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背景下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建设的路径

2022-11-16 14:54刘翠玲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专业建设中职学校

【摘要】本文分析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开设的背景,阐述幼儿保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提出基于中高职衔接背景下的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建设的路径,即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科学指导幼儿保育专业建设、科学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院校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和科学合理建设实训室(基地)。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中职学校 幼儿保育专业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6-0012-04

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幼儿保育员人才的专业,幼儿保育员在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当今人口新政策红利形势下十分紧缺的人才。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保育员?当前很多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主动深入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本文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为例,探索中高职衔接幼儿保育专业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一、开设幼儿保育专业的背景

(一)国家高度重视并出台一系列发展幼儿保育专业的政策

近三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新版中职专业目录》等,以及中职学校毕业生“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管理制度,文件内容主要指向婴幼儿出生后到学前阶段的科学照护和教育问题,以及上岗人员培养的途径方法。教育部要求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根据需求开设婴幼儿照护服务相关专业,合理确定招生规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将安全照护服务等知识和能力纳入教学内容,加快培养婴幼儿照护服务相关专业人才。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从2021年起,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停止招生,仅保留“幼儿保育”专业;广西也颁布了相关幼儿园保育教育常规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幼儿园保育员学历必须在高中以上(含高中),并且有相关的幼儿保育职业培训经历。

(二)幼儿保育专业人才社会需求不断扩大

我国2016年开放二孩、2021年开放三孩政策后,人口出生率有所回升。相关数据显示,仅2018年,中国0—3岁婴幼儿群体超过5 000万人,同时,现代家庭育儿观念精细化,越来越多的母婴家庭意识转变,由传统的健康、平安度过转向寻求专业科学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再加上居民收入提高,母婴家庭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都有所提高,使专业的婴幼儿保育人才需求进一步扩大。以广西钦州市为例,除了幼儿园需要保育员和专任教师,不少家庭也参加了亲子学校、早期教育机构、社区保育园机构等培训,幼儿保育人才就业所涉及的行业领域不断扩大。

二、中职幼儿保育人才培养的现状

根据行业标准和工作岗位能力要求,保育员必须具备“保育知识技能”和“教育知识技能”两种能力。笔者调查了钦州市辖区两区两县的46所幼儿园(含公办、民办)和婴幼儿早教机构,发现幼儿保育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现有幼儿保育人才素质能力有待提升

現有的保育人才专业化发展现状并不乐观,除了数量不足,素质能力也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指出,全日制幼儿园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或配备3名专任教师,全园保教人员与幼儿比应达到1∶7至1∶9。笔者调查发现,除了市一级和县一级公立幼儿园每个班配备有1名专职保育员,其他幼儿园(包括乡镇公立幼儿园和绝大部分民办幼儿园)每班专职保育员比例明显不足,即使有也只是安排了在生活上照顾幼儿的工作人员。一些培训机构招聘的工作人员虽然是在参加了从业资格培训并考取保育员证后才上岗,但这部分人员缺乏系统性知识学习和后续的监督管理,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能满足用工单位或家庭的需求。此外,中职学校原有的学前教育专业对专职保育员培养时间比较短,而新设立幼儿保育专业的时间也不长,毕业生就业人数较少。由于人才匮乏,一些家政公司聘用的员工多数只有生育孩子和看养孩子的经历,缺乏婴幼儿科学保育理论知识,也没有科学的保育观念,专业素养不高。

(二)幼儿保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研究可借鉴经验较少

近年来有很多中职学校已经设立了幼儿保育专业,但国内还没有幼儿保育人才培养标准,在专业建设上大部分中职学校经验不多,且近几年关于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成果不多,知网收录的有关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论文仅有福建省福州市职业教育实训中心黄碧的《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福建省三明市农业学校杨芳的《中等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析》和广西机电工业学校蒋继玲的《职业需求下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几篇,方法和措施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由于研究时间较短,所呈现的成果还很少。

三、中高职衔接背景下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建设的路径

我校于2020年开始筹建幼儿保育专业,并与广西幼儿高等专科学校实行中高职联合办学,实行“2+3”升学管理模式,2021年初,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成立并于当年秋季学期进行首届招生办学。学校专业团队在中高职衔接背景下进行了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建设的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一)调查中职生毕业后去向意愿,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国家为中职生搭建了升学和就业两条通道,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升学或就业。在制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时我校根据“升学”“就业”两个专业方向有所侧重:对以“升学”为目标的学生,更注重中高职课程建设衔接,注重学生“岗位基础能力”的培养;对以“就业”为目标的学生,注重“岗位能力”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具备保育员岗位核心能力,与行业需求更为匹配。本专业团队在专业建设前对学生中职毕业后是继续升学还是直接就业展开调查,968位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中,91.3%的调查对象中职毕业后的意向为继续升学,因此,我校确定了中高职联合办学共同培养的目标方向。

