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婵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金沙第二小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行为习惯、学习成绩、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小学教育中学生培养要素中最重要的三要素。其中养成教育的培养理当放在人的培养中的首位。
1.1 学校德育离不开养成教育。古有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理念;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教育四大支柱分别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足以可见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重要性。随着时代发展,教育部颁发《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提出了标准。从古至今,我国具有深厚的养成教育文化底蕴和有效的实施措施。
1.2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小学阶段学校工作开展围绕三个最重要的方面进行:培养学生好习惯、帮助学生构建真善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并取得好成绩。而真善美和好成绩是建立在培养好习惯的基础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走好后面教育的基础。养成教育在小学阶段实施形式主要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并实现学生从:习惯模仿阶段——依从阶段——遵从阶段——服从阶段——习惯阶段的转变,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人际交往习惯等。
1.3 新时代学生个性多样化发展对养成教育的实施提出了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媒体的崛起,小学生接触的文化冲击日益增长。每个时代产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小学生从多样化的社会文化中学习到丰富的知识的同时也会因为自己分辨是非能力的局限性而接触到一些不文明甚至是糟粕文化,进而影响到个人的学习生活。笔者所在的广州市白云区金沙二小学(以下简称金沙二小)学生整体来说在文明礼仪习惯上做得还算可以,如上课回答问题积极自信,平时尊重师长,团结同学。但也存在个别待改进的问题,如言语的不文明,行为不文明,学习动力欠佳等。因而通过养成教育为抓手,全面培养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对日益复杂的多样化社会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2.1 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6-12岁是习惯养成的一个黄金期,同时也是一个对是非明辨能力的不稳定期。小学生的顺从模仿能力很强,这一特点一方面有利于养成教育推进,另一方面也会因为对不文明的模仿进而出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金沙二小地处较繁华的城区,且是一个刚建校两年时间的新学校,学校刚起步,师资方面以年轻教师为主,且附近的学生家长大多是做生意,来自潮汕地区或省外的“新广州人”。据了解,这些家庭学生兄弟姐妹较多,因为工作繁忙,其父母对每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关注度有限,对孩子的约束力度较低。学校的学生有较好的经济条件,接触的事物和文化较多元。因而会存在一定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文明礼貌方面:部分学生见到长辈、老师、同学不会主动问好;同学与同学之间有互相讲不文明语言的现象;课间时会在走廊上追逐打闹大喊大叫。个人生活能力习惯方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能力有待加强——部分学生习惯打电话让其家长给自己送文具送水杯等,且对待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显得理所当然。还有部分学生在卫生习惯,学习习惯方面有所欠缺——自己的座位下经常很多纸屑,不太注重个人的卫生;上课时随意讲话,课堂不集中等等。
这一系列的学校现实条件、学生情况无疑给养成教育的开展带来较大的挑战。
2.2 对现状原因分析。
2.2.1 学校方面的因素。金沙二小是一所年轻的新学校,2019年9月建校以来每学年增加6个教学班,学生数也在剧增。目前学校有32个教学班,学生近一千三百多名。因此学校每学年需要聘任相当数量的教师任教,每年的新老师中有一部分没有教学经历,且教师的年龄呈年轻化。这些老师专业能力较好,但缺乏班级管理能力以及帮助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手段。另一方面,学校的“涵养良好习惯,享受幸福成长”主题形养成教育1.0版实施时间不长,虽然已经小有成效,但仍旧需要继续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更多是阶段性的一些措施,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长效性的机制。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学校的师资配备,教学硬件等的配备上也在逐步的完善中,活动、课程的开展所需要的硬件支持是有待加强的。
2.2.2 学生成长背景因素。学校的学生家庭背景较为多元。家长比起行为习惯培养更加看中的是学生的成绩,他们在成绩上的投资远高于对孩子行为习惯的注意与培养。因此学生们更多的是接受知识的教育,行为习惯上的熏陶较为缺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没有很好地表现,以至于部分学生出现不文明的学习习惯和成效较差的学习效果。并且在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冲击之下,来自社会的各种诱惑:游戏的诱惑、攀比之风的诱惑、网络的诱惑等使得纠正学生不良行为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倍具挑战。
养成教育是一个持续上升的教育。学校德育中开展的养成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性的措施,要解决学生的现状问题,学校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3.1 完善养成教育体系,好习惯从新生入学开始培养。学校在建校以来实行“涵养良好习惯,享受幸福成长”主体型养成教育:一是确定了学校的一训三风。校训是,愿你:内心温暖,有目标!。校风是,三好三传递。即好好说话、好好倾听、好好做小事,传递微笑、传递一本好书、传递信任和希望。教风是,站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上好每一节课、开展好每一次活动,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好学生的感觉。学风是,学习并不难,敢尝试就好。
