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小成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顺化学区 甘肃 民乐 734500)
表现性评价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限制式的表现性评价,一种是开放式(或扩展式)的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指的是通过客观测验以外的行动、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更真实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评价方法。
表现性评价对评价的任务、目标有非常明确的要求,而且对被评价者的行动做了一定的限制。例如传统的闭卷考试其实就属于一种典型的限制式的表现性评价。开放式的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对被评价者完成评价人物的材料、方法、结果不做限制要求的评价方法。
由于数学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若是遇到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便易于感到无从应对。表现性评价对有效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对问题进行不断的分析与探究,而在此过程中,既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根据调查状况显示,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对表现性的概念认知不够深入,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便是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都能够对表现性有着一定程度的认知,但却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其对表现性内涵、组成因素、表现方式的理解,仅仅只是比较浅显的认为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强调演绎推理,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强调合情推理,且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小学生讲解表现性的概念时,通常都会以为小学生举例子的方式,帮助小学生理解表现性的概念;第二个方面,便是小学数学教师对或然性并没有足够清晰的认知,由于小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合情推理时,其推理结果会随着问题的前提而改变,因此通过合情推理所得到的结论并非一定是正确的,且结论会随着推理的次数展示出一定的特点,如单调性以及连续性,然而大多数数学教师都抱有一种“对问题进行合情推理所得到的结论一般正确”的观念,仅有少数小学数学教师会认为“对问题进行合情推理所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由此可见,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对合情推理的认知都并不全面,且对合情推理的理解程度较浅。
表现性与传统的论证推理能力都是推理能力中的一部分,但在有效评价方式上却有着较大的差距,表现性可以为猜想提供论点支撑,即对问题的猜想,而论证推理则是用于肯定数学知识。但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仅仅是以论证推理能力的有效评价方式展开能力有效评价规划,而表现性的有效评价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其有效评价方式并不单一。
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规划问题引导小学生进行合情推理时,仅仅是要求小学生通过探索规律进而推论问题,并没有融合与数学猜想、数学实践等推理环节;第二方面,便是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规律时,通常只是要求学生按照小学数学教科书的要求探索、观察、发现规律,并运用推理演绎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探索,进而完成运用规律的过程,但上述方式对对小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对小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表现性评价。
2.1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小学数学教师若想更好的开展体验式教学,便必须尊重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特质,以此更好的在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从而使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水平。
2.2 坚持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原则。小学数学教师若想更好地开展数学体验式教学活动,便必须以实践活动为基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感知能力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由于小学数学知识主要围绕对数与形的整体认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应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有效评价小学生数学表现性成为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课题。表现性是最具数学特征的组成部分,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锻炼逻辑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更好的帮助小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理解与探究,并为小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围绕小学生数学表现性的有效评价策略展开探讨,以期小学生获得更有效的数学表现性评价。小学数学教师在有效评价小学生数学能力时,会更加侧重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运用数学概念、公式的能力,并不注重有效评价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而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对小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群体的重点教学目标。表现性对小学生分析数学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有效评价小学生数学思维与逻辑能力,还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在现阶段中,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方面依旧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采取解决措施,进而给予有效的表现性评价。
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其作用能够始终贯穿小学生现阶段与未来的数学学习当中。
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能够通过有效评价具备一定的表现性,但由于其数学思维与逻辑能力尚不成熟,因此这种表现性必须建立在具体、形象的实物上,而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理科科目,其本质便是需要小学生运用抽象思维逻辑对数学进行思考,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以形象的数学思维看待数学问题,并将其解决,但小学生若在之后的数学学习中以形象的数学思维看待问题,便很难有效的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小学生便必须在不断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将形象的数学思维转变为抽象的数学思维。而帮助小学生转变数学思维便是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工作之一,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的了解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进度,并以不同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教师在规划对小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时,应将教育内容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便是注重有效评价小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以及数学猜想能力,而在此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无法以开展传统教学活动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只能使小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实践、假设、论证、综合实践等活动内容进行体验,进而了解数学、领悟数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结合供小学生观察与实践的教学内容。如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有关引导小学生认识几何图形、认识表盘、探索规律的实践活动,进而使小学生在观察与探索的过程中会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假设,为此小学数学教师便可以将实物作为依托,为小学生提供能够直观了解的学习材料,使小学生通过第一印象对实物做出判断,其本质也是对小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中的一部分。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带领小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时,小学生能够通过第一直观印象“看”出平行四边形对边互相平行,并通过实践测量得出对边长度相等的结论,进而提出假设,即平行四边形对边互相平行且相等。
