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彦斌
(平凉市崆峒区草峰镇中心小学,甘肃 平凉 744028)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内,教师往往希望能够多传授给学生一些知识,而这会导致学生对做题之后的回顾及反思环节被忽视,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反复出现同一类错误,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习压力的进一步加大,也会影响学生做题正确率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应该加大对小学生错题纠正的重视程度,及时帮助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引导学生进行错题纠正的过程中避免学生反复出现同一类型的错误,为学生对知识的深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计算是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能力,同时是小学生数学知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四则运算规律,但是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由此使学习积极性受挫计算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基础,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离不开计算学生在平时出现的错题当中,计算问题非常突出,因此,教师应当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借助错题让学生理解在运算过程中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问题,或者处理问题的方式容易不当,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从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缺乏对于计算问题的重视,认为自己只要掌握了数学知识就完成了数学学习的任务,对于计算的过程无须给予太多的关注而这样的学习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在实际计算过程中的出错率其主要原因是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忽视了计算的规范性问题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在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能够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学生的作业还是草稿纸都需要有明确的书写标准,使学生在日常计算的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认真和规范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草稿纸进行抽查,发现学生不规范书写的问题,则需要及时引导学生纠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对计算过程规范性的重视,促使学生在任何考试之中都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计算失误而产生的丢分情况
首先,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错题纠正的过程中,要能够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及认真计算的好习惯,对计算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要求学生做到字迹清晰例如,学生对33×29这道题进行计算,两个乘数个位的3和个位的9在相乘的过程中,进位数字2需要书写在竖式中乘数29的2右下角的位置,但是学生在书写的时候经常由于紧张或是粗心等因素,将2写在了其他位置,或是出现忘记书写的情况,这样的计算错误在学生的计算过程中十分常见,如果学生单纯针对一或两个竖式进行计算,往往很难发现类似的错误,但是学生在计算量较大的情况之下,就会突显这一错误因此,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教师需要严格监督学生的每一步计算过程,督促其对此类易错题进行细致的纠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针对课堂中的易错题进行纠正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验算及估算的良好习惯估算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计算之前能够明确计算结果大致的范围,避免出现计算结果过于离奇的情况验算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结束计算之后需要重新进行计算,将两次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看两次结果是否相同实际计算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验算很浪费时间,因此,常常在计算的过程中忽略这一步骤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明白,对于一些缺乏数字敏感性及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验算能够使他们的做题正确率大幅度提高学生在形成了良好验算习惯的基础之上,会发现首次计算结果和二次计算结果相同的概率在大幅度增加随着熟练度的逐渐提升,学生对于一些有把握的题目则无须反复验算,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做题时间,在考试的过程中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及精力完成其他类型的题目
最后,教师在带领学生纠正易错题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整理错题本的良好习惯,督促学生对自己日常练习及考试中出现的错题进行收集整理,并每隔一段时间对这些题目进行复习这里,教师可以采用将旧题当成新题的训练方法,引导学生反复对同一题目进行计算,从而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从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角度进行分析,他们的自觉性普遍较弱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不定期地对学生的错题本进行抽查,随机选择学生错题本中的题目,要求他们到黑板上进行计算,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
几何类的练习题目更有利于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训练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角度进行分析,他们接触的几何图形还十分有限,因此,在解答几何题的过程中出错的概率较高,而这也是困扰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的一个问题从几何知识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很多教师的教学内容都局限于书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几何知识的学习,进而加大学生解答几何题目过程中犯错的概率而从解题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在解答几何题目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错误,在改正的时候经常出现不知从何下手的情况,教师可在引导学生进行错题订正的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利用图像、音频及视频等方式对图形进行呈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的听觉及视觉得到有效调动,还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使学生的错误能够得到更好的纠正
