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娟 周婵娟 李洵
【摘要】目的:对艾司西酞普兰与喹硫平联合用药治疗青少年首发抑郁症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90例收治于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的青少年首发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研究组45例,两组均使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喹硫平治疗,对两组治疗8周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均值比较接近,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DS、PSQI、SCL-90评分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更接近正常水平,且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平均完成张数比研究組少,而错误率则比研究组高,研究组即刻记忆、言语功能、视觉广度、延时记忆和注意力分值均比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是24.45%,而研究组是22.23%,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少年首发抑郁症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喹硫平联合治疗方案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症状和睡眠状况等均有良好作用,且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喹硫平;青少年;首发抑郁
【中图分类号】R74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2)24-0044-04
临床上认为抑郁症是情感障碍的一种表现,具体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下降、意志活动降低等,在青少年群体中比较常见,并且很容易被家长认为是青春期正常现象而被忽视。患抑郁症后可能会使青少年的社会功能受到严重损伤,导致他们依靠烟、酒甚至毒品等有害物质来麻痹自己,部分还可能出现自残、自杀或伤害他人等行为[1]。近年来,抑郁症自杀成为了青少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关于青少年首发抑郁症的治疗也成为了社会及家庭广泛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抑郁症患者一般会伴有神经递质水平或者神经递质相关的神经通路功能结构异常,如去甲肾上腺素、一个重要诱因,因此,对青少年首发抑郁症进行有效干预和治疗是整个社会和家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2]。抑郁症后一般会导致神经递质水平或是神经递质相关神经通路功能结构异常情况,比如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能神经系统、多巴胺能等,这些物质对抑郁症的发生都有重要的影响[3]。艾司西酞普兰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作为一种抗抑郁药物能够对5-羟色胺回收加以抑制,以此增加突出内的5-羟色胺浓度,从而起抗抑郁药效[4]。研究指出,艾司西酞普兰于2005年被报道应用在青少年抑郁症治疗当中,但由于青少年病情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单一用药可能疗效不理想[5]。喹硫平属于一种D2/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对5-羟色胺2A受体有阻断作用,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起抑郁作用,加上对其他受体亲和力比较小,能够减少不良反应,所以安全性更为可靠[6]。为进一步分析艾司西酞普兰和喹硫平联合用药治疗青少年首发抑郁症的疗效,本文对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0例青少年首发抑郁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比艾司西酞普兰单一使用及其与喹硫平联合用药的疗效,现汇总如下。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选择90例收治于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的青少年首发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12~17(15.47±1.33)岁;病程1~6(3.54±1.12)年;体重42~86(64.25±3.29)kg;独生子女18例,单亲家庭27例。研究组中男性有25例,女性有20例;年龄13~17(15.51±1.10)岁;病程1~6(3.37±1.09)年;体重43~88(65.34±3.42)kg;独生子女17例,单亲家庭28例。以上两组临床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故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与国际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ICD-10)中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相符;(2)年龄在12~17岁,性别无限制;(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7分;(4)患者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均对该研究知情,且自愿签署了书面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的躯体性或器质性疾病;(2)有严重的自杀倾向;(3)在进入本研究前1个月内有抗抑郁治疗史;(4)对本组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或有药物、酒精依赖史及滥用史情况。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91,规格10 mg/片)治疗,该药用药的初始剂量为每天5 mg,每日早餐后口服,3 d后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其耐受程度逐渐调整剂量至10~20 mg/d。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喹硫平(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117,规格100 mg/片)治疗,该药用药的初始剂量为每天25 mg,每晚睡前口服,3 d后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耐受程度调整剂量,调至25~200 mg/d。两组治疗观察时间均为8周。
1.3 观察指标
(1)抑郁评分:患者抑郁症状选择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通过4级评分法进行,共20个项目,将各项目分数相加得到总分,再×1.25,取整数算为标准分。标准分的界限是53分,分数越高,患者的抑郁症状表现就越为严重。(2)睡眠情况,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评价指标包含了19个自评条目、5个他评条目,满分21分,所得分值越高证明睡眠质量就越差。(3)认知功能,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与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进行认知功能检查,其中,WCST使用4张颜色、形状及符号完全不一致的卡片按数目、颜色、形状进行分类,通过计算机随机给出4张卡片,并提供另一种互相匹配的卡片,让患者在不懂分类原则的情况下进行分类,分类完成后通过计算机计算正确率,再提供下一张卡片,积累正确回答10个问题后更换分类标准,并对患者进行反复测试后计算正确率。RBANS包含即刻记忆、言语功能、视觉广度、延时记忆和注意力等,每个因子中包含的条目可通过查表得到原始分数,分值越低表示认知功能就越差。(4)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包含恶心、呕吐、头痛等。(5)症状评分,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症状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恐怖、偏执、敌对、抑郁、焦虑、强迫、躯体化、人际敏感等,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的症状改善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该研究将数据录入SPSS 25.0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分别用(x—±s)、[n(%)]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行t、χ2检验。若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SDS和PSQI评分情况
两组SDS、PSQI评分治疗前对比分值接近(P>0.05);治疗后SDS、PSQI评分两组均比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其更接近正常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认知功能情况
对照组WCST平均完成张数比研究组少,而错误率则比研究组高(P<0.05),见表2。治疗前,两组即刻记忆、言语功能、视觉广度、延时记忆和注意力分值相比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項分值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3。
