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逸芬 程家飞
(1.合肥市包河区教体局教研室 2.合肥市第四中学 安徽合肥 230000)
中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良心发展和兴趣爱好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里,个体具有独特的发展特性,其发展特征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而其差异性决定了个体需要教师的因材施教。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处处体现着德育的功能,更需要因材施教。体育锻炼项目很多,内容丰富,对于心智不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参与和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材施教首先需要考虑体育锻炼项目是否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所选的体育锻炼项目若不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容易错失身体素质的发展敏感期,不利于其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的形成。
体育运动项目的种类很多,有球类的,有水上的,有田径类的;有民俗的,有传统的,有新兴的项目,等等。有很多学者把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分类,其中最著名的是田麦久的项群理论。为了更好地选材和训练,他将运动项目分为体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技心能主导类和技战能主导类四大类,每一类项群需要的身体和心理品质都是不一样的。其中体能主导的运动项目对速度和爆发力具有更高的要求;技能主导类的运动项目具有难美性的特征,不仅要表现高难度的动作,还要追求动作的优美;技心能主导类的运动项目需要运动人员能静下来,有强抗干扰性,准确地完成动作;技战能主导的运动项目不仅要求有过硬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较高的心理品质。这是从项群角度去分析运动项目之间的关系,项群与项群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而同一项群的不同项目之间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比如足球和篮球对身体素质要求既有相同又有不同。项目的多样性和运动项目之间的差异性是影响选择合适运动项目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干扰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们在实际的选择运动项目过程中,因对运动项目的不了解,导致其选择的效果不理想。
个体心理特征也是影响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学生参与运动项目后,能否对运动项目产生浓厚兴趣的重要因素。心理特征是心理活动中稳定的因素,受先天性因素影响较大,是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胆汁质类型的容易“急”,多血质类型的比较“活”,黏液质类型的表现“稳”,抑郁质类型比较“慢”,还有很多重合类型的。日本学者古川竹二在1927年提出了“人因血型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气质;同一血型,具有共同的气质”的论断。血型和气质从某种角度来看都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表现形式,正是在心理特征中有规律可循,很多学者从气质类型、性别气质类型、血型等多角度研究参与体育运动的项目规律。血型在选择体育项目上也有明显的差异。赵宝椿等在2010年发表文章《ABO血型、气质类型与运动专项的相关性》,从运动员选材的角度论述了A型、B型、AB型、O型与篮球、足球、田径、武术、体操等运动项目之间的关系,论证了运动素质的高低是和血型有一定的正相关的。不同的性别、气质和体育参与、体育态度、运动倾向也存在着显著关联,魏娜在2015年的硕士论文《大学生性别气质与体育参与关系的实证研究》中,把气质类型分为男性气质类型、女性化气质类型、双性化气质类型和未分化气质类型,论述了这四类气质类型与运动项群之间的关系。从她的阐述中可以看出,每种气质类型都有自己的运动倾向。从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不管是血型还是气质都有比较稳定的运动项目倾向。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把体质健康分为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的健康。这三个方面都是影响选择体育运动项目的重要因素。身体形态和适合参加的体育运动密切相关,体型匀称的,或者说BMI在合理的范围内所选择的运动项目范围更广一点,若身体过胖或过瘦所选择的体育项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较高的同学参加体操或者操化性的活动是不占据优势的,也很难学好;身体不高的同学参加篮球运动也是不占据优势的。身体机能也是如此,心肺功能好的同学选择体育运动项目,受限制的运动项目基本没有;而心肺功能较差的同学在选择运动项目时需要谨慎考虑,更适合发展和改善心肺功能的运动项目。身体素质好的,速度、力量、灵敏、柔韧、耐力都表现优秀的同学,在选择方面占据优势,基本没有受限制的运动项目,尤其适合同场集体对抗项目。若单方面表现优秀的,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身体素质表现不是很优秀的受到的影响更大。体质特征是影响选择适合的体育运动项目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参与运动项目后的重要外在条件。
