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桂艳,梁 翔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广西柳州 545006)
油茶(Camellia oleiferaAbel.)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种植面积超过300 万hm2,涉及经营农户2 000 万人以上,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林业生态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1-2]。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22 年3 月印发的《广西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实施方案》,广西将积极构建“一带、两链、三区、四圈、多点”的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格局,到2025 年建设500 个油茶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实行良种率、大苗率、花果苗3 个“百分之百”标准,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到2025年底,高产油茶管护面积达到600 万hm2,深入实施油茶“双千”计划,打响“广西山茶油”区域公共品牌[3]。实际生产中,选用并坚定不移地推进油茶良种大杯苗进行造林,推动精细化营林管理,不断优化及改进油茶大杯苗高产林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可以更快实现油茶速生丰产,持续提高林农的经济收入。针对当前油茶营造林及管护的经营现状,结合油茶高产示范林案例,探析油茶大杯苗高产林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
通过实地考察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的北流六靖、马步大岭、三江斗江乡、贺州等油茶造林基地,并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多位工程师的看法,发现油茶营造林经营管护存在以下4 个问题:1)种苗品系引种不适,个体农户用苗混乱;2)油茶用苗供给不足,小苗上山造林导致成活率低、管护成本过高;3)用苗计划性不强、栽培管理技术研究严重滞后;4)管护技术不合理[4]。以上问题对各地的油茶造林工作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茶农种植油茶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对油茶栽培核心技术及管理措施进行探析,以快速提高单产,高效助推“三农”建设。
油茶高产林的营造,除必须严格遵循一般性的技术规程及基本要求外,还应严格遵循以下5 点原则。
1.2.1 种源地域适应性原则
1)严格种源追溯制度,规范种源引种途径。我国幅员辽阔,油茶在各地均有一定的适生性,根据各地的气候类型,正确优选种苗来源是确保油茶大杯苗造林高产、稳产、优质的关键。因此,应选择当地适应性和适栽性都好的良种油茶进行苗木繁育,所用种源必须是通过国家或自治区审(认)定的油茶良种,并通过正规渠道调拨。
2)严格执行良种制度,种证严格相符。与普通油茶相比,良种油茶具有生长快、结果早、油质好、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和抗逆性强等优势。目前,适宜在广西大规模推广种植的国字号和地字号油茶良种有10个,分别为岑软2 号、3 号、11 号、22 号、24 号,湘林27 号、210 号,长林4 号、40 号,香花油茶义禄和义丹[5]。凡调用种苗,必须取得良种证明,严格追溯制度,不得采用无证种苗,杜绝其他渠道种苗进入基地种植。
3)严格执行引种制度,区域引种需先驯化。长期在一个栽培区驯化的树种,在其他区域不一定能充分发挥其原有特性,未经严格引种试验的种苗一律不得采用。此前,从湖南省引种的湘林、长林系列种苗,在三江、贺州基地有一定的适生表现,但在马步、龙母、北流等基地却表现极差,主要原因是种源的纯度不符合相关要求。
1.2.2 发挥遗传优势性原则
油茶产业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优质种源、合理混交、充分有性过程产生足量的油茶种子进行种植,从中提取优质茶油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在油茶林营造过程中,必须按照油茶品系的个体物候差异、花期差别等因素,有效搭配油茶品系植株,或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同株异花,提高有效授粉率。
1.2.3 科学经营管护原则
油茶林属于综合型林种,在经济类型上可以归为经济林,在材种上可以归为果用林,由于生长周期达到百年,还可以归类为生态林。但不管是何种林种,油茶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环境的具体要求不同,存在明显的果花同树现象,开花量和消耗量较大,只有通过科学精细的经营管理,才有可能大幅提高单产。而油茶在营造林及管护上具有特定规律,必须推行多种管护方式,全面精细化管理,通过高枝换接不同花期单体,丰富树体品系构成,有效提高开花着果率,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主要措施有细化经营管理措施,丰富管护方式;及时精准选肥追肥,做好保花保果;合理培育管理,达到一树多花。
1.2.4 适度扩张提效原则
三门江林场在油茶经营管理方面历史悠久,近年来在对油茶产业化及精深加工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应在良种繁育、原料基地扩张、精深加工方面持续推进,充分发挥技术及管理经验的优势,全面促进产业发展。
油茶主要依靠风和昆虫传播花粉进行授粉,根据实际生产中由于受精不良引起的落花落果、着果率不高的现象,提出单株多花和多花同杯方式培育生产用苗,提高成林的产量。
