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教学的“五有”策略*
——以二上《神奇的纸》为例

2022-11-21 19:43鄢爱珍
读与写 2022年16期
关键词:瓦楞科学探究

鄢爱珍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实验小学 福建 南平 354200)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如何上好一节科学课?在科学课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科学素养?这都是科学教师深思的问题。好的科学课堂是能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的课堂教学艺术。小学生对周围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科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可利用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五有”的科学课堂,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学习,落实科学核心素养,促进科学思维能力。

1.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

1.1 缺乏专业教师队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各级教育机构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重视学生语数外等科目考试成绩的提升转变为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小学阶段,科学课程属于一门较为关键的学科,可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有着极为积极地作用。但在部分学校中,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开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时对其重视程度较低,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存在较大不足之处。部分学校认为科学课程并不参与到升学考试过程中,因此在教师的引入上也不注重教师的专业水平,科学课程经常由其他课程的教师兼职进行教学。还有部分学校将科学课程的教师岗位做为照顾性的安置岗位,将快要退休的教师或者存在其他问题的教师安置在科学课程的教学岗位上,这些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专业水平不足且教学态度不端正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1.2 科研力度不足。由于对小学科学课程重视程度较低,除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存在不足之处之外,在课时的安排上也存在较大问题,经常出现科学课程的课时被占用来进行语数外等主要科目的教学的情况。并且学校对其科研力度也存在较大的不足之处,很少有涉及到科学学科的科研内容。部分学校尽管开展对于科学课程的教研工作,但在具体落实上存在较大的偏差,导致科学学科的科研工作流于形式。还有部分学校尽管设置出完整的科研计划,但科研形式较为单一,仅以研读相关文章为主,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但缺乏整体运用的相关研究,也导致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不强[1]。

1.3 缺乏科学课堂软硬件设施配备。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对于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在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上也不断提升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力度,旨在为开展教学工作做好设备设施上的保障。但在科学课程中,由于小学科学课程受重视程度较低,在软件设施以及硬件设备的配备上也存在较大不足之处,在教学器材上存在不足,在活动场所上也缺乏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学学科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1.4 资源整合较少。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由于科学课程自身特点,其与传统学科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且知识面较广,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需讲解课本上的知识之外,还需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深度挖掘生活中以及教学中的资源,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教学质量。但在部分教师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在资源整合上存在力度不足情况,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挖掘其中的科学元素,更没有利用互联网等来开展资源的收集和整合工作,也对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较大影响[2]。

2.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五有”策略

2.1 导入有兴趣。导入作为教学环节的第一项,用来引出新课是十分重要的,好的导入活动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明确学习方向,积极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导入的方式可以很丰富,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方法、问题导入法、谜语导入法、图片或视频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等设计适合的导入活动[3]。

在教学二上《神奇的纸》一课,导入新课时的神秘盒子游戏,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特点设计创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游戏活动情境:看老师把上节课的神秘盒又带来了,这里面放着两样神奇的宝贝,是什么呢?(好奇)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看看,描述出它的特点,其它同学根据描述的特点猜一猜,看看谁能很快的猜出是什么。(跃跃欲试)白色、柔软、吸水、轻、薄……随着这一学生对事物特征的描述,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在脑中思索、加工,很快猜测出这是一张纸,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孩子们体验到“玩”之后的成就感。接着老师追问道:“一张普通的纸为什么老师把它放在神秘盒中,难道它有什么神奇的本领?等会儿课上我们要一起来玩一玩这张纸”。(期待)“老师说了两样神奇的宝贝,还有一个神秘宝贝是什么?”学生迫不急待的问道,台上的同学摇了摇头,表示没有看到,箱里是空的,是呀是什么呢?(设置悬念)老师故做神秘:“还是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就会知道了”。这里的猜测游戏活动的设计,描述特点学生猜测,既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又让学生感受猜测不是乱猜、瞎猜、无根据的猜,而是根据特点来猜。这比直接复习材料中普通纸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回答,学生更有兴趣多了,另一个神秘宝贝,其实是构成这个神秘盒的瓦楞状纸,也是这节课重点探究的内容,为后面的生活中为什么纸箱用瓦楞状纸做成埋下伏笔,导入课中的游戏活动不仅仅是简单游戏,而是将科学知识蕴含在有趣的游戏中去,让学生有研究探索的欲望。

