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佳,黎娜,李健(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江西 九江 332000)
母乳中营养丰富,富含多种免疫细胞及因子,易吸收,可满足婴幼儿近期的生长发育,改善肠道微生态,增强机体免疫机能,是婴幼儿最佳的天然食物[1]。另外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远期神经系统发育也有促进作用,可降低代谢综合征发生,减少患病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2]。但由于婴幼儿对铁含量的需求量较大,而母乳中铁含量较少,纯母乳喂养可导致婴幼儿铁缺乏,对婴幼儿健康及生长发育均造成不良影响[3]。铁缺乏可导致贫血发生,我国7个月~7岁儿童铁缺乏发生率高达40%左右,已成为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新生儿出生后从母体会获得一定的铁储备,可满足出生后6个月内的铁消耗,随着母乳喂养时间延长,婴幼儿会出现铁缺乏,影响新生儿健康发育,且这种不良影响具有不可逆性[4]。因此,及时了解母乳喂养儿铁缺乏的影响因素,并予以及时有效的预防策略,对预防缺铁性贫血发生有重要意义,利于新生儿健康发育[5]。本研究进一步探讨母乳喂养儿铁缺乏的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我院进行健康监测的543例母乳喂养儿。其中男283例、女260例;胎龄37~41+6(39.65±1.02)周;出生时体重2.6~4.2(3.41±0.65)kg。纳入标准:(1)所有儿童均为足月儿,未合并妊娠并发症;(2)自愿进行母乳喂养,且满足母乳喂养条件;(3)均行纯母乳喂养;(4)母婴资料均未出现丢失。排除标准:(1)母亲伴精神疾病或存在认知功能障碍;(2)母亲无法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3)新生儿合并严重先天性心脏病;(4)中途母乳喂养中断或添加其他喂养方法。
1.2 方法 所有婴幼儿均进行纯母乳喂养,在婴幼儿出生42天后进行首次健康检查时,需统计婴幼儿出生情况与母亲基础信息,定期随访母乳喂养情况,并建立母乳喂养随访记录表,将随访结果仔细记录。在婴幼儿6个月时进行血清铁蛋白(SF)与血红蛋白(Hb)检测,检测方法:取婴幼儿指端末梢血,SF使用胶体金半定量法进行快速筛查,试剂盒购自天津中新科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Hb 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东亚公司,型号:KX-21)进行检测,所有检测步骤需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铁缺乏判断标准:SF<20µg/L,隐性铁缺乏判断标准:SF<20µg/L,Hb≥100 g/L。根据检测结果将新生儿分为铁缺乏组与正常组。统计两组新生儿基础资料(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有无添加辅食、0~6个月体重增重情况、是否使用预防性铁剂、脐带结扎时机)与母亲基础资料(年龄、文化程度、孕期有无使用铁补充剂),分析母乳喂养儿铁缺乏的影响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多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母乳喂养儿铁缺乏发生情况 543例母乳喂养儿中,6个月时有147例新生儿被检出铁缺乏,铁缺乏发生率为27.07%(147/543);396例未发现铁缺乏,占72.93%(396/543)。
2.2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发现,铁缺乏组男婴、未添加辅食、未使用预防性铁剂、即刻结扎脐带、孕期未使用铁补充剂占比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龄、出生体重、0~6个月体重增重情况、母亲年龄、母亲文化程度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母乳喂养儿铁缺乏的单因素分析[n(%)]
2.3 多因素分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男婴、未添加辅食、未使用预防性铁剂、即刻结扎脐带、孕期未使用铁补充剂是母乳喂养儿铁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见表2。
表2 母乳喂养儿铁缺乏的多因素分析
