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随文练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2-11-20 07:23:27杨昕婧
读与写 2022年7期
关键词:随文文本文章

杨昕婧

(福建省大田县均溪中心小学 福建 三明 366100)

随文练笔指的是让学生根据所阅读的文章,练习自己的文笔。此种方法,不仅可以改变比较枯燥的阅读过程,还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认识到随文练笔的价值,要注重引导学生,保证学生可以在阅读时得到锻炼,在练笔时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美文借鉴,模仿练笔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和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广泛的阅读可以给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只有勤写勤练,不断地去模仿超越,才能锻炼出一定的写作能力。精彩的文章是百读不厌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教授精心挑选、精心编撰的,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之作,有的是意境优美,有的是铿锵有力,而有的是精神之魂,這样的文章深受小学生的喜欢,并且,国家现如今要求考试题目从教材出发,在锻炼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也为考试奠定了基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引导学生寻找、发现文章的精彩点,在熟读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背诵,最后鼓励学生进行模仿,是否能利用课本中的句式进行仿写段落,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模仿是他们的天性,在模仿的过程中,也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创新思维,提高小学阅读课堂的效率,使学生一直保持着好奇感和新鲜感。

例如:在六年级语文课本中,我们会学习到“夏天里的成长”这一篇精美的文章,文中“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这是景物描写,用草、树木来描绘山的变化,用稻秧、甘蔗来描绘地的变化,用水、瀑布来刻画河的变化,以小见大,十分优美。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字富有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更有一种美的感觉。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学生们分析语句,然后再布置仿写任务,可以选择其它季节如秋季、冬季等等,让学生试着模仿这篇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仿写。

2.补充留白,想象练笔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一类文章,会在一些位置留下空白,给人无限的遐想,有时候是省略号,有时候是插图背景。教师可以掌握这类文章进行专题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将同学们进行分组,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方法,将同学们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5到6人,优等生也能帮助学困生进行阅读学习,优等生可以再次巩固记忆,学困生也能学习到一些阅读基本知识,同时在一个班级中,由于人数众多,教师可能顾及不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分组学习也能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补充留白这一项随文练笔十分具有趣味性,学生可以首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应该在一旁指导,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办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例如:在五年级语文课本中,我们会学习到“珍珠鸟”这篇课文,在倒数第二段时作者写道“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虽然作者也写出了一段简单的感受,但是仍然可以扩写,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处空白让学生进行补充留白练习,首先可以将同学们进行分组,可以让同学们自行分组,然后教师进行调整,这样便于同学们之间的感情交流,更有利于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们结合上文分析下一时的感受会是什么?引导学生细细琢磨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想象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行迁移式练笔,在这个时候,这是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直至自主构建的过程,它是将口头语言转变为文字表达,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注重书面化表达,这样的练笔过程,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3.置社会实践成果于课堂教学中进行随堂练笔

课堂教学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阵地,课外活动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广阔舞台。把课堂上学习的写作方法、写作要点等理性认识与学生在综合实践中的感性认识有机结合,让学生从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中加深理性认识,把写作方法与综合实践水乳交融,不仅给学生提供写作的第一手材料,而且实践出真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把所知、所做、所感、所闻融于课堂小练笔中,欣欣然,让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感,作文何愁不姿态娇娆呢?

在教《少年闰土》一文中,师生一起进行文本细读,学习课文中人物外貌的描写,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对童年生活、童年好友的深切怀念。文中开头鲁迅通过环境、外貌、动作等一系列描写方法刻画他记忆中的闰土,让读者在字里行间领悟经典的魅力,眼前出现一个机灵活泼、勇敢的农村少年形象。备课时,我们想到在综合实践中学生在南国公园写生的情景,于是课堂上结合照片,师生进行了丰富的想象,学生进行了这样的随堂练笔:春姑娘来了,披上绿意盎然的外衣,挥洒五彩斑斓的魔术盒来了。瞧,南国公园里百花齐放,红的、黄的、紫的、粉的野花争奇斗艳,下面是一排竹节围成的篱笆,篱笆下铺满一块块晶莹的白色石子,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头戴小黄帽,身穿粉色褂子,坐在一个红色的凳子上,一手扶着画板,一手握着画笔,正在专心致志地描绘着,五颜六色的花儿,郁郁葱葱的树木,叽叽喳喳的鸟儿,散发着太阳香气息的小朋友……把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深度结合,这样的随堂练写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阅读教学读写结合落到实处。