(二)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科学指导专业建设

我校依托高校专家、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学校领导、一线骨干专业教师组建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的统筹、指导与管理,为专业健康发展和高质量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三)科学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高职院校和社会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情况,我校制订了五年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新建专业的核心工作,必须是可操作、科学、系统、规范和完整的,如此方能引领专业建设的方向和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通常包括入学要求、基本学制的确定、培养目标、职业范围以及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计划和总体安排等内容。其中“培养目标、职业范围、人才培养规格”是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的方向标。

1.培养目标

我校幼儿保育专业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包括培养宗旨,所面向的行业、职业机构,人才的身心状况、专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道德、思想品德等,要求该专业毕业生具备婴幼儿保育能力与教育辅助工作能力、持续学习与发展能力等,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2.职业范围

我校幼儿保育专业职业范围包括内容较多,从业资格证书及专业技能证书的要求也比较明确具体(如下页表1所示)。

3.人才培养规格

根据中高职院校联合办学的共同目标,中职学校要为高职院校培养合格的生源,在文化基础、专业基础、职业素养、岗位能力要求和专业知识与能力等方面有明确内容。

(四)中高职院校共同构建课程体系

规划课程体系是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部分,不仅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关系着专业建设所应具备的师资力量、实践场地以及教学资源的建设等。因此,做好中高职课程建设的衔接,共同开发课程是中高职合作办学的重要任务。我校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包括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和实操课(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等三大模块(如表2所示)。

1.文化基础课是确保幼儿保育人才文化素养的课程,是开展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奠基石。教育部规定了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程的内容,其中思政课还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等。

2.专业课是确保专业技能知识和职业能力的主体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确保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基础和职业技能,是对接工作岗位应知应会的内容;专业方向课程或选修课程则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方向确定。我校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就读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等专业,所以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也是为对接高职院校设置的课程。

3.实践课是所有专业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不仅体现理实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也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专业技能训练以及职业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实践课包括军训、职业认知、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四部分,后三者内容前后衔接。

(五)科学合理建设实训室(基地)

根据教育部2021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我校结合本校办学规模,建设了校内实训室以及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室包括婴幼儿保健实训室、婴幼儿生活保育实训室、婴幼儿教育活动保育实训室、婴幼儿行为观察与引导实训室、婴幼儿感觉统合实训室、婴幼儿智慧保育实训室、婴幼儿科学探索实训室、语言训练与表达实训室、蒙台梭利教育实训室、奥尔夫音乐实训室、艺术(含舞蹈、琴法、绘画、美术、声乐)技能实训室等。校内各实训室的生均面积以及采光、照明、通风、防火、安全、卫生、网络等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建设标准进行建设。

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应用主要是与幼儿园、托儿所、早期教育机构等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实现合作共赢。我校以400人的专业规模签订校外专业实训基地共24所,确定具体合作内容和方式,内容包括共建实训基地、开发与建设课程和教材、教师培训、兼职教师合作、员工培训以及提供专业实习岗位等。我校建立了“教学研训”一体化的实训课程体系,通过见习、实习、顶岗实习等环节的有机衔接,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六)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根据课程体系和专业办学规模,组建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知识等结构合理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确保专业建设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我校幼儿保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如第88页表3所示)。我校幼儿保育专业教师符合“双师”条件的比例,大部分专业教师是从原来的学前教育专业转入,这些教师虽然有保育员证、育婴师证、心理咨询师证等职业资格证书,但是在新建专业课程教学中面临着新的知识领域和教学内容,因此,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还要多管齐下、多渠道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1.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培训。我校结合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培训机构要求分批逐次选派教师参加培训学习。例如选派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参加专业建设相关内容的培训,分批派专业教师参加教育部指定机构的“1+X”证书种子教师研修项目——幼儿照护种子教师培训项目培训等。

2.聘请幼儿园或托幼机构资深教师、园长和高级保育员为兼职教师,弥补在职教师在教学上对行业工作岗位技能经验的不足。

(七)制订中高职衔接教学计划

我校与广西幼儿高等专科学校于2019年联合办学,开设“3+2”学制的学前教育大专班,于2021年又签订了中高职幼儿保育专业联合办学协议,根据协议确定学制有3年(2+1即两年在校一年顶岗实习)、“2+3”或“3+2”五年一贯制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对口直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保育专业、早期教育专业等,根据不同的学制确定教学计划。我校主要实施“2+3”学制教学,学生在校两年时间完成中职课程任务,第三年升至高职院校就读。

(八)实施和诊改,不断提升专业建设内涵

我校在具备教学条件之后,开始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实施课程教学。结合教学诊改要求和实际情况,人才培养方案要定期修改,通常是一届学生毕业后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一次;也可以结合“三教”改革的需要每学年小改动一次,使得教学质量和專业建设内涵不断提升。

总之,构建中高职幼儿保育专业课程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目标、制订中高职课程衔接教学计划、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素养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杜丽静.基于婴幼儿照护需求的早期教育人才培养取向与课程设置[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1(2).

[2]杨芳.中等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11).

[3]蒋继玲.职业需求下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J].广西教育,2021(6).

作者简介:刘翠玲(1969— ),广西灵山人,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幼儿保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专业建设中职学校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