另一位教师在《神奇的纸》一课导入时则是用了另一种导入方法——设计了有趣的挑战活动,效果也非常好,教师出示一张A4纸,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并提出挑战:你能把它投远一点吗?很显然直接投掷的同学都没能让它投得有多远,有的同学就想起了其它的方法,把纸揉成一团,或是折成一架小飞机,这时,改造后的纸可以投得很远,学生非常兴奋,是呀!我们把这张纸进行了揉一揉、折一折、卷一卷等方法,它就能投得更远了,这节课我们就来改造一张A4纸,让它变得神奇起来,学生的好奇心瞬间被调动,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科学课堂的学习中去。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每节课上教师如能灵活运用新颖、别致、生动、有趣、恰当的导入方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叩击学生的心弦,吊起学生的胃口,在潜移默化中把学生领入学习佳境中去。科学的教学是动态的教学,不可墨守成规,只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定能寻找到更多省时、高效的方法。

2.2 探究有实效。有效的科学探究将动手操作的技能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作用相对下降,更重要的是能发现问题,能够制定一套方案去解决问题,强调探究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受探究过程、在实践中创新科学思维。教学中,一些教师通常会在一个探究活动开始之前,仔细强调活动规则,活动步骤,对学生的活动加以调控,认为这可以很大程度上缩短学生做“无用功”的时间,其实这种被教师带上“镣铐”的探究活动,往往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畏首畏尾”的消极现象,又哪有探究而言呢?事实上,在许多探究活动中,允许学生“试误”“失败”,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思考,动与思相互融合,在探究中总结,在探究中找到解决的方法,在探究中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这样的探究才更有实效。

《神奇的纸》一课重点是引领学生对纸这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本课主体活动是用折叠的方式对纸进行加工改造以改变它的性能,从而增加它的功能。)其中纸的承载力探究对学生具有具大的吸引力,教师利用教材创造性的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步步为营的探究活动。

活动一:初步感受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一张普通的A4纸,横跨在盒子上(盒子之间的距离15cm),拿出一个小木块、一块橡皮、一枚硬币、一枚回形针,如果一次一个放在纸上,同学们猜猜这张普通的纸能不能承受这些物体的重量,二年级的学生没有直观的感受,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说一百次不如动手一次,接着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学生开始了第一次探究的体验,他们迫不及待的进行一次一次的尝试,结果除了回形针,其它物体放上去,A4纸都蹋了,眼见为实,呀,一张这么大的纸承载力竟然这么差,它没有什么神奇的。老师马上追问道,我们能不能让这张纸有神奇的变化?让它的承载力增强,可以承受一个木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的重量呢?这怎么可能?学生群里顿时像炸开的锅,探究的问题在学生最初的探究中产生了。

活动二:加工改造实践体验

探究不是告诉、不是模仿,而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里教师并没有告诉学生可以用什么方法改造一张纸,演示、然后再让学生操作,这种机械的重复过程虽然学生也在实践体验,最后也能得出结论,但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激发。我是这样做的:让小组同学独立思考怎样才能让普通纸的承重能力增强?然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同学们通过交流发现可以用折一折、卷一卷等方法来改造一张纸。最后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用A4纸进行第二次探究,随着时间的流逝,实验成功了3块、5块、8块、我们放了11块,孩子们兴奋的叫起来。一些没有成功的小组也充满了好奇,到底用什么方法能让承重能力大大增强?带着孩子们的喜悦、好奇,教师让成功的几个小组同学上台操作、演示,同学们发现普通纸折一折,像扇子的形状那样,承载能力就能大大增强,教师顺势告诉学生我们把这种形状的纸称为——瓦楞状纸,这时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说他的纸也是折成瓦楞状,可是一个小木块放上去还是蹋了,这是一个问题,我并没有回答他,而是让他把折成的瓦楞状纸贴在黑板上,你的想法真了不起,这个问题我们等会一起为探究。卷一卷的小组也有话说,他们发现卷完以后,虽然小木块不好摆放,承受不住,但也比之前的普通的A4纸的承重能力更强,可以承受一个硬币和一块橡皮的重量,由于有了老师大胆的放手让学生探究,学生便有了新的尝试,新的发现。

折叠后的纸与普通纸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折成瓦楞状,它的承载力能大大增强?同样是折成瓦楞状,承载小木块的个数为什么会有不同?还有的同学也折成了瓦楞状为什么还是不能承受一个小木块的重量?一个个新的问题、一个个新的想法在学生再次的探究中不断涌出。

活动三:类比观察发现秘密

瓦楞状纸的秘密在哪呢?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三张折成的瓦楞状纸,你有什么发现?这里教师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观察、合作、讨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进行第三次探究的体验,从上往下看,从下往上看,视线与三张纸平行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普通纸的侧面是平的,瓦楞状纸的侧面像一个个小波浪,而且波浪有大有小,在实验中学生发现同一张纸波浪小的比波浪大的承载能力更强,同样折成了瓦楞状承重能力还是很差,是因为波浪太大了……学生想不到纸经过加工改造后,形状发生了变化,纸还是纸,但是它的性能却发生很大的改变,这是一张多么神奇的“纸”呀!

