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国庆,王 圣,陈现杰,程兆云,朱喜亮,李晓洋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脏外科 河南 郑州 451464)
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导致现阶段我国冠心病发生率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需要加强重视力度,以保证患者安全[1]。现阶段看临床上对冠心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如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灌装动脉旁路移植术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治疗,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以保证符合患者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以此来保证整体的治疗效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先进的治疗方式,该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病症,如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等类型患者均可选择该方式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降低各种因素的影响,安全性较高[2]。房颤实际上是指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情况,该病症是指人体出现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情况,并且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情况,造成心房有效的收缩产生的泵血功能丧失情况,心房自身的有效收缩泵血功能丧失,进而造成患者出现心室律的不整齐,容易产生心附壁血栓、心衰、脑栓塞等情况,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患者出现房颤后症状较为显著,如患者多表现为明显的发力、心悸、胸闷等情况,心脏出现绞痛情况,症状可轻可重,与患者自身病症的持续时间长短存在关联性,需要及时治疗。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容易出现房颤情况,进而影响患者预后,不利于患者康复,甚至增大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明显的威胁,应加强重视,技术进行控制,以保证患者及早恢复健康。本次研究将以医院收治的8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新发房颤患者为对象,分析经胸心脏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选取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脏中心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86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新发房颤进行组别划分,观察组患者术后新发房颤(4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无心律失常情况(43例),对患者开展经胸超声检查,观察两组实际情况。对照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4.47±2.11)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4.33±2.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全部患者年龄均>40岁;②患者病情稳定且患者术前为伴有心律失常;③患者无心律失常病史;④患者术后无低钾血症;⑤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并与研究人员达成研究协议;⑥患者术前超声资料完整;⑦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并签署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精神障碍或既往精神病史;②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或存在肿瘤类疾病;③患者病例资料缺失;④患者中途退出研究。
两组患者均进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使用GE Vivid E95彩色超声诊断仪,设置探头配频率为(1.7~3.3)MHz,按照常规操作开展检查,获得经胸心脏超声影像学资料,记录各项心脏超声检查参数。超声影像学资料由两位工作经验丰富的医师负责阅片,根据现阶段的心房增大标准、心室增大标准以及射血分数异常等标准进行分析,给出最终的诊断结果。
①观察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包括心肌梗死、饮酒史、吸烟史。②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包括射血分数(患者射血分数低于50%表示存在异常情况)、左房大小(患者心房增大标准:女性心房增大超过3.8 cm,男性心房增大超过4.0 cm)、左室大小(心室增大标准:女性心室增大超过5.0 cm,男性心室增大超过5.5 cm)、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二尖瓣反流面积。③观察各项基本参数与房颤相关性。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心肌梗死病史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饮酒史、吸烟史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情况[n(%)]
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射血分数、左房大小、左室大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二尖瓣反流面积)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情况对比( ± s)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情况对比( ± s)
研究发现,射血分数降低敏感性74.39%,左房增大敏感性62.26%,心肌梗死敏感性77.14%,相关性较高;左室增大敏感性54.55%,二尖瓣反流面积敏感性55.56%,相关性较低,如表3。
表3 经胸超声心动参数与房颤相关性分析
老龄化加快促使当前的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老年患者的重要病症,直接关系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需要及时治疗,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该病症状较轻患者通常选择药物治疗,稳定患者病症,但对于病症较为严重患者来说,其治疗通常选择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控制病症进展,如常见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该方法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其治疗对人体产生的创伤较小,费用较低,患者术后恢复周期较快,但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分析,以保证患者得到合理的治疗。冠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该病症的常见方式,该手术属于开胸手术,在应用过程中对人体的内乳动脉或大隐静脉等部位结合病症选择一段血管[3],将获取的血管绕过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部位,其目的在于搭桥到冠状动脉的远端,以促使血管中的血液可以保证加入的血管保证心脏供血供氧稳定,达到控制患者病症的目的。该手术属于开放性手术,进而对手术患者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各项生命体征监测与病史[4],以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性,但同时由于手术自身因素影响,增大患者术后心房颤动风险,不利于患者康复,降低患者安全性[5]。心房颤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情况,导致该病症的因素较多,如手术、病症、心脏因素等,尤其是心脏术后发生率更高,可以通过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以及病症等进行判断,最终确诊。通过合理的检查可以有效地提前预测,明确产生该情况的原因,针对患者病症开展分析,以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治疗,降低手术风险,及早恢复健康[6]。临床上较多的学者对其开展研究。李新亚等[7]术前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6水平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相关性研究中以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CABG术后新发POAF患者40例,POAF患者40例,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相关性,结果中术前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6(GPX6)水平属于相关的独立因素,进而将影响患者术后,不利于患者病症治疗,有助于患者术后治疗。许昊等[8]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血浆预测因子: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中说明该指标因素对患者心房颤动产生的影响较为明显,在患者术前通过分析该孩因素有助于预测患者术后,明确患者自身状态,进而消除不良风险,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樊扬名等[9]原发性心脏肿瘤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研究过程中,以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中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有助于患者病症治疗,尤其是对患者病症类型分析,以便于后治疗,促使患者对症治疗,及早恢复健康。韦亚林等[10]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新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中,以33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中显示年龄、糖尿病以及心脏畸形产生的影响较为明显,需要加强重视力度,以控制手术风险,保证患者安全,降低房颤发生率,这与本文研究结果相一致。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心肌梗死病史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饮酒史、吸烟史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该研究结果中表明患者术后房颤与患者心肌梗死病史存在一定的关系,患者术后房颤发病率更高,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患者心肌梗死后其自身的心脏结构出现明显的改变,尤其是左心室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出现显著的变化,进而造成右心系统容量负荷呈现出增大情况,造成心房增大,患者最终出现房颤情况。与此同时,产生该情况的原因中还包括心肌梗死患者可能造成人体的右心房的右动脉出现缺血,进而导致心房缺血,人体心房肌坏死,受此影响造成人体的胶原纤维难以保证正常的电位传导功能,部分局部出现传导延迟现象,由此造成人体出现肌细胞膜电位不稳情况,单环或者多环出现折返情况,最终增大发病率。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射血分数、左房大小、左室大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二尖瓣反流面积)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通过研究发现,其指标与患者房颤存在一定的关系,心房大小与患者的心房电生理功能改变产生关联性,当心房增大时其心房电生理功能降低,其原因在于肌肉在舒张与收缩时不应期明显降低,进而造成人体的动作电位总时长与频率呈现出明显的降低情况,最终造成房颤现象,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当心房增大时,患者的心房钠尿肽的分泌呈现出增长趋势,进一步造成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受到影响,各项调节功能逐渐紊乱,影响患者房颤发生率。患者的二尖瓣反流面积与射血分数也产生明显的影响,其原因在于当二尖瓣反流面积增加、射血分数降低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缺血,进而对患者产生影响,故此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对于患者术后房颤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可以有效进行判断,临床参考价值较高。研究发现,射血分数降低灵敏度74.39%,左房增大灵敏度62.26%,心肌梗死灵敏度77.14%,相关性较高;左室增大灵敏度54.55%,二尖瓣反流面积敏感性55.56%,相关性较低,由此可以发现其相关性较高的因素对于病症诊断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可以合理地预测患者病症,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综上所述,冠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根据各项因素指标对患者病症情况开展分析,利用其指标来开展预测,以便于患者病症后续治疗,同时为胸心脏超声检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参考,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