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实践

2022-11-21 19:43:34卜喜欢
读与写 2022年16期
关键词:教师应教学活动习惯

卜喜欢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口镇藉口中心小学 甘肃 天水 741014)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广泛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习惯,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保持集中,已经成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的课堂倾听现状以及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培养策略,对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的课堂倾听现状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蒙阶段,还没有养成自主观察、自主倾听的习惯,因此,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会看”、“会听”。现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低年级学生的课堂倾听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低年级小学生不愿意倾听他人的发言。很多小学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父母、祖辈都围着自己转,俨然是家中的“小太阳”。因此,学生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用唱歌、跳舞以及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自身的个性化,不愿意听他人讲话,总是喜欢在别人发言时迫不及待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低年级小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期集中。小学生正处于爱玩、好奇心强的年龄段,因此注意力很难长久集中,总是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目光,在课堂活动中容易出现东张西望、搞小动作以及窃窃私语等行为;最后,低年级小学生容易出现“假听”表现。一些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时往往会表现出非常认真听讲的状态,既没有做小动作,也没有东张西望,但表情却非常木然,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和其他学生的发言能进行简单复述,却根本没有理解其中的含义,只停留在表面化,属于无效倾听,也就是“假听”现象[1]。

2.小学语文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重要性

2.1 良好的倾听习惯能够促进教育的自由化发展。西方哲学家认为倾听的过程也就是寻求自由的过程。在倾听过程中,倾听者只有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才能真正进入他人的世界,也同时向他人敞开了自己的世界,因此,倾听的过程不仅仅是听觉器官在发挥作用,更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交流,只有双方都相彼此开放了自己的世界,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而学生只有真正投入到了倾听的过程中,才能切实融入到教师的世界、同学的世界以及其他教学资源的世界,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而不仅仅是一个客观事物。此外,当学生能够真正拥有自由的态度,才能对信息更具包容性,从而突破教学局限性,进入一个更加自由化与开放化的学习境界[2]。

2.2 良好的倾听习惯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模式。学生在提高倾听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扩大自身接收信息的渠道。在真正投入到倾听的世界中,学生可以突破传统教学理念中的权威观念,进而使学生除了能够主动接收教师所传达的信息外,还能主动接收到来自同伴的信息。因此,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可以打破传统观念的壁垒,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知识面。另外,倾听相对于诉说看似处于被动地位,事实上却是从另一个角度参与到世界中,也就是说看起来倾听者只是一名旁观者,但实际上倾听者也是一名参与者。而具有倾听能力的学生,才能够切实参与到知识世界的海洋中,从而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用主动汲取知识的学习模式代替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械式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3]。

再次,良好的倾听习惯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倾听绝对不仅仅是听觉器官在发生作用,还需要大脑的思维也参与其中。只有学会真正的倾听,大脑才具备正确的批判性思维;也只有真正投入到倾听中,大脑才能接受到反省式思维的刺激。当听觉器官在接受到信息以后,大脑思维需要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并通过批判性思维与反省式思维将这些信息进行重新建构。因此,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树立批判精神,并形成自我反思。另外,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倾听态度,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中,从而将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与知识的双向作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2.3 良好的倾听习惯能够使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人类的眼睛与嘴巴都具备自主开合功能,但耳朵却没有,这种生理结构的特点导致人们不能用自主意识来控制听哪些内容和不听哪些内容,由此可见,倾听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包容性与人文性。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包容他人,跳出过于自我的思维模式,从而真切掌握倾听的奥义而不能漠视他人、不尊重他人。此外,倾听应该是一种主动行为,但并不是为所欲为,而是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本心上愿意包容他人、接受他人,从而主动投入到他人的心灵世界中。在倾听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因素,并通过他人的语调、语音以及语速来捕捉他人的情感诉求。基于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对他人抱有尊重的态度,从而跳出自身的主观成见,与他人产生共情,有助于学生养成宽容、豁达的品质,进而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健全的人格[4]。