整个探究的过程,教师精心组织探究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的探究的氛围,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充分探究的学习机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亲身探究,他们的创造灵感被激发,创造活动才成为可能,学生在一个个新的问题的驱使下,在一次次探究的体验过程中,最终拨开云雾见月明,达到了最好的探究效果。

2.3 应用有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4]。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于生活。科学学科的学习已融入社会生活,大自然,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科学知识不仅存在于自然现象中,同样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充满了科学知识,充满了科学乐趣,孩子们对生活中出现的科学现象充满了幻想、充满了好奇。小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学中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学习科学知识,并能把知识的学习运用于生活中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的实践,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此环节教师再次出示课始游戏的神秘盒,“同学们现在能找到神秘盒里的另一个宝贝?”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观察发现原来另一个宝贝是做成这个纸箱的瓦楞状纸,难怪找不着呢,“纸箱为什么要用瓦楞状的纸?”教师将学生的视角引入生活的应用情境中,同学们想到快递的包装箱、瓦楞状的彩钢瓦……因为有了之前的实践体验学生能解释出纸箱用瓦楞状纸做成,抗压能力强,在运输的过程中不容易变形,所以纸箱用上了瓦楞状纸。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瓦楞状纸?学生快速在大脑中搜索生活中的瓦楞状纸的应用,瓦楞状纸杯、普通的纸杯套,喝奶茶、点热饮的时候服务员会在杯子外面套上一个纸杯套,就是瓦楞状的,它们都利用了瓦楞状纸隔热能力强的特点。这里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解释生活现象,发现加工、改造材料会引起材料性能变化,可以将这种变化运用到生产和生活中,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让我们感受到科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

2.4 研讨有价值。对比教科版的新旧教材,新教科版设置了研讨环节,它呈现的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论证时所围绕的关键问题,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主题学习的核心,陈述自己的观点,运用支撑自己的解释,在个人论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论证以达成共识。研讨并不是孤立的存在,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课堂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可以在课中通过实验现象进行解释,也可以在小结时进行单独环节研讨交流,《神奇的纸》一课安排了两个研讨问题1.折叠前后纸有什么变化?2.下面的物品为什么要用瓦楞状的纸?研讨的问题也就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怎样让研讨达到最好的效果?对于第一个问题教师是在探索环节学生通过实验将普通纸折叠成瓦楞状纸后,观察到它的承重能力大大增强,心中产生疑惑时,马上追问它为什么有这样神奇的本领呢?折叠前后纸有什么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比观察、思考、研讨、交流,这样的研讨及时、有效。第二个问题可以放在运用环节,在学生感受到通过改造一张普通纸,体验改造前后承重力的变化以后,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瓦楞状纸的特点,解释生活现象,感受瓦楞状纸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研讨活动中组织语言,培养了表达能力,同时思维得到了碰撞。

2.5 拓展有延伸。修订后的教科版教材一般都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拓展性学习是科学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发展个性、培养创造力上具有重要意义,拓展板块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活动建议,以便学生在课外开展进一步的研究。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帮助学生拓展和延伸书本知识,让课堂教学得到有效的补充、延伸。

折叠是加工改造纸的一种方法,对纸的改造还可以有许多其他的方法,通过拓展活动提示用更多的方法对一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从而使材料具备更多的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纸的改造有了更加充分、深刻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观看考亭古街拍摄视频,学生在了解宋代古建筑的同时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接着视角落在街中那一排排漂亮的纸伞上,大家都知道纸非常容易湿,为什么这里却露天挂着,难道它不怕下雨吗?这就是我们课后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教师布置学生带着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再一次的玩一玩,尝试在一张纸上刷食用油,将纸做成油纸,再分别在普通纸和油纸上滴水,观察现象,解释问题。此外还有如发光纸、去污纸、防感冒纸、石头纸……这些纸又是如何改造具有新的功能呢?激发学生产生继续改造材料以改变材料性能的欲望。拓展不仅于此,还可从纸这种材料延伸开来,观察生活中更多的材料通过加工改造具备新的性能比如布料经过改造可以增加防水性和弹性,木头经过加工可以防止腐烂,等等。

总之,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探索的机会,多一点交流的体验,多一点成功的喜悦,创设高效的学习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充满智慧的课堂氛围里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

猜你喜欢
瓦楞科学探究
9项造纸领域国家标准2021年12月开始实施
设问引导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拉丁新风
青青瓦楞草
青青瓦楞草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科学拔牙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