教师在针对正方体及长方体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引导学生针对易错题进行纠正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可以借助班级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进行正方体及长方体相关视频的呈现,通过慢速播放的方式,将立体的长方体及正方体的形态刻入学生的脑海之中,之后引导学生在草稿纸上进行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绘制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表示,虽然在脑海中能够浮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样子,却不知道如何将其画在草稿纸上此时,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为学生进行示范图的绘制,引导学生参照教师的方法画出正方体及长方体在后续的练习中,部分学生在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相关题目进行解答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混淆的情况,最为典型的是一个学生在针对长方体的表面积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先对三个面的面积总和进行计算,之后将算出的三个面的面积相乘很明显,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出现了公式混淆的情况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再次为学生进行视频资料的呈现,在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相机为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明确表面积的相关概念,再借助多媒体设备突出长方体的六个面,并且用不同的颜色将其标注出来,使学生能够明确表面积的计算对象而在体积的计算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让学生明白体积这个概念主要指的是一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并在视频呈现的过程中为学生展示由中心点逐渐扩散最终形成长方体的动态过程,之后将体积计算公式展示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就能够明白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与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差异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制作,让学生在量一量、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立体图形从纠正的效果来看,在后续做题的过程中,虽然仍有学生存在不按照公式进行计算的情况,但是,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十分清晰的意识,这说明学生对于自己的错题有了很好的认知,对于表面积的含义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进而有效避免了重复发生此类错误
从小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相比于其他科目来说,数学科目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应用题又是难度最高的一类题目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学生要想对题干有深入的把握,就要做到认真审题,在审题的过程中收集解题所需要的信息除此之外,对于应用题的解答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个人分析判断的基础之上找到合适的思路,在解题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持头脑清晰,从而使解题的正确率得到有效保障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紧跟自己的思路,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并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从而顺利地解答题目,并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对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使学生能够逐渐喜欢上学习数学,在数学学习中能够真正做到全身心投入
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应用题训练的过程中,所设计的教学实践活动要能够最大限度地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优化数学学习环境,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经验的总结,进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突破易错题,提升自身解题的正确率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针对周长进行计算的过程中,由于这一部分知识内容的难度相对较低,很多小学生都能做到清晰掌握,但是在实际进行应用题解答的过程中,却非常容易出现审题错误的现象,进而导致解题思路发生偏差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设置这样这一道例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宽比长短5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学生解答此类题目的错误率较高,一个普遍的原因就在于对于“宽比长短5厘米”这个条件没有做到正确理解,进而导致计算出错针对学生解决上述题目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将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引导学生对题干的理解方面,在开始解题的时候,鼓励学生借助尺子在草稿纸上画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进而实现对题目含义的理解,之后依照公式进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在经过同类题目的大量训练之后,很多学生对于题目含义的理解能力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进而实现了此类题目的顺利解答
教师在带领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在课堂中向学生讲述基础知识,还应当利用好数学问题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对数学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在进行数学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所学习到的基础知识进行应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打好基础,并通过不断解答数学题目,对解题步骤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易错题的解答过程中避免受到干扰信息的迷惑,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相比于小学阶段的其他学科来说,数学学科在学习方法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单纯的背诵也许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学生要想掌握数学题解题思路,单纯依靠背诵还远远不够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解题经验,还需要具备缜密的逻辑思维,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有效解题故教师在课堂上就需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总结及归纳,从而对于自身在解题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理,进而实现自我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针对几何类题目及计算类题目进行解答的过程中,既要使学生正确理解算理,并且在计算之前认真、仔细地观察计算题目,又要在几何题的解答过程中能够对于概念有正确的理解因此,教师在结束相关的教学之后,尤其是在引导学生针对易错题进行纠正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及题目进行总结、归纳、整理,在持续不断的总结归纳中逐步深化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并通过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实现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进而逐渐提升解题效率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在习题训练环节出现错误是十分常见的现象,这些错题也往往折射出了其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弱点及知识掌握方面的缺陷为此,教师就需要认真分析学生出现错题的类型,并认真分析出现错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对错题进行纠正,提升学生的解题正确率,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为其后续深度地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