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彦虎
【摘要】目的:观察布南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为本文研究对象,患者所选取时期为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对其进行随机信封抽签法分组,一组选择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各50例,前者给予利培酮,后者给予布南色林,对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心理状态。结果:治疗前评估两组的临床症状情况显示两组的得分差别不大,没有统计性(P>0.05),在治疗的第2周、第4周、第8周时重新评估临床症状情况两组的得分均有较大程度的减少,尤其是观察组得分降低的幅度相比对照组更大,统计组间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的占比达到了96.00%,而对照组治疗有效占比为76.00%,观察组疗效更加理想(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一共有2例患者,占4.00%,而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有9例,占18.00%,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更少,更加安全(P<0.05);治疗前,统计两组的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情况显示两组之间没有差距,无统计性(P>0.05),治疗后再次评估两组的SAS、SDS的得分发现均减少,并且观察组的减少程度比对照组更大,差异明显(P<0.05)。结论:布南色林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疗效显著,能减轻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也可有效缓解焦虑与抑郁症状,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布南色林;精神分裂症;有效性;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2)24-0035-04
精神分裂症为重性精神病,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重性精神病,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常以易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为主,发病人群多以青壮年为主[1]。精神分裂症病情呈延续性发展,病程比较长,且易反复发作。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产生情感、认知、思维功能障碍等,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多方面的障碍,如感知觉、思维、行为等,而且很多患者存在精神活动不协调的问题。老年人为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发病人群,当前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也是导致致残與死亡的主要人群,其发病与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2]。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会使其无法进行正常工作,同时,精神分裂症治疗期间难度较大,而且很多患者在长时间的治疗中配合度表现为逐渐降低的情况,同时复发率较高[3-4]。精神分裂症常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且发现存在多种可用药物,包括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布南色林、氨磺必利、阿立哌唑等。其中利培酮应用较多,为常规用药,在患者病情控制中效果较好。但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布南色林作为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可通过特异性阻断边缘系统和突触前多巴胺受体来发挥其抗精神病作用,能促进多巴胺的释放,解除突触前抑制,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5]。本研究具体探讨与分析了布南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以促进布南色林的临床应用。
1.1 研究对象
选择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患者所选取时期为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对其进行随机信封抽签法分组,一组选择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0~68(44.49±3.81)岁,体重指数(22.10±2.14)kg/m2,病程(5.35±0.42)年,受教育年限(12.76±2.14)年。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1~69(44.76±3.42)岁,体重指数(22.10±2.14) kg/m2,病程(5.31±0.42)年,受教育年限(12.55±1.09)年。两组的资料比较没有差距,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2)未接受过其他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患者;(3)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4)对本研究使用药品无过敏现象的患者;(5)无心、肝、脾等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6)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能够独立完成自评量表及注意功能的相关测试。
排除标准:(1)对研究使用的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2)诊断出有其他的恶性肿瘤者;(3)患有严重的重要器官组织疾病者,影响研究的进展和结果;(4)妊娠期或是哺乳期的女性;(5)先天性脑神经损伤或是严重抑郁躁狂的患者,精神病家族史(2系3代内直系亲属明确诊断者);(6)合并高危传染性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口服利培酮(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410,规格1 mg)进行治疗,2~6 mg/d,治疗8周。
观察组采用布南色林治疗,口服布南色林[住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0045,规格4 mg]进行治疗,8~16 mg/d,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在治疗前、治疗第2周、治疗第4周、治疗第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6]进行对比与分析,包括一般精神病理症状(16~112分,16项内容)、阴性症状(7~49分,7项内容)、阳性症状(7~49分,7项内容),1分是无症状,2分是症状轻微,3分是症状轻度,4分是症状中度,6分是症状重度,7分是症状极重度,精神症状越重,最终计分越高。(2)临床疗效评价标准,PANSS评分减分率≥75%是显效。PANSS评分减分率50%~75%是进步,PANSS评分减分率是25%~50%是好转,PANSS评分减分率<25%是无效。总有效率=(显效+进步+好转)/50×100.00%。(3)比较两组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运动迟缓、失眠、嗜睡等。(4)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在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与分析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状况。SAS评分为轻、中、重度焦虑对应分值区间分别是50~59分、60~69分、70分以上。SDS评分为轻、中、重度抑郁对应分值区间分别是53~62分、63~72分、73分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其中计数数据使用[n(%)]来表示,统计分析选择χ2检验,计量数据使用(x—±s)来表示,统计分析选择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2周、治疗第4周、治疗第8周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评估两组的临床症状情况显示两组的得分差别不大,没有统计性(P>0.05),在治疗的第2周、第4周、第8周时重新评估临床症状情况两组的得分均有较大程度的减少,尤其是观察组得分降低的幅度相比对照组更大,统计组间有差异性(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的占比达到了96.00%,而对照组治疗有效占比为76.00%,观察组疗效更加理想(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一共有2例患者,占4.00%,而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有9例,占18.00%,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更少,更加安全(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治疗前,统计两组的心理状态(SAS、SDS)情况显示两组之间没有差距,无统计性(P>0.05),治疗后再次评估两组的SAS、SDS的得分发现均减少,并且观察组的减少程度比对照组更大,差异明显(P<0.05),见表4。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损害的情况,并且在疾病的不断发作下,会导致其情况更加的严重,最终容易引起衰退及精神残疾。临床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心理应激反应、社会环境、家族遗传、不良生活方式、下丘脑-垂体轴功能紊乱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疾病常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患者思维、情感、认知等多方面存在异常,还存在严重的职业及社会功能损害[7-8]。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目标为完全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药物治疗应用较多,认为经有效经系统、规范的治疗能促进病情改善。典型传统抗精神病药应用较多,其主要在脑内多巴胺D2受体发挥作用,其他药理作用对组胺H1受体及α1、α2肾上腺素受体等具有较好的阻断作用,在患者幻觉、行为紊乱等的控制中效果较好,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如起效慢、安全性低等,同时其也不利于社会功能的恢复[9]。