3.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策略

3.1 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通过对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发现,低年级小学生普遍不具备倾听意识。小学生在入学时就被灌输了要“安静听讲”的课堂纪律规范,因此习惯在教学活动中保持沉默,认为只要安静的听讲就是一个好学生该做的事。但小学生年龄尚幼,对倾听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局限性,以为倾听就仅仅是“安静的听”,而没有真正掌握倾听的涵义。大部分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缺乏主动提问的意识,对教师的权威性观念致使学生将倾听变为了一种被动能力,而非主动能力,从而导致学生在处理语言信息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树立学生的倾听意识,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进而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1.1 教师可以利用构建教学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中,关于《明天要远足》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播放一些有关蓝天、白云、大海、沙滩以及动植物公园等景象的视频。在向学生们提问:“同学们,爸爸妈妈有没有领你们出去游玩过啊?你们都去过哪里呢?有没有看过大海、看过沙滩呀?”在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旅游的景点后,教师再次提问:“有没有同学能给老师具体描述一下,你和爸爸妈妈都见过哪些景物?当知道要和爸爸妈妈去游玩的前一天,你心理有哪些想法呢?”接着,教师随机选出几名学生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其他学生仔细倾听他人的发言。通过这种导入方式,使学生们能够在声画情境的刺激中调动自身的参与积极性,也能够使倾听的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沉浸在其他学生描述的画面中,有助于学生增加情感体验,进而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中,突显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1.2 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中,关于《汉语拼音》这一单元时,很多学生难以分辨拼音字母z、c、s与zh、ch、sh的平翘舌发音。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拼音游戏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听音能力。操作流程如下:教师先为每一位学生都发放一套拼音卡片,并讲述游戏规则。由教师发出读音,学生需要仔细倾听教师的发音并找出对应的拼音卡片,找得又快又准的学生可以积一分。当游戏结束后,哪位同学的得分最高,则可以获得教师准备的小礼物一份。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听音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3.1.3 教师可以利用鼓励来促进学生倾听。根据小学教育心理学发现,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受到他人鼓励与表扬时,能够产生被他人尊重、被他人理解的成就感,并加强对自身价值的感知。因此在中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倾听,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学会放大学生的有点,弱化学生的缺点,对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应不吝鼓励与赞赏,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获取成就感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将“认真倾听”这一行为持续保留在自身的习惯中。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倾听展开评价机制,以四人为一单位组成小组,每天对小组成员的听课状态进行组内评价,如果每一位小组成员都会专心听讲、认真的参与学习活动,则可以为小组赢得一枚小红星;如果个别成员表现的特别优异,受到了组内同学的一致好评,则可以单独获取一枚小笑脸;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哪位小组成员能够发现教师出现口误问题或者其他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出现读音不准的问题,也可以为小组赢得一枚小红星。通过这种评价机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倾听动力,并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倾听氛围。

3.2 树立明确的听课规范。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缺乏自律性,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课堂倾听状态进行明确规范,而是放任学生自由聆听,那么通常学生的课堂表现会较为随意,很难真正投入到课堂倾听中。一些学生在他人发言时不是在趁机与其他人说小话,就是陷入自己的沉思中,甚至还有学生没有等其他同学发言完毕就迫不及待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学生很难有足够的安全感来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不利于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基于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对学生树立明确的课堂倾听规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必须要认真听讲;在教师进行提问时,学生必须要仔细倾听教师的问题;当其他同学在回答教师问题时,学生必须要保持安静,认真听完他人的回答后,再向教师举手示意,得到教师的点名才能起立回答问题,而不是自己在座位上随意发言或随意打断他人的回答;当教师或其他同学在提出意见时,学生必须要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反思后,虚心改正自身的错误。在树立明确的课堂倾听规范后,有助于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中,关于《人之初》这节课时,由于是文言文,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勇于举手发言提问或根据教师的点名来回答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认真观察学生们的表现是否符合课堂倾听规范,如果发现有违反的学生应及时指出其错误的表现,并重新强调一遍课堂规范,引导学生注意遵守。通过这种反复强调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加强对课堂倾听规范的理解与印象,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倾听习惯。

3.3 对学生进行倾听指导

3.3.1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倾听能力展开训练。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应对学生的倾听技巧进行指导,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倾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倾听能力的训练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如让学生学会如何安静、认真的倾听其他同学朗读课文,再对课文内容进行仔细推敲;利用问题导向教学法,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倾听教师与他人的问答交流,从而使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以教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中,关于《吃水不忘挖井人》这节课为例,教师先随机选一名学生来朗读课文,并强调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再根据学生的发音提出问题:“刚刚这位同学朗读的很好,但是个别字在发音时还不够准确,哪位同学能说说是哪个字的读音错误了么?”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倾听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掌握倾听技巧。

