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利 (浙江省绍兴市快阁苑小学)
校本研修是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的一种活动,可以为教师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是教师参与学科建设、投身教学、课程改革的学习场地,也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阵地。“自主”“个性”“选择”的校本研修范式是新时代下教师培养的必然趋势,校本研修的目标从“要我做”转变为“自主做”,内容从“接受性”转变为“互启性”,形式从“分散式”转变为“项目式”。小规模学校校本研修怎么做?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
近年来,许多学校在“人人参与”下的校本研修取得经验的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尤其是小规模学校校本研修。普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突出表现为引领不强、动力不足、激励不全等。
由于教师数量原因,分学科培训与分层培训的组织成本较高,而全员培训又因为各学科、各群体的需求不统一,增加了学校在研修项目设计和实施上的难度。音体美英科等小学科教研组只有两三个组员,部分教研组虽然有组长,但由于缺乏研究的领衔人和专家型教师,专业引领的力量不足,学科教研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效益不高。为便于管理和考核,学校成立“综合教研组”,但学科研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双减”下学校课后服务全面展开,教师的在校工作时间进一步延长,学习、工作矛盾产生的倦怠情绪不利于调动教研热情与创新动力。一些教研组内“自上而下”布置的任务式教研并没有找准教师的核心需求,“布置任务多”“参加次数多”而“深度思考少”,一味紧盯课堂教学,将“讲、听、说、评”进行到底,循环往复导致教研缺乏吸引力,不利于创设和谐愉悦的教研氛围,影响教师参与研训的自觉性、主动性与积极性。
“研赛一体”“课堂展示”等活动中学校推荐参加上一级展示和评选的名额较少,参加活动投入精力、占用时间多,但多数教师最后获得的成果止步于校级,囿于传统理念部分教师认为“校本研修成果级别太低,含金量不足”而不予重视。长此以往校本教研带给他们的成就感、荣誉感与归属感不强,深度研修不能成为常态化与持久化行为。
许多教师的知识技能提升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再要有所提高就比较困难,这时往往出现一段成长趋缓、保持原有水平甚至倒退的时期,或者说教师自身的水准与自身期望值存在差异,业务上发展到一个点,有些迷茫,左右徘徊,找不到发展的方向。也有些教师不讲究工作方法策略却去埋怨当前的学生不好管、不服管,即所谓的能力问题,他们不再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了,什么学校发展、个人成长、孩子的人格培养等都不放在心上。有的教师郁闷不解,而态度消极,停滞不前,自身能力得不到百分之百发挥。也有的教师因为和外界沟通较少,孤陋寡闻却还在沾沾自喜,知足常乐,或者说走自己的路,别人爱说什么说什么,教师自身操守道德缺失放弃追求理想、信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出现了很大倦怠问题。
学校要积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和教师教育学院的合作,通过提前规划和深入研究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研修内容与研修方式,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组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学校进一步提高项目组织者的任务整合能力,实现教研修一体化,为教师研修减负。
学校校本研修共同体建设要注重专家引领,在源头上为教师答疑解惑;注重实践操作,让教师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注重同伴互助,为教师创设互相启发、借鉴、分享的机会;注重考核激励,给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注重成果积累,为教师提供持续实践的依据和参考。
学校要与教师教育学院、片区联盟学校、结对帮扶教共体学校开展系列双线互动研讨,注重挖掘校际联动的伙伴价值,除了加强研修共同体内相同学科专业组的主题式交流,不同学科组之间也参与多向交流,在互动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
双线融合的跨校教研突破人员“限额”,聚合多校的学科专家、领衔人、骨干教师等参与教研,教研团队的专业结构、人员结构更趋合理。各校的教研、课改和育人成果以及正在研究的内容,同样可以通过融合研修得到共享、共生。
1.“互联网+义务教育”
通过“互联网+义务教育”,在学校录播教室中,以同步课堂的形式,双方学校的学生同上一堂课,成为同班同学,接受同个教师教诲,感受名师的风采。而两校的教师在网络的牵引下成为同事,采用二合一模式,即“线上+线下”模式,共同进步和成长,真正做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共享。例如,我们在教育共同体内组建了名优教师“工作坊”,分学科分别设立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科学和班主任等工作坊,通过“师徒相授、浸入式研究、递进台阶”等方式开展工作坊活动,实际内涵就是学习共同体;我们通过学校固定时间进行固定学科的教研训活动,通过专题课、专题探讨、微讲座、课题论文的研究指导和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学习。围绕共同体内的各学科名优教师为核心,任命坊主,确立学习主题,组织学员及时参与线上线下的各项学习,并对学习做好评价和监督、引导等工作,包括学习心得、学习汇报、主题交流等活动。通过以线下带动个别,以个别带动局部的方法逐步培养青年教师。
2.青年教师学习联盟
学校创立“青年教师学习联盟”,依托这个自愿加入、自助学习、自主培养、自然成才的交互式平台,为青年教师提供专家引领、专业探讨、项目研究与学习经验、体会分享的良好场所与机会。开展“项目探索工程”“成长论坛工程”“联盟在线工程”,在浓厚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获得良好的专业成长。
3.各级名师工作室
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名师工作室,成立校内名师工作室,以名师带动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实现资源共享、智慧生成、全员提升的目的,培养一批师德高尚、造诣深厚、业务精湛的教师。
1.自我规划明“方向”