本研究显示治疗前评估两组的临床症状情况显示两组的得分差别不大,没有统计性(P>0.05),治疗后2、4、8周后临床症状评分均逐渐降低,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布南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机制上分析,布南色林能消除突触前抑制,使额前皮质的多巴胺性能传递增加,也可使多巴胺进入间隙增加,从而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0]。布南色林也可下调多巴胺功能亢进,在不同的通路上通过调节受体发挥不同作用,在低剂量时可缓解阴性症状,高剂量时治疗阳性症状。
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疾病治疗的重点为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当前,市场面上存在的抗精神病药物较多,但是疾病的治疗依然未得到有效满足,临床认为大多药物对患者阳性症状的改善效果较好,但是无法有效改善其阴性症状及认知损伤,进而影响其整体疗效。因此,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当前的核心内容为促进阴性症状的改善,尽可能减轻认知损伤,提高患者预后。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一共有2例患者,占4.00%,而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有9例,占18.00%,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更少,更加安全(P<0.05),表明布南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从机制上分析,布南色林可提高机体多巴胺进入间隙的水平,也可中断负反饋机制,促进前额叶皮质和边缘系统中的多巴胺释放,可以解除多巴胺突触前抑制,增加前额皮质多巴胺功能,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1]。不过在布南色林用药期间需要引起重视,其不能与肾上腺素合用,否则会导致患者出现血压降低的情况。如果患者存在受中枢神经抑制药物影响较大的情况,这类患者也不能进行布南色林与中枢神经药物合用治疗。对于患者而言,其精神症状的改善与其治疗依从性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患者用药期间需向其说明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反复强调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等,叮嘱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依从性,提升病情控制效果,降低复发率,而且尽快恢复其社会功能,从多个方面减少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
利培酮为常用药物,作为一种单胺能拮抗剂,其亲和力并不高,临床应用期间能较好的结合α-2肾上腺受体。布南色林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引起了关注,其作为多巴胺受体及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具体应用期间对多巴胺受体亚型、5-HT2A受体亲和性较好,对相关受体亲和性较低,如肾上腺素α1、N-脱乙基体等,这些特点均表明该药对患者阴性症状及阳性症状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12-13]。对于患者而言,社会功能的恢复能减轻其伤残程度,且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而布南色林的应用有效缓解不良心理,进而建立良好的康复环境,为患者重归社会奠定基础。安全性方面,发现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的阶段大多为用药早期,但是均在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中,避免对其造成更大的伤害,促进依从性的提升[14]。本研究显示治疗前,统计两组的心理状态(SAS、SDS)情况显示两组之间没有差距,无统计性(P>0.05),治疗后再次评估两组的SAS、SDS的得分发现均减少,并且观察组的减少程度比对照组更大,差异明显(P<0.05),表明布南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能促进缓解焦虑与抑郁症状。本研究也有一定的不足,没有设定安慰剂组,没有采用双盲研究,样本量不够大,研究时间不够长,将在后续研究中进行总结分析。
综上所述,布南色林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能减轻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也可有效缓解焦虑与抑郁症状,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景君. 齐拉西酮及心理治疗对伴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6):80,100.
[2] Camerini BA ,Baker KK ,Gadelha A ,et al. Hearing Voices and Seeing Things:Symptoms of Anxiety Misconstrued as Evidence of Schizophrenia in an Adolescent[J]. Journal of Psychiatric Practice,2021,27(3):232-238.
[3] 刘向阳,刘家梅,史建新,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利哌酮治疗老年女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46(2):263-265.
[4] 张飞. 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效果及临床价值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0):46-47.
[5] 宋慧娟,沈灏,粟幼嵩,等.布南色林联合团体心理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20):3849-3852,3869.
[6] 汪卫东,刘寰忠,李文正,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前后饮酒行为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的关联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0):2514-2519.
[7] 董成龙,孙文喜,朱晓敏,等.氨磺必利与阿立哌唑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安全性及有效性对比的Meta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21,30(4):224-230.
[8] 刘璐. 布南色林联合天智颗粒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对照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0(2):96-100.
[9] 王朔,刘学兵,江涛.布南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37例[J].医药导报,2019,38(10):1292-1294.
[10] 方贻儒,江开达. 布南色林治療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20,39(5):257-261.
[11] 黄彦. 氨磺必利与布南色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及糖脂代谢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2):2019-2020.
[12] 万育辰,王化宁,吕辉珍,等.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正负性情绪,应对方式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21,50(9):1131-1134.
[13] 孙磊,罗国帅,陈清刚. 布南色林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泌乳素和血脂的影响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2,30(3):214-217.
[14] 董文凤,金晓霞,韩敏钰.布南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1,23(1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