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鸿
(张掖市民乐县六坝镇寄宿制小学 甘肃 民乐 734500)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态度不端正。第一,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与分析发现,学困生大多对自己的学习没有明确的规划,他们的心态也多是得过且过,对自己的数学成绩没有过多的要求,缺乏长远学习计划。学生对自身的低要求导致自己没有学习计划,使自己上课开小差、昏昏欲睡,作业不认真完成,使自身的内驱力不足。第二,学生学习意志力薄弱,很多学生学习比较有上进心,对自己不满意的成绩也会感到沮丧或愧疚,他们与上述学生不同,其会制定一些学习计划,但对自己所制定的学习计划没有意志力与行动力,导致计划难以实施,导致其学习状态一直处于低水平,直到下次成绩出来后,他们又开始独自伤心懊悔,使得学生学习形成恶性循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意志力。学习相较于游戏、电视娱乐等缺乏趣味性,学生只有不断坚持学习才能获得较好的成绩,才能在精神上得到慰藉。坚强的意志力是获得知识的前提。第三,学生学习数学方法不当,学习需要一定的技巧与方法,尤其是数学知识的学习,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大多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定,对于一些学校来说,一个学期的学习评价从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其缺乏客观性与科学性。因此,教师要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学生的评价要重视过程。学生在考试中的卷面成绩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学习态度、学习基础、考试状态等,因此,教师不能以卷面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通过少有的几次考试对学生进行分类,利用一些具有心理暗示的词语评价学生可能使学生产生消极学习心理。教师应该明白,成绩反映的并不是学生的智力水平,其充其量只能算作一段时间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努力程度,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进步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例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度、小组合作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除此之外,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对学生使用负面词汇,要注重对学生的激励,要暗示学生努力学习。
以“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为例,以往较为成熟且开放的方法是一堂课直接要求小学生在原有理解的基础上试算面积,而从照顾学困生的角度则可从以下几个途径切入:一是重视知识铺垫,首先设置三个问题,大家对于平行四边形了解多少?大家认为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指哪一部分呢?大家认为平行四边形可能和谁有关系?这类题目直指学困生的要害,有利于其在解答的过程中不断地补充和巩固知识。二是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需要从整体出发,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活动,用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来引入平行四边形,或者用几何体表示平行四边形也能得到同样效果。三是重视方法渗透,可以加强平行四边形变长方形的习题练习,然后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归纳出结论。四是利用结论开展教学。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验整个探索过程,在图形变换的帮助下促进其思维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引导学困生自主学习,首先组织一次小组交流,然后再提出一个类似于三角形或梯形等其他几何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由组内成员共同讨论得出公式,这样做有利于促进学困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学困生只有学好基础知识,才能为后面学习其他相关知识点奠定扎实的基础。
教师要清醒地看到,学生的智力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错综复杂,因此就导致教师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找到完全适合全体学生的教学方法,当然这也正是许多教师为之苦恼的根本原因。事实上个体的差异是已经存在的既定事实,而且是很难改变的。因为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特殊的心理活动与个性特征,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会因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的不同而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差别,因而对每一个人来说,它的优劣是不明显的。因此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特点,不断转换教学方法与途径,学困生很可能会采取与自己智力倾向相一致的学习方式,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数学学困生的多元智能特点,扬长补短。例如,增加学习理解的进程时间,放慢操练的难度层次,给学生独立操练的尝试机会,增加操练作业的素材等。
教师还可以利用“标注”的功能,督促学困生发展思维能力。对学困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有利于他们成为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人。“标注”的优势是其便于学困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助推学生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效率。部分学困生存在内隐性认知的情况,内隐性认知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形成的不自觉、无意识的认知倾向和心理状态,其主要表现为注意不集中、注意力分散、记忆模糊等现象。标注的功能是将内隐思维过程外在呈现出来,在外在呈现中学困生能够对分析问题过程有一个具体而完整的体验,进而促进了学困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引入趣味化。把枯燥的知识讲得生动有趣,引起学生注意,增强教学效果。小学是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建立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在具体应用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要求和小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出适合于课堂教学的导引式导入方法。针对语言智能比较强的学困生,老师运用语言情境来对数学学习的引入进行优化,比如可运用数学史料,数学家的事迹引入新课堂,可运用生活情境事例引入新课堂等等。对于在音乐智能上有优势的学生来说,音乐容易使学生情绪得到放松。音乐的辅助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培养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运用背景音乐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师在教“分数除法”前就可以播放一些欢快的歌曲。此外,若将某些教学内容整理成歌谣和顺口溜,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分析叙事化。是以文字符号或者图像为媒介。把信息传递给读者,并借助这种方式传达某种思想情感等内容。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运用语言进行叙述和说明,如教学时可采用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也可借助这种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数学问题等。教师分析问题时,应利用语言优势像“叙事”一样把过程铺陈开来,以说带思,在铺陈过程中理清头绪,利用铺陈的条理性增强思维条理性。例如,课堂上图形颜色可力求丰富,板书可使用各种颜色粉笔,数学知识点可通过图形、图式展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其它数学知识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这样既能帮助学困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又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解题过程化。即对已知条件、结论和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根据预设条件或结论建立数学模型,进而得出计算步骤,最后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求解。这种方法有利于解决学困生学习有关数形结合的问题,这种转化思想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出几个时,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化繁为简。教师需要引导和要求学困生在解题过程中要具体化,努力把思维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以免思维失误,降低无意义的表达。对身体运动机能比较强的学困生而言,他们更倾向于在亲身体验中学到知识。如果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具来授课,就能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易于接受,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教师在教授加法原理这节课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根据物体间距离大小变化的情况,设计不同形式的算式。二是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困生进行观察、操作等活动,帮助学困生获得新概念。在加减关系处理的时,教师可以采用“手语”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教师首先示范展示,让学生用行动来参与到计算的过程中去,这对加深理解和强化记忆能力都有帮助。
总之,基于差异发展的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而且需要对学困生这一群体进行重新细化和区分,期望把学困生培养为中等生和学优生,从而让他们适应不同阶段的学习要求,有效培养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