二是确定了养成教育十二字总规定和养成教育十二条具体行动指引。比如,物放有序、排队行走、彬彬有礼。比如遇人遇事三名片、仪式活动三到位等。三是确定了好习惯60条的亲师生家校共育内容。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学期都有不一样的好习惯。
金沙二小建校前身是金沙小学,在建校前,原来学校有三个年级的学生,新建校后对全校学生实施养成教育收到的成效也有所不同。根据班级评比及各项评优评先数据显示,一年级新生落实养成教育的质量比其它年级的要高,这一意味着,小学阶段的行为习惯应该从入学的新生开始抓起,且需要高标准、高质量养成教育措施辅助。养成教育的开展要抓好学生的第一次——第一次排队、第一次上课文具摆放准备、第一次集会等等。这次看似简单或者称之适应期的第一次,却是小学生行为习惯中印象最深的一次,万事开头难,打下坚实的基础后辅以持续的强化,慢慢地会将这种被动接受的行为习惯内化为主动做好的行为准则。
3.2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德育实施的对象是学生,实施者是班主任。班主任扮演着不可获缺的角色。同样的行为习惯标准在不同班主任的带领下,不同的班级收到的成效有所差异。A班的班主任是一个零经验的新教师,她进行的行为习惯训练较多体现在字面意思理解上,她会耐心和学生解释应该怎么做,部分聪明的学生理解后会照着标准去做,但总有一些孩子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到老师要求的那样。班级队伍总会歪歪扭扭,课前准备书桌上的东西总是乱糟糟。B班的班主任是一个经验老道的老教师,新生开学第一天,她会带着学生把“物放有序、排队行走、彬彬有礼”十二字行为总规定通过实践的方式教会学生,带着学生整理一遍课桌,排一次队,示范“微笑摆手礼”、“四十五度鞠躬礼”,学生学得很快。开学后一个月在走廊上遇见这两个班,A班的班主任在无奈地一遍遍强调对齐排队时,B班的学生已经安静有序排好队等待了。
这就是班主任的重要性,他们是养成教育落实实施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关键。第一步我们需要加强班主任对于养成教育的理解。新学年前班主任培训时,讲解和播放行为习惯训练视频,帮助班主任在充分了解是什么怎么做的情况下开展工作。紧接着是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学校提供多样式的学习观摩活动,让班主任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学期中、学期末开展班主任论坛、沙龙对话,让班主任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汲取先进经验后完善属于自己班级的行为习惯培养措施。提倡班主任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育人总结、反思、案例进行思考,学生在不断进步的同时,班主任的业务素质水平也在稳步提升。
除了帮助班主任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学校也提供了多样式的展示平台帮助班主任们专业发展。学校每学期会举行班主任技能大赛,让年轻的班主任得到充分的锻炼。班主任技能大赛主要考察班主任的个人专业技能,一般分为三部分进行:上好一节主题班会课,班主任成长故事叙述,案例分析。班主任们在准备比赛前会进行大量的阅读与学习,阅读相关的作品,分析经典案例,并在有经验的老师的带领下撰写主题班会教案,进行试讲,完善课例。前期准备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过程。班主任技能大赛期间,学校会邀请一些专家、一线名班主任进行专题讲座,对参赛的班主任进行点评,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帮助班主任们专业化发展。与此同时,嘉宾们也会分享自己在培养学生好习惯时的一些案例,分享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做法。这样能让班主任们在做中学,学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学校建校以来,以青年教师居多,因此学校提出了“青年教师另打一锤”的口号,目的就是为了让青年教师亮出来,练出来。每周的教师例会上,设立青年教师演讲环节,青年教师在演讲中锻炼自己的口才,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并分享一本阅读过的好书。这样的活动让青年教师从敢说到会说最后享受演讲。演讲的舞台不仅仅是面对全校老师,还有的面对全校师生。国旗下的教师主题演讲,在给学生带去一些具有思想性、启迪性的教育的同时,演讲的青年教师也得到了相应的锻炼。班主任的个人素养提高,直接收益的就是学生。
3.3 发挥大队部学生干部引领示范作用。少先队是开展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的阵地。自主教育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活动,也是实现养成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如学校十二字行为总规定通过大队部进行榜样班级评比的方式去促进学生遵守落实。大队干部负责课间活动秩序、集会秩序、卫生情况检查,当发现学生有不文明现象及时指出提出让其改正,从而保障行为习惯端正,保证养成教育的顺利实施。大队干部是一群自愿性进行学生管理活动的学生,他们作为学生干部自我要求较高,并通过自身的辐射作用带动班级学生、学校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因此培养一批优秀的大队干部,并进行丰富的少先队争章活动,建立评价机制、奖励机制,有利于养成教育的实施。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引领作用,学校会定期进行大队干部的培养,帮助大队干部提高个人素养和能力,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进而由点带面影响全校师生。例如每年的“十一三”建队日会进行新一届的大队委改选,通过班级推荐,年级推荐,全校竞选这样层层竞选的方式选出新一届大队委员。这些新晋大队委员品行端正,责任心强,自信阳光,能起到引领领作用。学校大队委员除了参与学生的日常管理以外,也会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亮相。当学校有客人来时,他们化身为学校小导游为客人讲解学校文化,带领客人参观校园;当学校举行活动时,他们摇身一变成一名志愿者,引领接待来自外校的老师,展示学校最美精神风貌。学生的个人品行,行为习惯在这一次次的活动和实践中得到提升和强化。他们更能感受到好的品行习惯对个人发展的作用,并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我管理的队伍中来。除此之外,学校每学期还会进行“国旗班”队员选举,选出一些优秀的少先队员承担一些学校活动中的升旗活动,这些优秀的少先队员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党史,争做小雷锋等系列活动中。他们在国旗下分享党史小知识,演绎经典红色故事,进行相关主题演讲。“国旗班”的队员会帮助班级升旗时升旗手的训练,学校每周升旗仪式都是采取班级轮流制,我们的初衷就是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实践阵地中来,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少先队员。