注重激发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内在动机,满足教师不同发展需求,做好支持、引领、管理工作。有合理的规划才有长远的发展,有了切合教师实际的规划才有实现的可能。教师着手制定自我发展规划计划书,分析自身的现状,自身的优势,自身的不足,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的方向等。
2.团队发展带“合力”
进一步加强教研团队在学校教育教学、教研科研、教师管理等方面的组织建设,落实教研组的职能作用,使教研组成为学校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阵地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深度研讨、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完成“传递模式”到“合作建构模式”的转变,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互动,建构生成的参与式、体验式的动态多向研修。学校制定星级教研团队争创方案,以一系列激励措施保障教研活动,学期结束前由教科室牵头完成最终考评,并报校长室审定公布考核结果。
3.以老带新结“对子”
聚焦研修目标设计开展精准教研活动,聚焦目标设计开展分层研讨活动,聚焦目标设计开展评优展示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教学骨干的引领作用,建立“青蓝工程”。从师德、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业务素养上进行全方位地指导,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其尽早进入角色。继续开展“与专家挂钩,与名师结对”活动,充分利用教研室专家和市区学校名师资源的优势,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上不断进步。
4.拓展课程项目化学习
在双减背景下,发展校内课程的拓展、延伸和深入。进一步提高教师课程建设能力,丰富校内课程,提升社团课程,统筹校内外资源开发拓展课程,以帮助不同年段的学生找到不同的兴趣点,同时提高教师课程项目化学习能力。例如,快阁苑小学已开展校本研修项目,见表1。
表1 快阁苑小学已开展校本研修项目表
双线融合研修使得教研方式更多元多样,教研主题更丰富灵活,校本研修结合学校工作进程和教师实际需要设计活动,分步(总体尝试、重点突破、整体提升)专项(专项诊断、专项培训、专项教研、专项展评)齐推进,发挥校本研修的叠加和倍增作用,不再是“一次算数”。
1.实践锻炼压“重担”
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是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师资的培养就要把教师工作的兴奋点聚集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堂研究。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活动:新进教师亮相课,骨干教师展示课,师徒结对汇报课。
采用“同步课堂”“网络研修”同步录制,共同体教师可通过移动设备转载观看,进行课堂评价,互动分析研讨,通过线上线下各种途径进行反馈交流,帮助教师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督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形成良好应用氛围,促进教师以用促学,学为所用。见图1:
图1 双线互动研修模式图
2.比武竞赛搭“舞台”
学校组织开展教师基本功比武、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智慧课堂课例征集和教师网络空间建设等活动,给教师创造公平竞争机会,为之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充分发掘、展示、推广应用成果,研共体教师通过钉钉、微信等线上沟通方式体验思维被激活的快乐,产生更多主动表达想法的愿望。让广大教师各显其能,各领风骚。
研共体聚焦“双减”,借助课题和案例研究,针对进一步提高双线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学生评价有效性开展反思和探讨。在经验凝练方面,学校开通网络空间,动态呈现结对帮扶推进过程和阶段成果,交流信息与经验,共享优质资源,真正做到开放、共享、实效。
3.更上层楼架“云梯”
多管齐下为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创造条件,使之适应新时期教育现代化的新形势。一是邀请教育行家来学校讲学,拓宽视野。二是创设机会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参观学习。
例如,我们学校已有市级名师一位,区级名师两位,区级名班主任三位,在充分发挥校内名师引领作用的同时学校还积极聘请专家后援团(包括市、区教科院的专业人员)来校指导,综合考虑教师专业成长和研修效益提升,共商校本研修活动的定位、条件、资源、流程和评价,为校本研修从有效走向创新,实现“化茧为蝶”提供可能。
学校已建立青年教师长效发展机制,并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首的青年教师学习联盟领导小组,负责政策设计、过程管理、工作指导、组织协调等。为青年教师的外出学习与展示搭台子、出点子、花票子,实现青年教师“基础培养有针对性”“专业提升有实效性”“拓展推广有创新性”,长效激励青年教师做学校建设的亲历者、专业发展的学习者、教学改革的探索者。
城乡结对校的教导处和教科室针对新的研修模式,研究出台《学校星级教研组评比办法》,考评重点从以往的重活动次数向重活动质量转变。研共体每次活动除了要求保障参与率外,还要求全体学员在线上交流时要积极上传总结反思,校本研修成果计入考核加分项,在学期结束阶段评选优秀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成员。其中分层研训项目作为教师个人业绩考核的主要组成,在全校年度个人考核、先进工作者等评优评先推荐中均占重要比例。
继续加强青年教师学习联盟建设,重点放在如何提升青年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方面,通过“专题学习、成果交流”“项目研究、集中实践”“线上互动、经验共享”加强青年教师的互动,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青学联”内部每年开展一次优秀成员评选工作,评选采用成员互评、科室审核的形式进行。
总之,小规模学校研究性和实践性相融合的研修新模式 “一体双线 互动共研”,在现代互联网环境下打破空间壁垒,致力于城乡教学共研、资源共享,发挥“互联网+”作用,实现资源平台“一体”对接“零缝隙”,课堂研修“双线”对话“零距离”,异地互动“同步”对焦“零差异”。在开展城乡帮扶、区域联盟多维互动,传递教育智慧,开拓出有实效、可操作、低成本、高效益的校本研修,实现教学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