4.立足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书写读后感

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采用书写读后感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随文练笔实践。这是由于读后感是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当中时常采用的写作形式,这时教师便可以有效结合具体性的教材内容,展开相关的随文练笔训练,帮助学生加快建立起写作与阅读活动的联系,总而加快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速度,促进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及写作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组织随文练笔训练的过程当中,学生需要立足于对文章内容的充分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出对于文章内容、含义、情感的理解,教师需要不断进行阅读反思,在这一过程当中,师生能力均可以有效提升。

以统编版的五年级上册教材当中的《落花生》这节课程为例,在展开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注重展开教学联系,把握教学过程,将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视作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借物喻人这一经典写作手法,从而促使学生对于写作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之上,为学生分析课文当中的“父亲”这一人物的形象,将父亲所说的话与父亲自身的行动联系起来,以此来更好的体现出父亲“种花生”的行动含义。接下来为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文章当中的父亲是如何阐释出花生的珍贵的?学生可以通过思考,理解文章当中父亲的做法,之后教师再为学生进行升华,促进学生的价值观整体发展。完成授课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展开随文练笔,根据自身的经历或是生活所见,写篇读后感。

5.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大多数名家的文章都是一气呵成有感而发的,原因是学生处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他们内心的情感得到了激发,从而有感而发形成作品。因此教师要想利用阅读教学启蒙学生进行写作,可以从情感教学出发,引导学生走进文章的情感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例如,教师在教学《威尼斯小艇》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威尼斯相关异国风情的视频,从而让学生对威尼斯的环境以及特色有了一定的了解,接着在对威尼斯小艇展开详细的介绍。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提高,大部分家长都愿意孩子出旅游,无论是周边的城市还是其他城市学生有更多接触外界的机会。学生在阅读威尼斯小艇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能联系起自己出去游玩的经历教师可以将此作为样本,让学生描写自己出游玩的景点或者其他城市的相关景色,也可以描写景点的特点,这样学生可以联系自身的所见所闻,通过写作的方式将自己的经历描写出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6.重视语文阅读的感染力,激发学生潜在思维

“开国大典”属于新中国成立比较重要的事件,代表着中国历史自此步入新的篇章,是学生们需要了解的事件。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不断高涨,耳濡目染下,学生就会对“开国大典”事件产生好奇心。以《开国大典》这篇文章当作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范本,就会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开国大典》进行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纪录片,让学生把视频中的画面同文中描写的场景相互对应,学生可以通过声音、影像的传递感受作者使用的描写技巧以及方法,清楚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还可以促进师生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学生对纪录片中的场景描绘片段在文章中进行查找,在对两者展开比较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与写作时,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学生作为主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对于阅读材料,教师了解到学生的见解后,然后将自己的看法清楚地表达出来并且进行讨论,让学生可以加深对阅读范例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写作特点方面的理解。这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将对阅读内容的主要观点写下来,并且加以模仿写出一篇作文。选取情景教学这种模式,不单单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潜在思维,有利于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

7.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扩写

在小学教材中,有些阅读文本极具想象力,教师要对这部分文本进行深入挖掘,然后让学生依据个人写作兴趣进行独特的描述,借此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7.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角色转换。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由于教师的指导不到位,所以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流于表面,不能深刻解读。为了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可以让学生站在作者或文中人物的角度,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感受文本中所描述的场景。由此学生将会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对文本进行感知与理解。在学生拥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扩写。

7.2 对一些有趣的文章段落进行续写。小学阅读课本中很多段落颇具趣味并且有大量留白,教师应当抓住文本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对文章段落进行续写,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对文本的留白之处进行合理的补充。

7.3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品味阅读文本独特的韵味,让学生依照个人阅读感悟进行写作。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具有深刻内涵的阅读文本,可以让学生依据文本的内容及个人的感受完成读后感的写作。完成阅读文本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可以提出统一的讨论话题,如:“大家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该人物?”通过互动讨论,学生可以摆脱单纯的读者视角,对阅读文本进行赏析品读。相比传统灌输式教学,学生的体会将会更加深刻,能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能力。