3.4 举行与养成教育相辅相成的德育活动。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养成教育的重要载体。经验从实践中来,活动凝聚人心。我校根据学生特点,为学生创造、设计多样化的活动:举行好习惯六十条美视频拍摄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对好习惯的理解通过自己的表演演绎出来,加深对道德标准、行为习惯的理解;每周开展榜样班级评比活动,榜样班级牌子上是古今中外名人事迹,学生在捧回荣誉的同时榜样事迹也能潜移默化影响到学生;每学年举行“最美系列”、“好好系列”、“爱系列”班级评优评先活动,对班级一学年来行为习惯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对需要继续努力的学生提出要求;在一些特殊的节日期间,提倡学生参加多样式的活动:清明节期间,号召学生参与祭奠烈士活动、端午节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一起和爸爸妈妈包粽子、中秋节将用过的月饼盒变废为宝制作多样式的手工作品、国庆节来临之际,开展“我为祖国唱首歌”等庆国庆主题活动……
除了常规的主题活动,学校也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展示平台。六一儿童节期间,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诵读的篇目来自于《论语》、《弟子规》、《千字文》、《大学》等经典名篇,学生将自己对名著的理解演出来,唱出来,诵读出来。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修生、齐家、治国、平天下”时明白个人的成长,修行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明确个人的责任。读“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做《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时了解拥有良好的精神品质,养成顽强拼搏习惯的作用。当今时代的儿童,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作为家中的“掌上明珠”很少吃过苦,读经典知道古人成就事业之不易,提高个人的抗压能力。经典诵读带来的国学浪潮,修生养性浪潮在养成教育实施过程中,也留下了浓厚的一笔。活动凝聚人心,在班级、校内比赛中,学生接受爱国教育的熏陶,明白如今稳定生活来之不易,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培养艰苦奋斗的好习惯。
3.5 开展多样式家校对话沙龙。家庭教育在好习惯的养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最初的习惯养成来源于自身家庭氛围的熏陶,父母的言传身教,好家风的耳濡目染。儿童时期,是好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对话家长,对于学生的好习惯养成,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你好,同学,你好”主题家长会,通过家校一体的合作方式,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当学生出现不文明行为时及时和家长对话,需求解决措施。家长会上,学校会给家长提出一些建议与思考,解答家长的一些困惑。于此同时,会上,学校会将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更形象化地普及到家长。这样一方面能让家长认识到开展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为学生落实且完善好习惯措施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也能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去推行养成教育实施措施。如家长会用心和孩子们一起拍摄好习惯六十条美视频,一起去完成传统文化小手工,一起去完成特殊节日的主题活动:清明节带学生去到烈士陵园祭奠烈士、劳动节带上学生去进行有意义的劳动、重阳节登高望远且带着学生一起敬老……活动育人,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学生观念中的好习惯知识得以实践,个人修养也会在不自觉中得到提升。
除了常规的家长会,学校在2021学年正式成立学校家长教育工作室,旨在加强家校沟通,与家长携手探讨家庭教育的有效措施。每场“微咨询”活动有来自同一个年级的10名以内家长参加,由校长和学校年级组长、班主任或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参加,为来访的家长解答疑惑。家长在会上提出现阶段育儿困惑,家校对话探讨解决方案与策略。“微咨询”活动既能让学校了解当下家长们的焦虑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也给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提供一个方向,双方相辅相成,探索有效的养成教育方式。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需要持续不断的细心培养,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点滴做起,因此小学阶段,有计划、有目标、有策略地进行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新的时代背景、多元文化冲击下,养成教育需要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家校合作、社会支撑的全方位支持下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适应社会生存、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懂得人际交往的新时代人才。因此我校应继续细化养成教育体系,细化培训目标,以培养好习惯教育为重点,加强相关研究,发现并解决问题,争取以实践研究成果带动学校的育人新面貌,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