2.1.1 单株多花方式培育
按照“一干四枝九头苗”的要求培育,在苗木定植成活并开始抽芽苞前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或捆绑主干,促进抽芽,培育第二层分枝。若需要在第二层搭配其他不同花期的品系,则在二层分枝芽苗长到10 cm左右时用芽砧方式嫁接,双层培育则在其长到40 cm时打顶,促进分枝,依此类推,在第三层时实施相同操作。多层树体,最上层必须进行异花品系母体嫁接,并且是有效多品系花期的母本嫁接,方便后期选定。低产林亦可采用此种方法换冠。单株多花方式培育的优点是可以及时调整花期,促使受精时间紧密契合,缺点是定植后分布零散,嫁接及管护用工量大。
1.一定要将国家相关规定作为基础,对于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管与控制,构建起适应乡镇财政工作的监管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开展;2.要对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展持续性的、时效性的廉洁教育,从而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保证各项资金的安全应用;3.要结合乡镇的发展情况构建起资金的使用与监管制度,使得国家各项财政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2.1.2 多花同杯方式培育
多花同杯方式培育是在油茶进行芽砧苗嫁接移植至轻基质杯时,严格区分不同花期的品系,将3~5株嫁接好的苗木同时定植在一个培育杯体中,按照两两对称分枝的原则构成层塔状树体,具体培育方法与单株“一干四枝九头苗”的要求相同。多花同杯方式培育的优点是可以一次性定型,后期嫁接及管护人工成本较低,缺点是用苗量成倍增加,苗期管护要求高。
按照单株多花或多花同杯的方式进行育苗定植后,要做到精心细致管护,分层规划各层分枝,形成层塔状主要枝干,同时保证顶层分枝是正处于花期、受精有效率、抗性较强的品系。
油茶高产的要素是花肥、果肥分配合理,分配越合理,产量越高,反之则容易减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油茶肥料的施加必须准确及时,综合运用多种方式。1)因树追肥,精准管理,抓好冬夏两次追肥。2)测土配方,合理追肥。通过测土,有效掌握立地营养元素成分及含量,合理调配肥料。3)创新管理,有效追肥。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或创新工作机制,采用缓释肥技术或结合滴灌,实现油茶网格化追肥,不间断地保障油茶开花坐果基础。4)在油茶林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除了及时追肥以外,每年还必须根据树体水平、经营水平、花果量等,在每年8—9 月喷施5~7次保花授粉叶面肥,有效补充微量元素。
实际生产中常常会因为修剪不好,造成油茶低产或不挂果。因此,必须在充分掌握林地条件的前提下,进行瘦地轻剪或密林重剪。在前期培育的基础上,做好精细化管理并细心修剪,必须严格保持原有主干及分枝,非目标枝条合理剪除,遵循有效挂果枝最合理的原则,同时合理保留一定数量次年可以挂果的枝条。
油茶在不同生长时期的习性不一致。幼苗及幼林时期的油茶,喜欢中性偏阴的环境,生长量较大;进入挂果期的油茶喜欢阳性环境,容易挂果稳产。在造林初期,按照油茶特点,营造最适合油茶生长的环境,套种其他经济作物或利用营养空间发展林下经济,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增加林农对油茶经营的信心。例如,适合在油茶林地间作套种的农作物有花生、绿豆、菜豆、蚕豆、地瓜、黑麦草及各种蔬菜等,此类农作物生长期间可以减少林地水分蒸发,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待其成熟后可直接翻入土壤中作为绿肥,且产量高的还可以使林农获得额外的收入。
根据油茶大杯苗出圃达到“一干四枝九头苗”的要求,在移杯后的油茶苗长到40 cm 左右时,采取技术措施,促进侧芽生长,分4 个方向保留4 个分枝和1 个主干,等到主干和侧枝再生长到40~50 cm 时,进行二次分支处理。或在油茶大田管理时期,适时采取措施,促进侧枝分生,形成第2~4 层侧干,多余侧枝及时清理,并进一步培育第5 层异花授粉侧干。在培育各层主干时,按照有效授粉的目的,采取45°或者90°倒相原则配置立体空间,使各层能最有效地接受上一层的异花花粉。
要实现油茶林高效发展,良种是前提,大苗是捷径,大坑是基础,精准施肥是关键。自2018 年广西启动实施“千万亩面积、千亿元产值”的油茶“双千”计划以来,广西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提出新造林良种率、大苗率、花果苗3 个“百分之百”的发展目标,多渠道扶持2~3 年生油茶大苗培育,积极鼓励林农使用大杯苗造林,广西油茶种植全面进入大苗时代,油茶产业在八桂大地焕发出蓬勃生机。因此,必须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在油茶营林造林时,采取强效有力措施,适度合理营林造林,科学搭配不同品系植株,以提高油茶开花着果率。
良种壮苗是油茶高产林栽培的必要前提,因此油茶营林造林要根据实际发展需要,按照地域差异原则,多品系繁育良种壮苗。尤其是已通过审核的岑软2 号、3 号、11 号、22 号、24 号,香花油茶义禄和义丹,应大力繁育,并适度培育湘林、长林等系列品系,以满足不同区域的造林需要。
油茶大杯苗上山造林是实现油茶速产高产稳产的重要捷径,能有效帮助广西部分落后地区发展经济,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笔者认为,在油茶营林造林过程中,需根据广西的实际情况,在遵循油茶营林造林多项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提升油茶大杯苗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缩短油茶成林的时间,提高油茶产量,从整体上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