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教师发展:挑战与建议

2022-11-20 18:44大连大学
亚太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双减作业家长

大连大学 龙 灵

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国陆续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减负政策,但学生的负担依旧没有真正减下来。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史上最高等级减负令——《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重新强调教育要回归学校教育主阵地。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力军,是推进“双减”工作有效落实的关键力量,但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就“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建议,以期改善教师发展现状,助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一、“双减”政策下教师发展面临的挑战

“双减”政策落地,学生的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减轻了,家长的经济、精力负担减轻了,然而承担着“双减”任务的主要群体——教师,又会面临哪些挑战呢?

(一)工作压力增大

“双减”政策中明确提出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小学生的放学时间由3、4 点延迟到5 点之后,教师的工作时间延长,原本的个人生活、休息、备课、批改作业和教学反思的时间就会被压缩。同时,延时服务以及各种关于“双减”的非教学性任务充斥着教师的日常,比如各种表格的填写、相关材料的整理、开会等。相对于之前,教师的工作时间延长了,工作内容增多了。再者,学校的补偿过少或并未达到教师的期望值。这种新改革引起的内部矛盾若没有得到很好的调节与平衡,极易增加教师的心理压力和职业倦怠感。

(二)专业素质要求提高

1.课堂练习题及课后作业的设计和反馈方面

优质的随堂练习题与课后作业是相辅相成的。有些学校将课堂教学时间缩短,增加了随堂练习的时间,并对随堂练习题的优劣程度进行考核评价。所以,教师对练习题和作业的设计和选择要更用心,进行大量的思考和筛选,不仅要关注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也要强调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随堂练习要更侧重基础性和典型性,作业布置更侧重针对性和拓展性。

学生在校练习量增加后,教师要特别注意作业和习题批改的及时性,最好面批、亲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并进行针对性辅导。这对教师的耐心、仔细度都有相当大的要求。

2.教学重难点的精准把握方面

“双减”后的课堂,更强调高效,而高效的关键就是要精准把握一堂课的教学重难点。重难点把握得当,教师的课堂教学才能主次分明,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也才能抓住关键,促进思维发展。而确立重点和突破难点要充分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学情几个方面,是一项系统综合的职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要求。尤其对新教师来说,要精准把握重难点,除了各种教学参考资料,还要多向优秀学科骨干教师学习,不断进行课后总结反思。

3.教学方式的创新方面

在高效课堂中,更强调“堂堂清、日日清”。课堂节奏加快,课堂结构调整后,教师要想在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那么掌握好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很重要。首先,要“走下去”,改变以往教师主要在讲台上讲授的方式,要常常走到学生中间去。比如,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俯身听他们的看法观点;在随堂练习中,旁侧看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其次,要“走进去”,对接受能力较弱和坐在边缘处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比如多提问、多提倡同学间互帮互助等。

(三)综合能力要求提高

在“双减”政策中,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既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在大多数学校,还是以在校教师为主力,承担起了延时服务中的课业辅导及拓展课的任务,这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势必提高了。在新时代的挑战下,教师不应只是一味埋头苦干单一学科的“教书匠”,而应是立足全方面发展的多学科多能力的多栖教师,教师要积极迅速地适应新变化,通过不断学习来完善和提高自己。

(四)“合作伙伴”状态转变

“双减”政策下,家长容易出现两种较极端现象。一种是比之前更焦虑:在面对孩子升学问题上,由于周末不能进行校外培训文化课程,担心孩子跟不上上课节奏;也有低年级学生的家长担心孩子在校时间过长,身心健康会受影响;或者延时服务种类过多或作业辅导时间过短,导致学生在校作业未全部完成,形成家长的监督辅导负担。另一种是家长责任的错位转移:个别家长认为,“双减”之后,孩子的各种教育问题就该由学校和教师全面承担,自己当“甩手掌柜”,家校合作意识淡化。所以,在“双减”政策下,教师需要重新审视家长状态,积极促进家校共育。

二、“双减”政策下教师发展的建议

面对新挑战,教师如何调整状态,快速适应呢?以下主要从调节自身情绪心态、提高课堂效率、提升综合能力以及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四个方面来给出建议。

(一)学会调整心态,高效利用时间

1.善于调节情绪和心态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所以,教师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气质和正确的“三观”。教师面对“双减”带来的压力和不良影响,首先,要学会转变思想观念,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将挑战当成自我提升的契机,转化负能量;其次,积极寻找途径释放负能量,比如多与同事、朋友聊天,与学生谈心,还可以进行适当锻炼,参与课间操等;最后,深化教育理想,做有情怀的教师。要打心底将教师作为终生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项谋生的职业,只有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变成一种内生力量,才能有不懈的坚守。