运动兴趣是可以在参与运动过程中培养的,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有利于运动兴趣的培养。运动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同时承受着负荷,身体上的疲劳,精神上的压力,都会促使运动停下来。虽然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多巴胺,能让人很愉悦,但不是每一位运动参与者都能体验出运动的乐趣的。所以,不是参与运动就一定产生运动兴趣。只有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项目并参与其中,才会有利于参与者与运动本身、环境、其他人产生良好的交往,这种交往有利于在运动过程中体验到乐趣,有利于获得成功感,克服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疲劳和压力,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社会层次上的需求是高于生理层次上的需求,从而更容易培养运动兴趣。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管是单一的运动技术还是复杂的运动技术,每个技能的形成都是经过泛化、分化、巩固和提高、自动化的过程,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有的动作需要达到上千次甚至上万次的练习才能形成自动化效果。这个过程是单调的、枯燥的,需要有兴趣的陪伴,需要有很好的运动体验陪伴。只有长时间的坚持练习,才能真正地形成运动技能。而参与不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很难有长时间的坚持,也就很难形成运动技能。选择一个合适的运动项目去参与,就容易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体验。良好的体验往往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在兴趣的影响下,那些单调枯燥的动作练习就容易坚持下去,最终形成运动技能。
速度、灵敏、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的敏感期主要集中在中小学阶段:速度的敏感期是10~13岁;灵敏的敏感期是12~14岁;力量的敏感期是15~17岁;耐力的敏感期男生是15~17岁,女生在14岁左右。中小学生参加合适自己的运动项目更要抓住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个体的身体、心理、经验、兴趣爱好等特征能更好地和某一运动项目产生契合和共鸣。这一过程,就是选择参与运动项目的过程,若能很好地融合,就不需要反复地选择,不需要徘徊抉择,能够长时间参与某一运动项目。运动过程中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或者体验到运动成功的乐趣,就不会错失这个关键的敏感期,更容易在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充分发展自己的身体素质,让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
终身体育需要对体育运动产生良好的兴趣,兴趣才是运动的终身伴侣。只有对运动产生良好的兴趣,才会发展运动技能,这才是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是产生良好兴趣和形成运动技能的首要条件,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项目锻炼是奠定终身体育的前提条件。对于那些没有找到运动兴趣的学生,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运动,探索运动过程中的兴趣,不要错过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在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项目之前,需要充分地了解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特别是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或者是想要参加的运动项目。可以通过观看比赛、询问老师、学习理论等多种途径去了解。充分了解运动项目的特点,还需要从参与运动项目所需的心理品质、身体素质等多方位、多角度地去了解。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把运动项目和自身的兴趣、特长建立联系,进行匹配,大大提升选择合适运动项目的概率。
个体的心理特征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成分,一般包括能力、性格、气质等,个体的心理特征也是影响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入了解自己在社会活动中表现比较稳定的成分,特别是在性格、气质等方面,对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有重要帮助。通过问卷、心理咨询等活动,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特征,把自己的心理特征与运动项目建立联系,进行匹配,从心理的角度对运动项目进行筛选,缩小运动项目的范围,为最终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项目提供重要的参考。
分析自己的体质情况,最佳的途径是每一年的体质健康测试。可以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去详细地了解。还可以通过父母的体质信息来推算自己的身高等因素。在准确分析自己的体质情况下,把自己的体质与运动项目进行关联,选择出和自己体质相符的运动项目。
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主导下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是比较合理的。运动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时间在运动项目中形成的运动体验,这种体验不是短暂的运动倾向,而是形成稳定的性格倾向的关键。这种长时间形成的运动爱好,是在选择参与体育运动项目中比较稳定的因素。若有了比较稳定的运动爱好,再依据运动兴趣选择参与运动项目,能在参加体育运动的时候获得比较好的运动体验。
若在实践中没有培养出良好的兴趣,需要抓紧时间调整,一方面扩大对运动项目的了解;另一方面,加强自我的心理特征、体质情况的了解,重新建立联系,进行匹配,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避免错过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前期的努力是为了减少选择的失误概率,在实践中证实选择的运动项目合适与否,不管怎么选择都需要在实践中论证,实践出真知。
合适的体育运动对于中小学生尤其重要,不仅有利于运动兴趣的培养,还可以在身体素质的敏感期充分发展运动素质。科学的选择尤为重要,像“打篮球可以长个子”这样目的性很强的选择是不严谨的,很多运动项目都有助于身高的发育,足球也可以,羽毛球也可以。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需要从终身体育的角度来抉择,根据自身的身心特点、运动项目的特点、自身的运动兴趣等信息做一个科学的运动规划,有利于科学地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