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德育渗透,促进高中语文教学

2022-11-21 21:24湖北省武汉市吴家山第四中学
亚太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思想

湖北省武汉市吴家山第四中学 张 玲

语文学科属于母语教育,其人文性特征就决定了语文学科需要承担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换言之,德育本就是语文学科应该具备的功能。但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似乎并不重视德育渗透,并且在高中德育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深入挖掘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并积极解决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完成德育渗透的途径是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德育渗透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德育的开展和渗透不仅是对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而且是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需求,是新课程标准下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因为素质教育将德育作为五育之首,新课程标准也将其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来关注,要求中学教育教学中高度重视德育的价值,不仅要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而且要将德育的思想理念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就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德育的渗透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了语文教学内容中,有助于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从根本上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道德品质也得到了良性的引导,并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反之,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必然会对语文学习形成助力,进而为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基础,全面发展的目标由此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更加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就为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其次,语文学科本身就具备德育渗透的独特优势,因为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无论是从语言形式角度而言还是从精神内涵等角度而言,其鲜明的思想性本身就具备德育功能,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都有“文以载道”的思想观念,因此,通过语文教学来进行德育渗透可算作顺势而为,通常能够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德育的渗透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德育思想的融入,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而这种思想层面的提升和进步,是语文学科素养提出的要求。这一要求不仅对于学生当下的语文学习意义重大,而且会对学生的思维形成积极的影响,进而将会促进高中生思想的深化。这种思想深度的培养和形成,能够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形成正确的引导,有利于正确“三观”的形成。与此同时,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除了语言文字方面的经典传承,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能够帮助高中生建立起强大的精神世界,成为高中生受益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如果能够将这些文章作为德育素材加以学习,还能在优化语文教学的同时有效提升德育的效果。

最后,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观都还不够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一阶段的德育渗透不仅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进而会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再加上他们尚未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思想观念渗透的效果肯定会更好。而德育的渗透旨在培养一批具备较高道德标准的高素质人才,他们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也就是说,道德品质高、素质高的高中生,能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德育的渗透必然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积极的引导,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这本身就会大大减少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

二、高中语文教学在德育渗透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德育的重要性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但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师缺乏德育渗透意识的现象也很普遍,主要是因为这些语文教师认为德育是德育教师和班主任的任务,与自己无关,语文课只要完成高中语文知识的传授即可。事实上这不仅是对于德育的误解,更是对于语文学科的误解。当然,也有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对于语文学科特有的德育功能持肯定的态度,但由于缺乏深厚的德育根基,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时未能获得理想的效果,高中语文教学在试图完成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首先,德育渗透的内容随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大,渗透方式又过于生硬,不够灵活。主要表现在高中语文教师在渗透德育思想的过程中存在生拉硬拽的现象。对于德育内容和素材的选择不够灵活,也没有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在德育方面的优势。也就是说,他们随意选取与实际生活以及语文教学关联度不大的内容进行德育渗透,而没有充分利用高中语文课文来对学生的思想品质进行引导。这是不符合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要求的。再加上教师渗透德育的方式机械呆板,在德育的渗透中,采用了知识灌输的方式,试图将自己认定的思想观念灌输给学生。这种德育渗透方式不仅违背了学生的思想和认知发展规律,也不符合德育的要求。因为所谓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强调在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要求将语文教学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将德育的内容融入语文教学中,或在语文教学内容中深入挖掘德育素材,切不可将语文教学同德育截然分开。否则不仅会与初衷相悖,甚至可能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

其次,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需要高中语文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但是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他们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这不仅不符合身教重于言传的要求,而且可能会把学生带偏。事实上,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本身就是德育渗透的另一种意义。这样的德育渗透才能真正将德育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深埋,进而对学生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事实上,教师从自己出发,严于律己才是最真实最有效的德育素材。因为学生在与思想道德崇高的教师相处的过程中,自然会受到教师人格魅力的感染,也会不自觉地向其看齐。

