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导引内涵与临床应用探析*

2022-11-15 11:31庞枫韬唐晓颇代金刚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行气医家素问

庞枫韬,唐晓颇,代金刚

(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053)

导引术曾在中医药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日常的预防保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中医导引术需要患者坚持自身习练和医者进行正规传授,因此难以广泛推广,大多数医家逐渐将以导引为主的治疗方式转移到了针灸、中药等治疗手段上,中医导引术对养生和治病的重要性不断被弱化。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绿色疗法”、“治未病”等诊疗方法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翻阅整理历代中医古籍与现代资料,重新审视中医导引术在现代实践的发展的基本概念与临床应用,有望为中医导引术方法和原理的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1 导引定义探析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导引是一个庞大而又驳杂的概念。在不同朝代的医学思想影响下,医学对导引的内涵及原理见解各异,进行中医导引研究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界定导引的基本概念。

1.1 导引释义 导引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说文解字》中所言:“导者引也,引者开弓也”。可见导引原本含义为“伸展”、“开导”,若将导引应用于人体,可理解为通过身体的拉伸来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素问·异法方宜论》曰:“中央者……其民杂食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明确记载了导引的应用途径[1]。由此可见,中医学中的导引术是一种通过拉伸身体、舒展筋脉、调和气血,已达到对人体筋脉的调节和治疗作用的锻炼方法,主要表现形式以全身舒展、动作变化为主。

1.2 导引的概念辨析 结合上述释义可以发现,中医导引术的主要内容是身体的运动,这与其他锻炼方式不谋而合。因此,导引概念易被混用或分立。道家首次提出导引一词,在其对导引的认识中常常将导引与“行气”、“漱咽”等并称,并存在重养性、轻养形的应用倾向。综合道家的历代变迁,导引在实际养生运用中始终与服气等方法进行综合,因此多数医家同样把导引术与其它养生、治疗方法紧紧结合。在《灵枢·病传》篇中把导引与“行气、乔、摩、灸、熨、刺、饮药”并称,《金匮要略》中把导引与“吐纳、针灸、膏摩”并称。后世临床中,各代医家将导引与“按摩”、“行气”等概念紧密联系。

1.2.1 导引与按摩《素问·异法方宜论》篇中医学先贤把导引与按摩合称,结合历朝历代对导引和按摩概念的表述来看,后世医家将二者紧密联系,难以界定其内涵,更有甚者将二者相互指代。导引在汉代有较为广泛的传播,此时期按摩被视为导引的一部分,现今出土的《引书》、《导引图》等文献中包含了大量的按摩手法;隋唐时期,太医署设立了按摩科,至此按摩的地位已远远超越了导引;宋朝时期,《圣济总录》曰:“世之论按摩,不知析而解之,乃合导引而解之”,导引与按摩不可分割现象加剧;明朝初期,导引仍然归属于按摩科。虽历朝历代中常将导引与按摩的概念进行混同使用,但导引与按摩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因此,赵毅[2]对两者的差异与联系进行全面总结,对两者概念进行界定:①导引是指需要借助第二人来进行操作的被动方式,即推拿手法;②自身便能完成的揉捏摩引等动作为自我按摩;③古代按摩中的主动运动,属于导引范畴;④按摩中的关节被动运动手法,称为导引手法。

1.2.2 导引与行气 在对导引的认识中,道家常常把导引与行气、漱咽等并称,且存在一种重养性、轻养形的倾向。由于这种思维认识被广泛传播,多数医家也常常将导引、行气并称,如程志立等[3]认为导引、行气由调身、调息、调心三个主要元素组成,是对“人身三宝”即精、气、神展开的自身康复中的锻炼方法,但并未将导引和行气的概念准确的区分出来。《太清导引养生》中记载:“行气者,则可补于里;导引者,则可治于外”,从根本上阐述了导引和行气的不同。后世诸多医家逐渐将导引与行气进行结合运用。明代大家张景岳在解释《素问·金柜真言论》篇中的“冬不按跷”时,认为按跷“谓按摩肢节以行气导引也”,即行气也在按跷范围之中;《养性延命录》曰:“其偶有疲倦不安,便导引闭气,以攻所患”,陶弘基在疾病的预防方面,也强调导引与行气的结合。由此可见,导引与行气在功效上是互补互益的关系,故医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常将二者进行结合,互相协同,但不能模糊二者概念,将其混淆。

