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目标设计

2022-11-10 14:06李海珍
教育界·A 2022年26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

【摘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需贴合学情与新课标要求,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但受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等影响,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目标设计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为此,学校与教师要正视问题,积极探究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及对策,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教学目标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1年度开放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立项批准号:KCZ202108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海珍(1975—),女,福建省晋江市磁灶中学。

新课程教学改革着力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只有准确把握高中思政课教学目标,才能使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安全落地。在实践中,教师还需针对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协调学科核心素养与高中政治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促使教学目标设计的作用与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一、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概述

(一)学科核心素养

分析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学科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时,应明确其教学目标是从三维目标逐渐向核心素养目标进行过渡,而核心素养目标是基于三维目标这一基础之上对其内容进行整合深化,再进行创新和超越。学科核心素养是在传统三维目标基础上,表达教学目标的新要求,为课程内容的整合与呈现搭建逻辑框架,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依据,明确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在高中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其核心内容在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素养等,最终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二)教学目标

在高中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目标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可操作化及具体化。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领者,应明确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两者属于统一体。这种统一体也是课堂上教与学双边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让学生在教学后理解学习内容和明确学习策略的一种清晰具体的表述,其主要描绘的是在通过思想政治学习后,学生在思想上及行为上会出现一定的变化。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需将教学目标细化到可操作的程度,并结合具体的情境,对体现较抽象目标的行为任务给予明确界定,从而引导教学的开展。

从我国教育目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划分入手分析,有涉及微观层面的教學目标、中观层面的课程目标,以及宏观层面的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分解,而教学目标受到教育目的的指导,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分解。为此,教师应明确学科素养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最重要的依据。教学目标的归宿是达成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设计是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的手段。

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目标设计的现状

(一)未立足教学实际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并非各章节教学内容都全面涉及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素养要素。教师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时,普遍存在“贪大求全”的现象,未意识到教学目标的设置应从实际教学内容入手,过分追求教学目标和一节课对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全面覆盖[1]。

(二)认知片面

课程标准明确界定了学科核心素养各要素的内涵及培养的要求和方向,对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起到了引导作用。但实际上,部分思政教师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中,相对于学生的领悟过程,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学科核心素养各要素的内涵方面,教师认识浅显,导致其在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无法深入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进而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不足。

(三)表述不清晰

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在教学中清晰地表述学科核心素养,对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教学目标设计感到棘手,往往只是在设计传统三维目标的基础上,简单地补充学科核心素养。但实际上,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学目标的深入,三维目标是素养的形成路径,两者不能简单地叠加,否则难免影响教学目标的开展成效,难以达到理想的素养培育效果。

三、开展教学目标设计中涉及的原则

(一)具体性原则

具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严格依据学情与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促使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师需利用简洁明确的表达方式,紧密围绕教材内容,合理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方法。本着具体、精准和简洁等原则陈述教学目标,相对于“高大上”,更应当突出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具体到各方面和各环节,合理利用行为动词,防止出现指向模糊和主体错位等问题。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执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中的“学生本位”原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把握学生的发展方向;二是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引导学生展开探究与合作学习,教师从以往的主导者角色,逐步向组织者和引导者角色过渡,逐步发展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2]。

(三)科学性原则

高中政治学科知识积累的过程,有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逐渐形成;而高中政治学科素养的形成,有助于学科知识的长期积累,两者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立足全体学生的发展,并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制定出让大部分学生的发展都受益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受教学环境、学情和知识内容等因素的影响,有时难以一次性完成所有的目标。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目标。

(四)整体性原则

教师要利用整体观来看待三维教学目标,发挥目标中三个维度的整体功能,将其看作一个整体,同时还要发挥三个维度相互制约、促进和联系的作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将各目标进行有机整合,以一个整体渗透到教学全程中,让学生在收获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能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目标设计