3.3.2 教师应对学生的倾听行为进行指导。除了要对学生的倾听能力进行训练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倾听行为进行进一步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倾听姿势。如当其他同学朗读课文时,学生需对应书本内容仔细倾听同学的朗读,从而做到神情一致;当其他同学表达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应点头表示赞同。通过这种肌肉记忆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5]。

3.3.3 教师应利用言传身教的方式为学生树立倾听榜样。低年级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倾听表现,对于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在学生进行发言时,教师应停下手里的工作认真注视学生,并在学生发言结束后,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归纳以及点评,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发言的重视。久而久之,通过教师言传身教的表现,能够使学生逐渐养成尊重他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良好习惯。

3.4 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在小学语文中低年级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讨论法来使学生养成倾听习惯。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时,需要经历自主思考问题、共同讨论分析问题、发表个人见解以及总结他人意见等多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倾听技巧,认真聆听每一位小组成员的发言过程,从而准确掌握他人所表达的内容,再仔细对这些内容进行思考与分析,并不需要急于表达自身的态度或想法。此外,学生应通过认真倾听,来总结他人发言的中心思想,进而充分明确对方发言中的重点,同时经过深入思考好,再对他人的发言做出判断,发表自身的观点,表明自身的态度,避免在倾听不充分的情况下盲目发言,做出错误判断。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中,关于《我要的是葫芦》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利用小组合作讨论法来针对文章内容展开讨论,如“课文中的小葫芦为什么后来都脱落了?”、“如果课文中的主人公认真倾听邻居的劝告,真正掌握了邻居劝告话语中的内涵,葫芦还会脱落么?”、“如果你是课文中的邻居,你要如何劝诫这位主人公?”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并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判断他人话语的真实含义,有助于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

3.5 激发学生的倾听主动性。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较重,喜欢听故事,喜欢新奇事物。因此,在中低年级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利用故事教学法,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倾听主动性。教师在采用故事教学法时,能够充分利用故事的精彩情节、故事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倾听欲望,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投入到听故事的过程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倾听能力。教师应根据中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科书中的内容选择一些恰当的童话故事或者对已有故事进行改编,并利用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的表情以及肢体语言等来强化故事的吸引力,进而调动学生的倾听积极性。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中,关于《沙滩上的童话》这一节时,教师可以根据教科书中的内容,对《阿拉丁神灯》的童话故事进行改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如,“在美丽的沙滩上,除了有住着魔王的城堡,还有一个神奇的油灯,幸运的是这个神灯被一位去拯救公主的勇士捡到了。神灯中住着一个拥有无边法力的精灵,只要摩擦神灯召唤精灵,精灵就可以帮助勇士打败魔王。但不幸的是这件事被另一位要拯救公主的人知道了,可这个人心术不正于是从勇士身边偷走了神灯。后来……同学们猜一猜,后来勇士是通过什么方法抢回了神灯呢?勇士有没有救出公主呢?”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故事情节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倾听主动性,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印象。

3.6 利用复述强化学生的倾听能力。复述对于强化学生的倾听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复述在口语表达练习中能够起到巩固记忆的作用,主要方法是让学生重新复述所倾听的内容。但在此过程中,学生必须能够认真倾听他人叙述的语言,才能尽可能完整的将其复述下来,因此在不知不觉中,也就达到了强化学生倾听能力的目的。此外,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还能加深对倾听内容的理解,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随机抽取学生来复述教师的讲解内容,或者复述其他学生的发言,既能够检验学生是否有认真听讲,也可以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只有认真听讲才能完成复述任务。通过这种长期的复述训练,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中,关于《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节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如,文章的开头即表明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是“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于是教师可以在安排学生朗读课文后,再随机点名学生要求其复述一下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或者根据“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语,复述一下“青蛙妈妈”的外形特点。

总结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有助于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点相应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树立明确的课堂倾听规范、对学生进行倾听指导等,对于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猜你喜欢
教师应教学活动习惯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上课好习惯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2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8
好习惯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