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观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析

2022-11-04 03:10福建省上杭县中都中心小学丘素娟
华夏教师 2022年5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群文杜甫

福建省上杭县中都中心小学 丘素娟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结晶,是传统文化瑰宝,因其意境丰富、朗朗上口广受欢迎。想要充分挖掘古诗词之中的文学艺术,助力学生拥抱传统古诗词,需要任课教师进行群文对比教学。正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对古诗词的深度教学应当全面融入群文教学的概念。在这一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针对古诗词重点加以全面整理,凸显诗词意境、意象、背景等关键要素。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搭建恰当的教学支架,从基础到发散,在夯实学习基础的前提下,拓展学生群文学习思路,真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一、群文概念解析

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数量的提升是十分必要的,是群文阅读的核心所在。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诗词的讲授多集中在单一篇目中,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丧失,难以真正形成阅读能力。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引入群文教学理念。群文阅读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和思考力。通过群文对比拓展学生的学习素养,完善学生基础认知。这需要任课教师充分考量学生的学情状况,进行适度拓展延伸,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二、群文古诗词教学实操

(一)注重诗词意境把控

意境是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诗词群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提及诗词,我们常常会有豪放、洒脱、自然等概括标准,这恰恰是意境的体现。想要真正理解意境则需要任课教师从诗词感官出发,寻找同类型诗词来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以此帮助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意境、如何独立判断意境,形成良好的古诗词学习思维。任课教师可以设定三篇诗词阅读篇目——《出塞》《从军行》《凉州词》。首先,在初步阅读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说出诗词感悟。《出塞》中“人未还”“渡阴关”能让人明显感知到一种悲壮感,人们为了祖国安定奔赴边疆却鲜少有人生还;在《从军行》中,“雪山”“玉门关”“百战”“终不还”在阅读的过程中便能够使学生体会到边塞激昂的战斗场面;而在《凉州词》中,“春风不度”“羌笛”也勾勒出苍凉悲壮的戍边之状,既有怀乡之情,又有激昂的情调。通过三首诗歌的对比学习,学生似乎能够整体感知其风格基调是“悲壮”“边塞”“豪迈”的相关变迁,这正是边塞诗独有的特色。边塞诗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的诗作被称为边塞诗。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学生既能够理解诗词意境,又能透过重点字词来理解诗词内核。

(二)理解同一意象内涵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便是意象的魅力,不必着大量笔墨,只需要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就能够充分地表露作者的情感。意象作为诗词创作中一大关键要素,是其艺术形象能够逐渐情感化的一种表象,在不同诗词作品中蕴含的深意也有所差异,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能够寻找不同古诗词群文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扩充学生意象掌握范围,丰富学生古诗词知识储备。

月亮是学生最熟知的意象之一,《山居秋暝》一诗言:“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的意象有一种自然的美感,学生闭目思考脑海中已然形成了一幅“月夜山林图”,这是学生难以解除的自然景象,早在千年前作者便对月当歌,倾诉它的美好。那么月亮是否都代表了纯洁无瑕的自然之美呢?任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月夜》《喜迁莺·晓月坠》。《月夜》中言:“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其中“独”和“忆”便将整个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句诗中的月,不再是明月,而是旧地之月亮。随着战乱,杜甫遥望千里之外的故乡,他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故而这里的月亮又有一种浓厚的思乡之情。再看《喜迁莺·晓月坠》中言:“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其中的“晓月坠”,学生结合日常能够感知这是朦胧的云雾遮挡着月亮,形成摇摇欲坠的姿态,此时,诗人李煜的经历便如同江中月、镜中花一般,更显出作者对亡国之恨的哀愁,寄托着文人的失意情怀。由此可见,同样是“月”这一意象,在群文对比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感知到其中不一样的情感,因此学生应该进行摘抄记录扩充自身的诗词储备。

(三)感知诗词人文深度

古诗词是情感的载体,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创作文学作品时情感也有明显不同,想要全面深化学生理解,培养学生人文认知,可以寻找同一作者不同阶段的代表诗词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贴近伟大作家的一生,这可以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提升学生兴趣,使其寻找文学作品之间的关联性,充分理解阅读之美,实现自主学习。

以大家熟知的诗人杜甫和《望岳》诗词的教学为例,学生在课堂剖析诗词内涵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深入了解杜甫的人物形象。经过详细剖析后,可进行杜甫诗歌专题学习,并整合杜甫不同年代创作的诗歌作品,如《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任何教师通过针对不同诗歌的情感梳理,整合诗词学习的方式方法。《望岳》作为杜甫前期作品,明显气势澎湃,其中意向表露为“荡胸”“凌绝顶”“众山小”等词汇,言辞之中流露了诗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更有一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霸气自信。而在《登高》一诗之中却能够感知到同样是情景交融,却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之意。诗中意向多为“猿啸哀”“悲秋”“霜鬓”等相关词汇,暗示了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而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作者已将近垂暮,更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诗中直接叙述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襟和济世情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似乎目睹了杜甫的一生。在整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也掌握了通过意向来分析诗歌情感的方法,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重要帮助。

三、古诗词群文展望

对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探究尚在起步阶段,这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进行共同探究,在群文教学的过程中,尝试逐渐融合现代化的教学教辅设备,消除地域限制,将“同一类型”“不同类型”“自由组合类型”等多元化组合的古诗词群文教学传递给学生。在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刻画手法、语言表达模式,感受民族的独特趣味,真正实现从课本做起,充分发挥单元内同类型阅读内容优势,挖掘学生语文思维。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任课教师还需吸纳更多关于群文教学的理念,从群文教学的概念入手,契合小学生的学情状况,实现在古诗词阅读的过程中层层递进,深化发散,实现学习能力大幅度提升,真正落实学生阅读素养。师生相互评价,可以完善古诗词群文教学的漏洞,全面深化学生对群文阅读的思考,在阅读之中助力学生感知人文情怀,正确树立成长的榜样。

综上所述,对群文阅读与古诗词进行融合探究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群文阅读有效落实拓宽了小学阅读广度,学生阅读储备量与阅读深度得以提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也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在群文阅读深化推广的过程中,既要丰富阅读种类,又要挖掘阅读深度,真正促进小学生在阅读之中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才能。当然,这还需要学生自身紧密配合,紧跟任课教师引领,消化群文阅读的关键要素,实现自主探究,调动学习思维。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我将持续关注“群文阅读观照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析”这一重要课题,以期真正完善学生古诗词学习素养,落实学生阅读素养,促进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学生心中。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群文杜甫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登高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绝句
班主任要做好任课教师的推介工作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联手经营 形成合力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