第二个阶段,便是注重有效评价小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与类比推理的能力,进而使小学生能够在合情推理的过程中以清晰的数学思维看待数学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结合供小学生归纳总结与类比推理的教学内容,如:小学生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对分数的及基本性质做出概括、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并发现其中的规律等。而在此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意一点,即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为小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空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不能讲授课时全部的数学知识,只有小学生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思考,才能够形成数学思维,进而提高自身的表现性。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有关《对称、平移和旋转》一课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小组协作交流,并结合小学生日常生活探讨推理方案,进而通过对比选择出最具效率的方案,使学生在探索、整理、使用规律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表现性评价。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水平是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时,需要帮助小学生将内在的数学思维外化,即小学生对问题进行合情推理时通过运用数学语言与数学思维将其描述出来。小学数学教师若想对小学生更好的进行有效表现性评价,便必须正确认识表现性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使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内容丰富化,同时展开出声思维训练,并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规划、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此更好的有效评价小学生的表现性。
4.1 明确表现性评价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表现性评价,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行为和态度,对自身进行反思,具体包括反思自己的认知方式,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样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在处理不同问题时,存在的相关优势以及存在的各项不足,然后通过对学习行为科学、合理的调整,找到更加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而在传统评价过程中,其主要是为了判断学习活动是否发生变化,因此在评价目的方面,表现性评价和传统评价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因此,为了更好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表现性评价的重要作用,必须明确表现性评价的目的,在素质教育不断革新的背景下,以及新课程的理念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表现性评价的目的主要是判断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数学素养是否发生了变化,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2 明确表现性评价内容。多年来,许多教师都被一个箴言所误导,这个箴言就是“不能被测验的就不值得教。”进而导致许多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对学生技能和知识的传授,也致使数学评价将测验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作为主要内容,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而表现性评价正是与这个箴言相反的主张,即“不值得学习的就不值得评价”。这主要是因为表现性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更主要是要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开展表现性评价,还需要明确表现性评价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哪些方面进行评价,能够促进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使得表现性评价对学生更具有意义。这应该是学生充分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
4.3 明确表现性评价任务。表现性评价活动的开展,还需要明确表现性评价任务,这主要是因为表现性评价任务主要是根据某个任务来进行的。所以必须重视表现性评价任务的设计,这对于表现性评价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在具体的表现性评价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表现性评价内容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表现性评价活动能够锻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即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者使用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设计的表现性评价任务,不能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认知能力太远,否则就可能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表现性评价任务的设置尽可能的具有趣味性,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并进行实际操作,进而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考察。表现性评价任务可以分为三种,一是解释性任务,二是设计性任务,三是问题解决性任务。其中解释性任务就是针对于教师提出的现象或者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或者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通过学生的阐述,可以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判断学生是否对某个知识是否建构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设计性任务就是学生根据以往学习的数学知识,科学、合理的设计活动的方案,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例如,每名学生在新学期开始都能领到新的课本,对于课本有多长和多宽?让学生设计测量方案。问题解决性任务就是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利用以往所学知识加以解决,以此加强学生对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这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想更好的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表现性评价活动,便必须明确表现性评价目标,明确表现性评价内容,并且科学、合理的选择表现性评价活动,并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内容、综合实践能够力进行全面的考察,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并促使学生参与式学习,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