最后,高中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德育要求不够严格。新课程改革以后,德育被列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未能对学生的德育制定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德育流于形式的现象也非常普遍。德育虽然无法通过考试等形式进行考查,但是,语文教师在渗透德育的过程中,应该制定特有的德育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并使其发挥监督和规范的作用,以便更好地保证德育的效果。面对高考的重压,高中教师和学生都将大量的精力放在提高成绩之上,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思想品德的健全,这就造就了令人担忧的德育现状。

高中语文教学在渗透德育的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就是因为教师在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方面有所欠缺。一方面,教师没有紧随教育改革的趋势,对原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进行更新。他们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德育渗透对于语文教学以及学生发展的深远影响,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德育渗透的价值,这是职业素养的缺失。另一方面,教师对于语文专业缺乏正确的认知,没有意识到语文知识传授和德育渗透都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同时,他们对于教材的研究不够深入,未能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更没能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进行德育渗透。此外,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不够灵活,在教学中存在敷衍的现象也是导致德育渗透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完成德育渗透的途径

首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渗透德育思想是重要的前提。因为语文教学当以语言文字及其运用为主要内容,辅以文章的教学,同时兼顾文学和文化的渗透与学习。其实语文本身就是语言、文学、文字、文化四位一体的,只有将四者相结合,才能让语文教育焕发活力,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其中,语言和文字是母语的重要载体,母语学习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属于德育渗透的一大路径。文学和文化学习的德育意义则不仅仅在于爱国主义教育,还包括文学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对于学生精神品质的影响以及人格的塑造。例如,《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是近代教育家蔡元培的作品,这篇文章思路清晰、内容严谨、思想性极强,本身就是很好的德育素材。高中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用心阅读和深入思考来设身处地感受蔡元培先生对于青年学子的殷殷期盼,并引导高中生以此为标准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又如,高中语文教材中非常重视古诗文的学习。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着意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帮助学生在感受文言含蓄蕴藉美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高中教材中选取的文言文都是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文字美语言美,而且还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挖掘文章中的精神财富,从中汲取精神养分,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同时建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这本身就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欣赏文章的语言美,了解字词句的含义只是一个初级目标,透过文字去感受苏轼超越自我的达观及其积极的人生态度则是更深层次的目标。而所谓的德育渗透就是要引导学生从苏轼的文字中获取力量,在苏轼的启发之下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其次,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从中获取心灵的震撼。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中的“梳理探究·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师完全可以组织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完成,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获取姓氏等相关知识及源远流长的文化渊源,之后再以班级讨论交流会的形式请各组学生展示各自的成果,交流心得感受。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思,在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同时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念。又如,教师在“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课堂教学中,可以以写作交流会的形式完成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流程,以“令人感动的人和事”为主题,积极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互相交流一下这些人和事带给自己的启发和触动……这些都将成为最佳的德育素材。事实上,越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越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因为这些素材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以致用提供了范本,自然会获得更加理想的德育渗透效果。

最后,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拓展课外阅读来完成德育渗透的目标。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并引导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名著,帮助学生从中获得心灵的涤荡,进而使学生受到启发,指导学生的为人处世。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推荐阅读名著《论语》,作品中对于个人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质进行了积极的引导,属于德育渗透的极佳素材。事实上,这些名著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受考验,流传下来,必然是因为有着超越了语言文字的精神力量。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名著阅读的意义所在。高中语文教师要想借助名著阅读来渗透德育,就需要引导学生去找准名著的思想内核,帮助学生从中汲取力量,获得精神和心灵的成长。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名著导读很多都是小说,但是阅读小说一定不能局限于情节,满足于“看热闹”的小说阅读毫无意义。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对主题思想的提示启发学生去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这种通过独立思考而引发的思想觉醒往往也能实现德育渗透的目标。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非常必要的举措,因为它不仅能够拓宽德育的途径,而且能够有效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将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正向的引导。为了解决高中德育渗透中的问题,语文教师不仅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而且应该积极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来达到德育渗透的目标,还应该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灵感,发挥名著的德育功能。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德育思想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思想与“剑”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