相关调查发现,因铁的摄入与需求不平衡而导致的贫血约占总贫血发生率的50%,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是仅次于饥饿的第二大营养问题,尤其婴幼儿铁缺乏发生率较高,对其健康发育造成严重影响[6]。铁缺乏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即为贫血,但贫血仅是最早的临床症状,由于铁是多种重要酶合成的原料,在大脑神经系统功能与运动系统的发育中均有参与,长期铁缺乏将影响机体各个器官、组织、系统,且造成的损伤具有不可逆性[7]。婴儿会从母体获得铁储备,基本可满足出生后6 个月内的发育需要,但由于婴儿时期生长速度较快,同时也是脑部发育的黄金期,对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母乳所含的铁较少,无法满足新生儿生长需求[8]。鉴于母乳喂养存在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如何帮助新生儿渡过自母体获得的铁储备耗竭后的阶段,预防铁缺乏发生,使母乳喂养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9]。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对缺铁的危害性认识也更加深入,积极预防铁缺乏发生有重要意义。但母乳喂养儿出现铁缺乏受诸多因素影响,临床可从母亲因素、新生儿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导致铁缺乏的高危因素,并制定预防策略,以降低母乳喂养儿铁缺乏发生风险[10]。本研究结果显示,543例母乳喂养儿中,在6个月时有147例新生儿被检出铁缺乏,铁缺乏发生率为27.07%(147/543);396 例未发现铁缺乏,占72.93%(396/543)。单因素分析发现,铁缺乏组男婴、未添加辅食、未使用预防性铁剂、即刻结扎脐带、孕期未使用铁补充剂占比均高于正常组;两组胎龄、出生体重、0~6个月体重增重情况、母亲年龄、母亲文化程度相比未见明显差异。Logistic 回归分析:男婴、未添加辅食、未使用预防性铁剂、即刻结扎脐带、孕期未使用铁补充剂是母乳喂养儿铁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母乳喂养儿铁缺乏发生率较高,男婴、未添加辅食、未使用预防性铁剂、即刻结扎脐带、孕期未使用铁补充剂是其独立影响因素,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及时制定预防策略,以减少铁缺乏发生。究其原因:(1)由于男女生长发育需求存在一定差异,生长过程中,男婴对铁的需求量较女婴高出0.9 mg/天。可能与男婴生长发育速度更快有关,导致铁储备减低、铁缺乏甚至出现因缺铁而导致的贫血,故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11]。(2)世卫组织提出,婴幼儿出生后6 个月内应进行纯母乳喂养,6 个月后可适量添加辅食,以满足生长发育。但出生后的前几个月是婴幼儿生长最迅速的阶段,铁作为大脑发育及造血的原料,需求量大大增加,应适量增加含有铁剂的辅食,增加机体铁元素吸收,提高铁储量[12]。(3)新生儿出生后生长发育速度较快,预防性补充铁剂可预防铁缺乏发生,由于是液体铁,更利于新生儿吸收,提高铁储量,满足生长发育需求。(4)脐带结扎时机与新生儿铁储量存在密切关系,适当延迟结扎时间可重新分布胎盘、新生儿的血液,即为“胎盘输血”。在新生儿出生后3 min 或稍长时间时,脐带血流会出现中止,呈扁平状,不会出现明显搏动,此时进行脐带结扎最为合适,新生儿可获得35~40 ml/kg体重的血液,以3 kg为例,可多获得75 mg的铁元素,可满足3 个月的生长发育需求[13]。而若出生后立即断脐将影响血红蛋白水平,导致其水平低下,大大减轻新生儿铁储备,增加铁缺乏发生风险。(5)妊娠期间,孕妇自身的铁营养状况会直接影响新生儿出生时的铁储量[14]。若母亲孕期伴有缺铁性贫血,即使足月分娩、新生儿体重正常,但体内铁储量仍低于正常孕妇分娩的新生儿。母亲妊娠期间应注重自身铁元素的补充,以增加新生儿铁储量。
针对母乳喂养儿铁缺乏的高危因素,临床可制定以下预防策略:临床需进行健康教育,普及铁营养重要性及铁缺乏危害性,加强母亲的健康意识,使其注重孕期保健与膳食指导,孕期合理补充铁元素,提高新生儿铁储量。对于男婴应予以高度重视,通过预防性铁剂补充以及适时、合理的添加辅食,及时补充生长发育所需的铁元素,积极预防铁缺乏出现[15]。另外可适当延迟脐带结扎时间,提高血红蛋白水平与铁蛋白浓度,可作为经济有效、简单易行的补铁方法,增加铁储量。
综上所述,母乳喂养儿铁缺乏发生率较高,男婴、未添加辅食、未使用预防性铁剂、即刻结扎脐带、孕期未使用铁补充剂是其独立影响因素,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及时制定预防策略,以减少母乳喂养儿铁缺乏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