2.3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
对照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是24.45%,而研究组是22.23%,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SCL-90评分情况
两组治疗前的SCL-90各项指标评分值差别不明显,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SCL-90各项指标评分均有所降低,研究组更接近正常水平,且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近年来诊断的青少年首发抑郁症人数逐年增加,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与成年抑郁症相比较,其发作周期更长,发作的频率也更高,且症状不典型,诊断难度相对较大,患者容易被激惹、冲动,有较强的自杀意念,社会功能受到严重损伤,若未进行有效的治疗干预,最终容易发展成为慢性病[7]。抑郁症也是青少年非自杀性自杀行为的重要诱因,极易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伤害,广受社会及家庭的关注。
当前对抑郁症临床主要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为主,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使用也比较广泛,而在抗抑郁药的使用上,临床推荐的一线药物为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艾司西酞普兰是继氟西汀后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唯一批准用于治疗12~17岁青少年抑郁症的药物,目前我国在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中广泛使用该药[8]。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后SDS和PSQI评分均比在治疗前的评分有所降低,也证明了艾司西酞普兰对青少年首发抑郁症的治疗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有研究指出,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如注意力、警觉性、言语记忆、精神运动、执行功能、解决问题能力等。其中,注意力和执行功能方面损害最为明显。另有研究指出,对抑郁症的预测,可以通过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情况作为参照指标[9]。当前对认知功能评价的方式较多,而认知功能评价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动作或行为观察、使用标准化认知功能评定量表等进行脑功能诊断的相关办法,以便于了解患者恢复和运动功能情况。本组研究使用WCST和RBANS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发现对照组WCST平均完成张数比研究组少,而错误率则比研究组高,且研究组即刻记忆、言语功能、视觉广度、延时记忆和注意力分值均比对照组高(P<0.05)。证明使用艾司西酞普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且与小剂量的喹硫平联合使用后能快速起效,从而快速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抑郁症状。
由于抗抑郁药起效时间较长,而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情绪波动比较大的时期,容易出现睡眠不规律、容易被激怒、情绪不稳定、冲动甚至伴有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表现[10]。随着药物的使用,患者可能会伴有短暂兴奋、躁狂、情绪不定及睡眠不稳等情况,单独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时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如焦虑、躁怒、头痛等会加重患者的不适感,使其用药依从性大大下降,所以单一用药治疗效果不佳[11]。喹硫平作为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的一种,和5-羟色胺2A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对D2、D1、M2等受体的亲和力则较弱,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加上不良反应少,其所具有的镇静作用可改善睡眠。以往有研究发现喹硫平联合抗抑郁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也有很好的效果,且疗效起效快,对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也有很好作用,加上不良反应少,也能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所以应用价值高[12]。
本研究对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使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喹硫平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SDS、PSQI、SCL-90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研究组更接近正常水平,且和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WCST平均完成张数比研究组少,而错误率则比研究组高,研究组即刻记忆、言语功能、视觉广度、延时记忆和注意力分值均比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是24.45%,而研究组是22.23%,对比差异不明显,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青少年首发抑郁症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喹硫平联合治疗取得的效果显著,对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睡眠质量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均有良好作用,且安全性高,值得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 翁孝琴,孙丽新,刘蒙,等.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青少年首发抑郁症临床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2,28(3):46-49,84.
[2] 乔兴菊,孙丽娟,蒋成娣.艾司西酞普兰对青少年抑郁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2,49(2):220-222,226.
[3] 罗红霞,罗凯,乔云云,等. 艾司西酞普兰与安非他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后继发抑郁患者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辽宁医学杂志,2022,36(1):96-99.
[4] 马金芳,陈永新.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谷氨酸、γ-氨基丁酸水平影响[J].药品评价,2022,19(3):166-169.
[5] 何现萍,王皋茂,宋京瑶,等.喹硫平联合舍曲林治疗青少年抑郁症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临床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21,31(6):464-467.
[6] 周晶晶,周佳,杨健. 抑郁症治疗早期炎症相关因子变化对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疗效的预测作用[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21,21(12):862-867.
[7] 黄琴,温凉,邹显俊,等.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多虑平对抑郁伴焦虑患者的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34):4897-4899.
[8] 裴晓媛.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沙盘游戏治疗抑郁焦虑共病患者临床研究[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22):3901-3903.
[9] 邱玲玲,宋扬,王亮.阿戈美拉汀与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和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7):222-224.
[10] 王朔,江涛,刘托.音乐治疗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首发抑郁障碍临床疗效评价[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1,16(8):476-477,496.
[11] 朱福来,孙彬,李亚坤.喹硫平辅助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0):60-62,70.
[12] 周平,刘联琦,文万军,等.富马酸喹硫平与艾司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20):66-6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