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佩
Lakoff(1987)认为多义词就是以原型为基础的范畴化过程的特例。多义范畴是一种原型范畴,它的各个义项就是这些相关范畴的成员,拥有原型属性多的义项便会距离中心原型义项近。
本文将利用原型理论与意象图式对“出”的义项进行分析,利用原型义建立“出”的意象图式来探索“出”的不同引申路径,解释“出”的认知方式。本文所使用的例句均来自“CCL语料库”,下文将不再注明。
“出”作为多义量词,其义项之间的地位绝不是平等的,原型义较高的义项距其中心原型义项近,反之则远,为了构建“出”的语义引申路径,首先要确定其原型义。
通过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检索,我们发现“出”共有13个义项:①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来|~去|~门|~国|~院。②来到:~席|~场。③超出:~轨|~界|不~三年。④往外拿:~钱|~布告|~题目|~主意。⑤出产,产生:~煤|~木材|我们厂里~了不少劳动模范。⑥发生:~问题|这事儿~在1962年。⑦出版:这家出版社~了不少好书。⑧发出,发泄:~芽儿|~汗|~天花|~气。
根据经验,义项①“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具有很强的意义派生能力,且这一义项使用频率很高,所以可以确认“出”的本义“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就是它的原型义。
意象图式通过简单的线条、图形就可以将无数个事件高度抽象概括出来,这对我们厘清汉语多义词的引申路径非常有帮助。
根据人体的经验感知,在说到“出”时一般会想到:“出”这一动作发出者所处的初始范围、需要通过物理或心理上的“边界”、通过边界后的位移过程以及到达终位的结果。根据这些可以得出“出”的原型义整体意象图式(如图1)。
图1 “出”的原型义整体意象图式
非原型义都是由原型义通过隐喻、转喻以及意象图式的转换等认知方式而来的,“出”的原型义与非原型义之间可以找到联系。人们的注意焦点发生变化,意象图式也会随之发生转换,将图1进一步抽象就会得到以下几种子图式:(1)焦点在范围内(如图2);(2)焦点在边界上(如图3);(3)焦点在通过边界后的位移路径上(如图4);(4)焦点在终位上(如图5)。
图2 焦点在范围内
图3 焦点在边界上
图4 焦点在通过边界后的位移路径上
图5 焦点在终位上
“出”字表现出主体从界限范围内部到界限范围外部的动态过程。通过对“出”的13个义项进行观察,可以将这些义项分为四个子范畴,这四个子范畴与上文的子意象图示相对应,如下表所示。
表1 “出”的义项范畴分布图
人们的注意力总是被凸显的、动态的事件所吸引。“子范畴一”关注初始范围内的动作,具体包括这些义项:⑨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13〈方〉跟“往”连用,表示向外。如下列例句:
1“.千金一诺”谓守信用,不轻易许诺。语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2.沿残缺的水泥台阶而上,到游廊的后门。他为她拉开门,身上带着装相机的背包。“天太热,不好把这些装备放在卡车里。”他一边往出拿照相器材,一边说。
例1中“出”体现成语“千金一诺”是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中来的,强调“引文、典故”的初始范围;例2中的“往出”强调动作行为要从划定的初始范围开始。“子意象图式一”中,动作发出者通过边界去往终位的过程及结果是若隐若现的,更强调初始范围内的动作。
主体从既定的边界离开并持续位移,边界可以是现实存在的边界,也可以是我们心理划分的边界,以此产生不同的语义关联。“子范畴二”包括这些义项:③超出;11显得量多。如下列例句:
3.我要是个厂长,不出三年就叫工厂变个样。
4.在金牌颇出数的拳击、摔跤、柔道、射箭等较劲项目上,韩国和日本都技高一筹。
例3中“三年”就是非现实存在的人的心理上自行规定的边界,强调离开界限“三年”产生的结果;例4“出数”也是如此,正是心中一个既定的数值界限被超越所产生。“子意象图式二”正是强调“出”这一行为中所“越过的边界”。
“子范畴三”强调主体的动态发展。包括:④往外拿;⑧发出,发泄;⑩显露。如下列例句:
5.舍得花钱建设,不舍得出.钱.培训人。
6.一个多月前丢到土上的宝石花和丽娜莲,出芽了。生命太神奇了。
7.她心慌意乱,几乎说不出话来,好像自己成了一个中学女学生,希望下次别再来这儿丢丑出洋相。
例5中“出钱”需要把金钱拿出去,并达成交易,强调这一动态过程;例6中“出芽”凸显萌芽生长的动态过程; 例7中“出洋相”是在人前产生令人发笑的行为而导致不好的结果。“子意象图示三”所呈现的焦点集中在通过路径的过程上,强调事物经过发展的路径才能最终产生结果。
“子范畴四”强调主体运动结束所产生的结果。包括这些义项:②来到;⑤出产,产生;⑥发生;⑦出版;12支出。如下列例句:
8.开会、讨论等集体活动要准时出席,以体现对其他成员的尊重。
9.一些地方办乡镇矿只要求成本低、出煤就行,不注重安全和质量标准化。
10.假如出了事故的话,那损失就不得了。
11.“三年自然灾害”刚刚结束的时候,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就出.了一本《大众菜谱》。
12.出纳业务的改革,使工行北京分行回笼现金在全国首屈一指。
例8中“出席”强调“出”的动作结束后在终位的结果,哪怕在去往活动会场的路上,未到达会场也是“缺席”状态;例9中的“出煤”不体现煤炭怎么采集,而是凸显采集到“煤”这一结果;例10中事故的发生原因是被忽略的,强调事件发生这一结果;例11中出版作品前一系列工作都属于出版的过程,强调作品出版这一结果;例12中的“出纳”,“出”即支出,“纳”即收入,重在体现财务付出收进这一结果。“子意象图式四”正是体现“出”这一动作过程停止所产生的结果。
对上述子范畴内部语义进行整理,可得到“出”字语义引申路径(如图6)。
图6 “出”字语义引申路径
“出”的语义引申是通过意象图式转换而产生的。焦点在范围内产生:义项⑨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义项13〈方〉跟“往”连用,表示向外。当焦点在边界上产生:义项③超出;义项11显得量多义项。焦点集中在通过边界后的位移路径上产生:义项④往外拿;义项⑧发出,发泄;义项⑩显露。焦点在终位上产生:义项②来到;义项⑤出产,产生;义项⑥发生;义项⑦出版;义项12支出。
我们所注意的焦点在物体移动中不断变换,这种自然意象图式转换促成了大量的多义现象。利用意象图式的转换等认知方式可以对错综复杂的语义现象做出简单而统一的解释,通过引申路径与认知机制相结合来表现语义关系,可以清晰明了地向人们展示语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