对策

(一)提高教师素养

作为教师,要深入解读课程标准,充分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与内涵,从传统的固化思维中脱离出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新要求的贯彻落实,并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各要素设计不同的情境,促使学生的学科特质得以充分发挥。要做到目标设计模式不固化,就需要教师积极应对各种情境与真实生活挑战及多样化的教学需求,创造性地设计出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目标[3]。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政治教师核心素养的树立,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素养,打破教育的功利性传统,关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通过解决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困惑,引导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二是树立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学科素养。当前立德树人的教育大背景,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能够充分展现出政治学科本身所蕴含的育人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围绕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要求,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厚植学科情怀。受思政学科的特性影响,教师必须发展自身的社会素养,关注社会趋势、社会需要及社会问题,提高对社会与国家发展的责任感。例如,在教学“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一课时,教师可围绕疫情、一带一路等社会问题及政策方针,助力“让学生理解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做的贡献”教学目标的落地,有效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思政课。三是树立以活动教学为载体的教学素养。教师不仅需注重知识的传授,还需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强化与发展。如在“新时代劳动者”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数据展示就业难的现象,组织学生展开模拟招聘的求职活动,让学生了解就业的压力,学会如何在求职市场竞争中找到并获得自己满意的职位,在实践中实现学科知识的内化,推动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发展,使其能够做到“面对一般情境问题,理性评估个人成长或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阐述承担社会责任与促进社会和谐的意义”。

(二)整体化设计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要了解教学目标的创设梯度,明确教学目的与课程目标及教学目标间逐层细化的设计梯度关系,从宏观的角度和大思政课程目标的理念入手,体现出课程目标与学生成长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不是相互独立的关系,而是螺旋上升的整体,大中小学的思政课程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化于心及外化于行等方面保持高度的一致。教师应明确每个教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并且明确教学目标的梯度和位置,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提高学生爱国的意识,让学生更加自觉地拥护党的领导,明确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其次,教师要优化制定教学目标的流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明确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依据学情设计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现有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教学资源展开教学目标的设计,能够实现教材与纪录片、博物馆等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及高效利用。二是细化学科核心素养。教师不仅要细化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还需明确它们彼此之间的映照关系及逐层细化的结构,合理构建具体化的教学目标。三是合理构建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构建不能一蹴而就,需在有限的课时内,合理体现素养目标的不同要求,以此强化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与针对性。如在“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教学中,政治认同教学的具体要求是通过学习国体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悟到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后面的课程学习中,教师还需通过具体情境来使学生深刻感悟,增强政治认同感。

(三)层次化叙写目标

首先,教师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制定教育教学目标。从以往的横向展开,逐步向水平分层的方式过渡,深入分析素养的内在层次结构。从朴素学科思维与关键学科能力,以及必备学科知识的三个层次内容入手叙写教学目标。

其次,分层叙写教学目标。第一层是必备学科知识的掌握,依照“双基”层的设计逻辑,设计必备学科知识层。学科知识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教师需抓住该堂课的主要学科知识,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二层是关键学科能力的形成,依照“问题解决层”的设计逻辑,设计形成关键学科能力层。教师要注重发挥实践活动对学生关键学科能力养成的作用,如设置“市场调节资源好坏”的辩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辩论会,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根据问题,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第三层是朴素学科思维的达成。仍以“市场调节资源好坏”的辩论会为例,其目的还可以是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辯题,收集各种资料佐证自己的观点,在辩论会的具体实践中形成朴素的辩证法思维。这样做可让学生在面对各种问题时,仍能够实现该思维的有效迁移,以此实现所学知识内容的学以致用和融会贯通。如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目标聚焦在中美贸易争端,组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展开“中美双方代表谈判”的活动,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强化学生对国家利益的政治认同感。

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髙中政治课程教学目标设计,需本着整体性、具体性及主体性等原则进行,整合素养以确保教育目的的高效性,依据实际以确保课程目标的客观性,明确要求以确保教学目标表述的准确性,通过上述方法指导教学活动顺利展开,最终为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志安.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与路径[J].现代教学,2020(Z2):59-62.

[2]叶胜蓉.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实施路径[J].西藏教育,2021(01):14-16.

[3]郑治凡.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实施[J].新课程研究,2020(14):28-29.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生活化策略分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浅析如何打造高中政治简约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