8.借助开放式教学,促进学生形成个性化随文练笔模式

开放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的,在以往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教学以及阅读教学的开展重视课程信息知识传递,加之运用的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语文思维发展力度不足。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开放式教学的开展,能够打造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随文练笔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并使学生在随文练笔活动中逐渐形成个性化的随文练笔模式。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知识《少年闰土》知识中,这是鲁迅先生的著作,教师以鲁迅先生的作品为导向,为学生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熟读课文,并且以鲁迅先生为导向,课前获取大量的鲁迅先生作品,通过阅读,归纳鲁迅先生的作品撰写特点,并让学生将归纳的知识点进行交流,开展课前的随文练笔教学活动模式。之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分析相关的观点,让学生全面地认知鲁迅先生的写作模式,之后探析课文信息,引领学生自主进行随文练笔活动,使学生在训练中形成个性化的随文练笔模式。

9.感受作者心情

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想要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文章,最首要的前提就是让学生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情境和感受。一些文章涉及的年代比较早或一些事物发生的情节距离他们的生活比较远,可能学生还不能身历其境的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感受。所以,教师应该将学生带入到文章中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了解如果自己在当时的场景中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或者会做出什么样的判断,这样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才能激发他们对于写作和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找到与作者的共鸣,深入了解作者才能将文章或部分段落进行续写和补充。以讲解《在柏林》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这句话对两个姑娘和老头的情感进行解析。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之后,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懂得“指手画脚”“不假思索”这两个词写出了两个小姑娘的懵懂无知,“狠狠”“扫”这两个词表达出了老头对两个小姑娘不礼貌举动的反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作者或每个人物的内心想法和真实感受,还可以为学生的随文练笔进行词语的积累和扩充,让学生更好的运用这些词句来完成自己的文章。

10.尽可能调动学生随文练笔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随文练笔之中,教师需要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好奇心较强,虽然他们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但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都会非常的专注。因此,在引导学生随文练笔之前,教师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这样就有助于后期随文练笔的开展。如,在讲述到《女娲补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女娲补天的视频片段,这势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其他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哪吒闹海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讲述这些神话故事,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就以“哪吒闹海”这一神话故事而言,当学生讲述完该故事情节之后,教师可继续问道:“最后哪吒的结局怎么样了?他后面还有什么有趣的经历?”最后让学生去续写哪吒的故事,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为后期的随文练笔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在引导学生续写哪吒的故事时,有些学生因为看过相关的电视剧,于是就写到最后四大龙王以水淹陈塘关相威胁,逼迫哪吒就范。最后哪吒为了不连累父母以及陈塘关的百姓,于是自杀以谢罪。

11.重写作前的生活体验

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写作是艺术的真实,没有生活体验的写作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是空中楼阁。小学生没有学会太多的理论知识,老师每天在课堂上对他们灌输再多的理论、写作的好词佳句、经典名篇的写作范例、写作方法,对他们也是不够亲近、无法感同身受的。如果让他们走进广阔的山村田野、海边、公园、商铺、文化长廊、家庭生活、校园活动,让他们在生活中体验酸甜苦辣,比老师的授惑解疑、娓娓道述来得更直接、更感性。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时,通过声情并茂的名家诵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对善良乐于助人的渔夫夫妇产生共情效应,对穷人们的不幸遭遇产生同情,趁着学生感动之时,一起总结课文的写作方法:通过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采访、倾听等方法,了解身边的亲戚朋友的性格特点、事迹故事,因为有了写作方法的积累、有了生活材料的积累,学生作文自然水到渠成,文字跃然纸上。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引领学生学习党史之余,开展祭扫烈士墓、重走长征路、重走南路革命英雄路、到红色基地进行游学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人生真谛。有了生活的厚积薄发,课堂上写起《狼牙山五壮士》的读后感,就有感有悟,好作文自然产生了。

结语

随文练笔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文中的空白点,帮助学生回忆其生活体验,促成学生的精神及语言同构,为学生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随文文本文章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