2 导引临床应用

2.1 导引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2.1.1 肌肉康复训练《内经·异法方宜论》曰:“中央者,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可见导引对人体产生调节作用的原因[4]主要为人体筋脉的牵伸。湿邪易侵袭人体皮肉筋脉,其所患病证多为痿证、痹症、厥证为等。《类经》中对此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土气通脾而主四肢,故湿滞则为痿,寒热则为厥。中央者,四方之气交相集,故或寒或热也”,由此可见,中医导引术或通过对四肢的牵引作用,进而达到对内在脏腑气机的调节。彭越等[5]运用“中医导引术”对于中风后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之外的辅助运动康复的结果显示,针对早期常规康复患者,通过加入导引术的配合治疗,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的更加迅速。焦建凯等[6]采用上肢导引功治疗中风偏瘫后上肢功能障碍的研究,发现6 周后患者的上肢功能Fugl-Meyer 运动量表及改良Barthel 指数法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虽然未排除干扰因素,但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2.1.2 四肢关节疾病《太清导引养生经》曰:“所以导引者,令人肢体骨节中诸邪气皆去……则骨节坚强,以愈百病”,它是最早明确地提出了导引可以有效而又针对的祛除肢体的邪气的专著。其后,张仲景也提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经流传脏腑……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这既与上述观点不谋而合,又提出了导引术可以针对性的对疾病展开预防以及防止疾病的传变。陈琦[7]选取80 个符合纳入标准的膝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其结果表明练习导引功法同时结合常规治疗手段在,对治疗膝关节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井夫杰等[8]将符合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及试验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生理曲度C 值变化及ⅤAS 评分变化,发现与单纯卧位整脊推拿手法相比,卧位整脊推拿结合导引术治疗颈型颈椎病具有更显著的临床疗效。

2.2 导引在治未病方面的应用

2.2.1 疲劳综合征 中医导引的诊疗范围十分广泛,其中由于劳累而引起的人体中肌腱韧带等筋类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素问·宣明五气篇》记载:“久行伤筋”就是很好的佐证。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中的第三、四卷“虚劳病诸侯”收列导引方共计31条[9],为此类导引经验的总结,同时说明了后世医家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总结。且《素问·血气形志篇》按照形志致病情况,认为“形苦志乐”容易导致筋病,所采取的疗法为熨引。张介宾对此的认识是“劳则伤筋,故病生于筋。熨,以药熨;引,谓导引”,他认为形苦即身体多劳,志乐则心无忧虑。到了现代,于心同等[10]选取168 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即为对照组、导引组、穴位贴敷组及穴位贴敷结合导引组。并选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疲劳量表(FS-14)及膝关节等速运动测试参数指标进行评价。其结果显示,不管是在临床疗效方面,还是等速运动测试参数、PSQI,FS-14 客观指标方面,穴位贴敷结合导引术练习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导引术可通过改善膝关节生物力学等性能以缓解身体的疲劳症状。

2.2.2 养生保健 中医导引术在养生保健方面所体现的应是“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的基本思想。《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由此可见,人体中形、气、神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所谓人生三宝缺一不可,故无形之存则神气无所依附;无气则神机化灭,气立孤危;失神之调控则气乱精离[11]。而且在《诸病源候论》记载了较其他典籍中更系统、调理更清楚的以六字诀配合肢体运动的导引方法,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证候,准确找出相对应的锻炼动作[12]。人们通过调身可放松形体,自觉控制机体的姿势和动作,刚柔并济,松弛有度,使气血运行通畅。调息即调整呼吸,吐故纳新,促进体内元气的蓄积和运行,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调心即意守,是对意念的锻炼,是在排除杂念,聚精会神,涵养心神的过程中以意领气,进而调节气血的运行。基于此,于杰等人[13]还结合五禽戏、二十四时令、唾液养生法和提肛养生法对中医导引术养生保健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进一步指出中医导引术具有柔和缓慢的特点,使形气神统一和谐于一体,双向调整机体,强身健体,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体质,有延年益寿、调摄身心的效果。

3 小结与展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导引辅助中医治疗收到良好疗效的认识越来越深入[14],更加倡导日常生活中通过导引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在中国古代长期劳动生活中,历代先民通过远观近则、取象比类总结出这一古老健身方法[15],是中华文明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医导引术作为中医养生与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医学的诸多理论,如整体观念、经络理论、五脏为中心等与中医导引动作原理相融合,对于临证辅助治疗有莫大的帮助。“治未病”是中医药理论的特色学说,是中医的优势成果。中医药学是整体医学,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养生为一体,完全契合健康中国行动的理念[16]。同时在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的过程中[17],方舱医院将八段锦、导引等自身锻炼方法大力推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也成为了中医导引可辅助治疗的强有力的佐证。

综上所述,中医导引术是一种通过对身体的延长、宣导运动,通过自身对肌腱、筋膜的拉伸,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是创造绿色安全的健康保健治病新途径。同时在其临床应用方面,导引术不仅在治疗慢性病和难治病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同时在治未病方面的应用中彰显出现代医学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当下临床大量应用现代医学介入治疗的态势下,导引术作为无创性,早预防的绿色疗法,应当引起临床的关注和重视。但目前中医导引术的作用原理尚未达成统一,其作用机制也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进行验证和完善,方能更好地指导临床,为临床防病治病提供可靠循证依据,使得导引术的发展更为标准、客观、科学。

猜你喜欢
行气医家素问
从“肝脾肺”视角论燥湿行气法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从太阳气化的角度谈咳嗽的机理
玲珑欢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
战国时期房中学著作《行气铭玉杖饰》
关于《素问》“味归形形归气……”的注释
《内经》足六经理论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