来各种理念的碰撞,各种理念的融合。
在实际情况中,部分中小学推行网络教育时,只重视“网络技术”“网络工具”,以及“学生反馈”,很少关注教师团队建设。网络教育的执行者是教师,引领者也是教师。如果不从教师团队开始抓起,就会在执行环节出现重大问题。例如,“延误执行时间”“执行进度慢”“执行情况不理想”等,这些都属于执行层面的问题。总体来说,如果没有执行力,即使网络教育方案很完美,最终也会成为徒劳。作为中小学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培训,主动学习网络教育相关知识,明确自身职责,做好执行者、引领者,与中小学生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