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 吕 方
整本书阅读强调引导学生按照“整进整出”的原则学习文本[1]。它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环节:首先是整体阅读(整进),它是教师引领学生基于阅读兴趣、期待或需求,通读全书,在图书建立的完整语境中实现整本书输入,理解大意,体现自然的阅读状态;其次是整体互动,即学生在授课教师的带领下,围绕该文本蕴含的主题意义,通过反复阅读、思考和互动,整体把握、探究图书的内容关联、主旨思想和艺术特点等;第三是整体输出(整出),它是指围绕图书的主题或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设计口头或书面的输出任务,促进语言的内化与运用,从而创新、具有逻辑性地表达个人观点[2]。整体输出强调输出的是完整的语篇,整本书的输出可分为复述性表达,如朗读、表演、写概要、绘制图书结构图示等和创新性表达,如改写、续写、创编、回复、书评等。
对学生而言,整本书阅读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英文整本书阅读方式,扩大阅读视野,发展语言能力,获取文化知识,锻炼思维品质,丰富情感体验,提升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对教师而言,整本书阅读能够帮助小学英语教师转变英语教学的课程观、教材观和学习观,探索出能适合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作者信息:《夏洛的网》(Charlotte’s Web)的作者是E.B.WHITE。他是美国著名的散文家、评论家。
(2)推荐理由:本书主题内容涉及友谊的价值以及生命的意义。涉及新课标“人与自我”主题下“生命的意义及价值”及“人与社会”主题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描写细节、人物性格和语言形象生动,极具画面感;章节中有不少对话,不仅适合学生模仿朗读,也适合表演。通过细读文本可以发现故事内容丰富,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从多角度思考故事体现的各种精神和人物品质。因此这篇文章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地道的语言,而且也能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达到育人的目标。
(3)学情分析:参与整本书阅读实验与研究的两个班级,在一二年级系统学过自然拼读,同时三四年级有过大量阅读绘本(故事类以及非故事类)的经历,可以说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素养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4)整本书阅读设计思路:在《中小学英语整本书阅读的五点主张》一文中,张金秀从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和价值出发,指出:强调将整本书阅读纳入现有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为课程目标,以进阶式、多类型书籍文本为课程内容,以精泛结合为教学路径,以表现性评价为评价方式整体设计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整本书阅读方案;整本书阅读要倡导与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方式,设计体现语用实践的读写活动,以阅读输出促深度阅读[1]。
(6)整本书教学目标。①学生能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大意并梳理故事脉络。②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分析人物特点、探究与文本相关的问题。③学生能够提炼故事的主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并输出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1)文本结构的剖析与模仿。文本的结构是作者为表现主旨而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构思安排的结果,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本的结构,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
如在进行Charlotte’s Web的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完每个章节后梳理其故事脉络图。学生在能提取基本信息完成五指图的基础上再次回归文本,将本章文本的结构梳理(见图1)总结出来,学生需要在理解、归纳之后再进行信息整合,同时进行文本输出,虽然只是一些句子的输出,但是这些都为后面读写结合奠定了基础。有了每一章的脉络图,学生就可以清晰了解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同时学完整本书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整本书的脉络图(见图2),从而为最后的人物分析等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1 章节脉络图
图2 整本书脉络图
(2)话题语言的提炼与运用。众所周知,话题语言是基于文本中心的核心语言。在读写整合模式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基于对文章主题、篇章结构的总体把握,结合自己已学的话题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而综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以Charlotte’s Web第二阶段(激趣导读阶段)为例,笔者引导学生在新情境中创编对话,即给出场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角色)复述故事。分别从Fern和Father的视角复述本章的重点情节,即学生与同伴根据文章内容加上合理想象创编新的对话并在班内展示。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再次获取文本信息,加深其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根据重点语块和句子,学生在合作中依据故事内容创编出一个新对话,既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为下面分析人物特点打下基础。
此外,学生还可以自主创编故事。有的同学在自主阅读时不局限于阅读原版文字,还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丰富人物的语言,进行自由创编。
(3)情感态度的引领与内化。在读写教学中教师提供的支架可以是关于语言的,也可以是具体情境或相关知识的,甚至涉及英语学习策略和情感等方面,也就是说要完成读写结合,光靠语言和结构是不够的。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作者、与主人公对话,尽可能地对书中的人物产生共情,这样学生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
以Charlotte’s Web第三阶段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尝试进行英语批注。有的学生学会迁移,即按照语文学科的阅读方式,尝试把自己的所想所得所感或者疑问及时记录下来,或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有哪些感触。
以Charlotte’s Web第四阶段(讨论输出阶段)为例。当学生将整本书全部读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进行人物分析。在给出人物特点(What)的同时还要写出支撑这个特点的原因(Why)及具体细节(How),从而对人物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培养学生用文本细节支撑观点的思考方式同时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充分调动其情感体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再次进行文本输入,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整合能力,提升其思维品质。全班反馈时允许学生之间进行评价或现场进行讨论、质疑,即增强语言运用的真实性。
(4)主题思维的激发与提升。阅读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对故事内容的准确解读层面上,还应当从思维的深度上引领学生认识文本、分析文本和评价文本,使文本的解读更多元、更有深度。
仍以Charlotte’s Web第四阶段(讨论输出阶段)为例。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种活动学生提炼出故事的主题,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激发了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能力。教师帮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将故事的主题意义进行迁移。同时学生回答和主题相关的问题既实现了书中人物和学生的情感,又实现了文本和自我生活的联系对接。
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即是否想改编故事的结尾。在学生习得语言的同时,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很巧妙地对整本书的主题意义进行了探究,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激发他们深度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选定合适的整本书阅读的文本材料。要基于课标、学情和课内教材,进一步挖掘适合中高年级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学习的文本资源。可以选择一些与该年级课内教材话题内容和知识体系相关联且难度适中的课外分级阅读。这样一来孩子不会有畏难情绪,而且符合这样条件的整本书阅读的文本材料,需要学生阅读和学习的时间跨度较短,这样不会增加他们课外学习的负担,为更多的孩子更好地参与到整本书阅读的活动中提供了可能性。
“双减”背景下,学生应当有机会腾出时间,向着达成外语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课外阅读量进发。而教师需要用心做好的,是提供合适的、可供个性化选择的阅读材料,指定适量共读的材料,设计学习任务单,并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上好与课外阅读相关的课,为学生搭建学习成果交流平台。
整本书阅读为学生阅读、思考、分享与交流打造了有效的载体和平台,正是有了整本书的支撑,教师才能为学生体验阅读过程、形成阅读习惯、发展阅读能力提供可能性,才能体现和落实英语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独特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