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华
(江西省会昌县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西 会昌 342600)
心内科患者往往有心血管疾病,主要类型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患者以老年人群为主,且由于高龄而又生理功能下降,免疫能力不足的问题[1]。心内科的患者多为老年群体,而对于其护理管理存在较大的难度,风险性也更高。这是由患者的心肺功能下降、抵抗力不足等因素共同引起的。当出现心内科疾病的时候则会对其他重要脏器器官造成损伤,由此,我们对患者提供护理协助,尽可能的帮助患者度过病情的危险期,提升心肺功能指标,改善病情严重程度。试验选取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高龄心内科患者作为我们所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搜寻。现对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试验选取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高龄心内科患者作为我们所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搜寻。对120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法,以公平性为前提进行分组调查。对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在60~84岁,平均年龄为(67.60±3.50)岁。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患者年龄在60~83岁,平均年龄为(66.70±4.10)岁。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登记一般资料,以便查阅和全面病情分析,组间对比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事件知情且都有完整的病历,纳入标准如下:①同意且自愿参加研究。②具有明确病理诊断的重症、急诊患者。③主观意识清晰,沟通无障碍。在排除标准上,针对有神经系统疾病、癌症、肢体残缺等情况的患者进行了剔除。家属签署了治疗同意书,能够与患者共同配合临床调研,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在入院时,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及配合程度,选择合适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对于新入院症状不明显者,首先主动向患者介绍心内科病房的环境,同时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沟通方式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包括病因、临床表现等。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指导,安抚患者的情绪,讲解不良情绪所带来的影响,积极主动去与患者进行交流,尽量避开患者敏感的话题,以免加重其心理负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尊重患者,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指导患者调节情绪的方法,引导患者的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陪伴与照顾,使其可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合理的运动可以增强的老年患者的抵抗力,进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观察组则为强化气道护理措施。首先,对病房环境提出整改,特别是温湿度控制、空气质量的改善,在温度上为21~24 ℃,在湿度上则为50%~60%[2]。对于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观察,做出排痰、翻身的协助。在患者病情稳定的前提下可以下床活动,给予陪同支持,从慢走、太极等方面逐步改善身体质量。对于病情较差的患者实施四肢按摩,减少压疮风险。在气道雾化上,将采用20 mL生理盐水+地塞米松5 mg+沐舒坦15 mg,每日3次,巩固、改善治疗。
1.3 评价标准 首先,本次试验需要关注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做出统计分析。其次,对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具体包括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水平以及呼吸流量峰值和第一秒用力肺活量,更好地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护理上的支持。最后,对患者进行护理人员工作认可度调查,通过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不记名调查。
1.4 统计方法 对高龄心内科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以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在本次试验中,针对肺功能指标采用计量统计,在并发症上则为计数统计,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结果对比分析[n(%)]
观察组在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呼吸流量峰值和第一秒用力肺活量上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情况对比分析()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情况对比分析()
在护理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2.30±2.90)分,对照组则为(84.60±3.20)分,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心内科患者的人数众多,且病情类型多样,病情程度不同,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指导。特别是患者无法及时将自身出现的症状与对应疾病联系在一起,甚至认为医院“小题大做”,医患纠纷由此发生。在基础护理中,要注意通过建立护患沟通制度,进行有效沟通,化解矛盾,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全面提高患者对病房满意度,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心内科患者往往有呼吸困难的反馈,这就需要实施气管插管、给氧治疗,确保呼吸需求可以维系[3-5]。在治疗期间,对于高龄心内科患者,治疗风险大,容易受到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故而治疗难度大,护理人员也承受着较大的护理压力。高质量的护理首先具有全面护理的特点,能够针对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指导和参与,形成良好的循环。其次在高质量护理下能够针对问题进行整改,并将其落在实处。
为了稳定心内科患者病情,提高老年人的生存率与生存质量,根据临床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在以往的护理策略中,虽然能够从全局出发去实施护理计划的制订,但是以辅助模式为主,缺乏针对性,能够保证患者的呼吸状态,但是运用效果并不理想[4,6]。而强化气道护理措施则是针对心肺疾病、呼吸困难患者实施的专项支持,护理人员对气道护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学习,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并能够掌握工作的要领。如严格控制气囊充气量,并固定以确保氧气的供应充足[5-10]。在吸痰处理的时候则需要了解患者的气道损伤结果,调整吸力大小,将吸痰管放置在无菌盐水中,控制负压为80~120 mm Hg,留意痰液的颜色、性状等,能够更好地确保护理结果,保持患者的呼吸畅通[6,11-13]。对于不能下床的患者,可以每隔30 min进行一次翻身、叩背,轻轻的叩击患者的背部、胸壁,自下而上,与呼吸保持一致,每次5 min[7]。
气道护理主要是医师、护士和患者三人之间的配合,以预防为主,坚持防治结合,在并发症发生前做好控制[8]。在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情况选择护理治疗措施,检查导管固定情况,做好肺炎、肺不张、压疮预防工作,关注拔管后患者的血压、心率指标[9,14]。在实施过程中注意湿化器和雾化器以及呼吸机之间的配合,做好湿化温度的控制,并加强患者的吸氧浓度。在日常护理中有效的咳嗽训练很重要,可以减轻伤口疼痛[15-20]。如果患者存在咳嗽无力时可以采取辅助措施,如震动胸壁、加压胸壁等[10]。而在吸痰策略上针对危重症和老年患者要重点对待,吸痰法作为急救护理技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操作要准确、敏捷,有助于保障治疗安全。
呼吸疾病作为老年患者的多发疾病,在肺部指标水平上差异较大,而这些会引起患者病危甚至死亡。强化气道护理措施有助于缓解病症,减缓进展,控制并发症。从临床试验结果中看,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更好,且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更优,安全性高,符合老年患者的治疗需求,符合现代化护理的规范要求,能够达到切实的护理成效。
综上所述,采用强化气道护理措施有助于高龄心内科患者改善病情,肺功能各项指标得到改善,患者的康复速度快,并发症控制情况好,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