2.高效利用在校时间

为有效缓解教师因工作时间延长、工作任务加重带来的负面情绪和压力,除了自身的心态调节外,高效利用在校时间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首先,可以利用课后及学生上自习和做作业的时间备课、批改作业等;其次,积极参与到课后服务当中,将其作为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源和路径,来反思自己的教学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最后,积极参与到学科“学习共同体”当中,共同研讨教学问题,集体备课,共享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二)立足专业提升,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良好行为习惯的主渠道。要最终落实“双减”政策,还是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作为主抓手,使学生的课堂时间得到有效利用。

1.提高备课实效

备课作为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要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务必要从源头抓起。首先,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年段特点、心理特点等,明确学生目前“在哪里”;其次,认真研磨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核心素养培养方向和教学重难点,明确学生“要去哪里”;再次,利用多方课程资源,统筹安排作业练习量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明确“如何去那里”;最后,通过相应的教育评价来判断是否到达目的地。可见,精心备课,能使教学过程更明晰、更有节奏,教师在教学中也更游刃有余。

2.转变教学目标

在新背景下,教师要侧重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学生思维调动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另外,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认识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会大大提高,更自主地做好预习和复习,既可以帮助学生跟上教师的上课节奏,更快地吸收教学内容,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也能很好地夯实基础。

3.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且抽象,概括能力弱,在课堂中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加上缺乏对知识进行思考整合的意识和能力,常常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学习效率低下。那么,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呢?首先,教师要抓重点、抓关键,提高“教”的效率,化繁为简,删减低效、无效的教学环节,突出重点、难点,精讲、精练,对于学生能自学的内容放手给学生完成。其次,进行结构化教学,提高学生“学”的效率。根据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对各门学科基本知识结构的学习,从而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通过结构化教学,能够使学生的知识由碎片化形成网络状,有助于知识迅速提取和迁移,促进深度学习。最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留白”,给学生适当思考和质疑的时间,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建构。

4.注重随堂练习题的选择和反馈

随堂练习的习题选择上要特别注意基础性和典型性。基础性在于学生能明确和把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典型性在于通过完成一道题,就能掌握同一类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养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素养。通过当堂检测,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普遍的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辅导,使教与学更高效。

5.优化作业设计

主要从作业设计的“量、质、形、主体”等四个方面的优化来助力减负落实。首先,在总量上要适宜,拒绝无效的机械性重复作业,坚决反对搞“题海战术”,要以精取胜,同时注意使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控制在政策规定范围之内。其次,在内容上,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创新性和趣味性,在体现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起到巩固知识、提升技能技巧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作用。所以,在作业设计基础性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适当拓展,也可以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的作业,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再次,在形式上,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思维水平,设计有梯度的分层作业,可以是一维的基础型、探索型、实践型等,也可以是复合的“基础+”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作业类型,尊重学生个体的自主选择权。最后,在布置主体上,可由教研室、年级组配合各学科,结合课标、教材、学科特点和年段特点等制定更科学可行的布置和批改细则,学科教师在此基础上选择或编写课后作业。

(三)提升综合能力,加强自身修养

在课后延时服务开展中,教师除了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进外,在综合能力方面也应该要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升。

1.加强阅读

在全民阅读和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都在提升,作为学生引路人的教师,我们更应该常以书相伴,通过阅读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专业魅力。广泛涉猎各科、各类书籍,比如文学经典、教育名著、学科教法解析等,不仅能掌握与学科有关的深厚专业知识,同时也能知晓许多边缘性知识,既可以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课后延时服务中也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不至于陷入对待学生的种种疑问总是不知所措的窘境。再者,一位爱好阅读的教师,其学生也有很大可能受其影响而习得这种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

2.提升艺术气质

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有自己的艺术爱好和特长,不仅是“双减”政策下,学生学习内容拓展的适应性要求,同时也是一名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教师在课后闲余时间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去学习一些音乐、美术、舞蹈、乐器等艺术课程,也可以进行参观博物馆、艺术作品展或者欣赏戏曲、音乐会等艺术实践活动。

(四)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沟通

对于学生问题,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与家长良好沟通的基础上,最终达到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目的。针对家长焦虑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充分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高期待,增强“共情”意识,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用教育教学实力去获得家长的信任;其次,常做有心人,尽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及时做好详细的学情反馈,让家长随时能了解到孩子的在校情况;最后,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实效来统筹安排延时服务的内容,不可流于形式。针对家长脱责的问题,既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委会加强宣传,也可通过提供详细、可操作性的家教指导,强化“双减”下父母的意识担当、角色担当和行为担当。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家长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家长请吃药Ⅱ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