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路径探究

2022-11-24 01:54:08赵威广东省德庆县香山中学5266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8期
关键词:家校双减协同

赵威(广东省德庆县香山中学 526600)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强调,要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因此,在明确了“双减”政策的利好之后,如何让孩子利用、分配好课后时间十分关键。陶行知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提倡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离不开家庭和学校协同开展教育,深化沟通与联系,发挥“双减”政策和信息化技术的积极作用。

教育本质上是公益属性的,但是“唯分数论”一度甚嚣尘上,家长以高分为标准希望孩子考上更好的学校,教师以高分为尺度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似乎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另类阐释。于是,学生不间断学习只为了分数,缺少了培养兴趣和能力的时间空间。分数本当是教育评价的尺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关注的是教育管理理念的更新和教育管理的实施路径。

一、提高协同意识,落实立德树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家庭教育作为家校协同育人的基础部分应与学校教育实现优势互补,明确家校协同育人的教育管理分工。

家庭教育不应是学校教育的附庸,但是在中小学阶段,经常有教师给布置学生作业,然后要求家长辅导低年级的学生写作业,这不仅在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负担,也让家庭教育走错了方向,成了学校教育的延续,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与学校教育协同育人可以参与反馈,如将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及时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和反馈,帮助学校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增进家校协同育人的信任。同时,家庭教育也可以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客观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家长通过家委会向学校提出好的建议,评价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校教育作为家校协同育人的核心部分,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学校作为专门的育人主阵地,本身就聚集了专业的教师团队和配套的硬件设施,应发挥育人的资源优势,健全家校协作育人的工作制度,开展家庭教育课堂和定期指导家长如何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学校教育在做好课堂教学提质和教学评价创新过程中,通过购买或者引进第三方专业服务,丰富学校课后服务的内容,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同时也减轻了学校教师的教育负担。

二、构建协同机制,丰富课后服务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的求真精神影响巨大。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但他们并不一定与父母、教师心中希冀的形象完美重合。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引导者,应努力尝试接受真实的孩子,主动挖掘、培育孩子的特长,让其自信的成长,以昂扬的斗志迎接未来的挑战。

1.提倡“五育并举”的育人观

学校教育减量提质首先在于育人观的重塑,提倡“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有助于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才能构建良好的学校教育生态环境,改变片面追求考试分数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培养,健全学生的人格,培育学生的学科核素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教育要始终正确看待学生,把握“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这两个核心问题,在尊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客观实际的情况下,既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个性化培养,也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与实操能力,提升人际协作能力。

2.“减”纸笔作业数量

题海战术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确实提高了学习成绩,但大量的纸笔作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后时间,压缩了学生综合发展的空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阻碍。在课堂教学后给予一定量的纸笔作业能够起到巩固所学的作用,《礼记》中也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记载,但纸笔作业大多数属于低水平的重复训练,未必能保证作业的有效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掌握水平,精心设计课后作业。落实“双减”政策,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有趣味性、实用性和开放性的题型,除了在内容上进行改进,还可以在形式上创新,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组成小组尝试探究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用视频、图片记录过程,制作成PPT回班级展示。将书本知识学会是知识的内化,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更深层次的学习,是知识的外显,使课后作业的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

3.“增”课后服务项目

“双减”政策减的是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要想让家长放心则应重点把握学校教学的高效课堂,学校教育兼顾学生知识能力与核心素养,实现升学是基础的要求,要更加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提倡五育并举。

减轻学生在作业上的负担,为课后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时间保障,利用好学校聚集的优质教学资源,使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从而推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深化家校联系,拓展实施路径

陶行知主张,“以教人者教己”。教学上讲究教学相长,育人上讲究育人先育己。因此,针对深化家校联系、提升家校协同育人优势和丰富家校协同育人内容可以从两方面落实。

一是组建各年级家委会,利用企业微信等信息化技术发挥家委会的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健康成长,开展“双减”政策解读,加强宣传教育,搭建沟通协调机制。同时,学校方面也要注重组织协调,配合家委会调动好成员的积极性,使之主动与同班的家长进行沟通联系,使信息传达更为准确、便捷。

二是拓展亲子沟通路径,多陪伴孩子进行纸质阅读。家庭教育可以在周末接续拓展阅读,全家人共同开展阅读,营造书香氛围。教师和家长也可以做好前期的规划指导,以便开展后期阅读成果的检查,使之衔接起课内和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在书香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四、结语

“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需要架构起合作框架,通过更新观念、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做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整合,既有时间上的分配,也有空间上的转换。落实“双减”政策,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功效,提升家庭教育的作用,全面建成高效的家校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提倡学生五育并举,共同推动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家校双减协同
家校距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 03:09:08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0:50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6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