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艳,李世仙,李玉恒,刘 芳,陈 颖
(昆明市中医医院 骨伤科,云南 昆明 650011)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高发病。当骨骼失去正常载荷能力,轻微应力即会破坏骨结构而发生骨折,是椎体为最常见的骨折发生部位[1],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威胁和影响,有效的探讨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手段是极为必要的[2]。对于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椎体骨折患者首选微创技术治疗,患者术后疼痛改善,能早期离床活动,但远期疗效与长期抗骨质疏松教育相关,潜在健康风险出院后仍存在。中医特色延续性护理发挥中医辨证施护、整体理念及延续性护理全面、持续的优势,使患者心理和生理状态均达到最佳应急,促进全面康复[3]。应用中医特色延续性护理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管理干预,强化患者遵医意识,重塑自我管理行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模式,从而提高自我照服的能力,改善其骨质疏松症相关症状的发展、加剧,促进骨折的愈合,积极降低术后再发骨折的风险[4]。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骨伤科住院的96例单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percutaneous balloon kypho-plasty)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男21例,女27例;年龄71~82岁,平均(73.33±2.15)岁;骨折椎体:胸椎10例,腰椎38例;文化程度:学历:大学5例,初、高中38例,小学5例;观察组男20例,女28例;年龄70~81岁,平均(74.65±2.26)岁;骨折椎体:胸椎9例,腰椎39例;学历:大学6例,初、高中36例,小学6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及认知度等方面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根据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诊疗标准[5]:(1)纳入标准:再发骨折时间<4周;精神状态、沟通能力和认知度正常;年龄≥70周岁;临床资料完善的病例。(2)排除标准:存在恶性肿瘤或严重脑血管疾病者;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精神异常、沟通障碍者;不配合治疗、观察者。(3)脱落标准:研究过程中不能配合,依从性差者。(4)剔除/中止标准:未能配合研究方案实施者或研究过程中出现严重肝、肾、心脑血管疾病及多发性骨折,无法判定疗效者。
对照组入院即给予镇痛、体位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除了常规护理干预外,实施中医特色延续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统一认识,培训疾病养护相关知识,组建中医延续性护理小组,制定工作标准及实施方案、流程;(2)健康宣教 引导意识转变,明确建立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从认知误区着手,展开问卷调查,制订中医特色健康指导手册、宣传动画等,强化起居饮食、运动康复、情志调达指导的内容。具体内容:(1)起居调护 评估、了解患者居家生活环境、状态,疏导调节不良情志,消除疼痛恐惧,缓解活动后再发骨折的顾虑。灌输“起居有常,饮食有节”理念,鼓励适当运动,通风多晒太阳,以调运气血,平衡阴阳。枸杞、黑芝麻、黑豆、木耳等为濡养肝肾之品,可根据证型给予辩证施食。(2)情志异常可伤及脏腑,积极正向疏导,使患者保持心绪的愉悦平和,对主动配合康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养生功能锻炼。手术改善了椎体骨质结构和骨强度,恢复脊柱稳定性和椎体高度,预防相邻椎体发生再骨折,降低相邻椎体由于应力分布不均而导致骨折风险[6]。故患者下床活动必须佩戴腰围护具,避免腰部过曲过伸及负重活动,可进行慢步、太极拳、六字诀等舒缓的养生功法。(4)完善服务内涵。指导合理补钙、引导正确生活方式、宣教安全防护知识,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知识讲座、手机沟通交流平台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和评价。(5)建档立册。收集整理电话随访、调查问卷和网络平台的交流信息,数据比对分析,探寻中医特色延续性护理的特点和优势,评价应用效果。
1.3.1 评价时机
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各评价1次。
1.3.2 采用情感角色、心理健康、躯体功能、社会适应及总体健康指数5方面为评价指标,用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MOSSF-36)进行效果评价。5方面的评价指标下分别有对应子条目,每个子条目评分1-6分,得分越高该方面情况越好,综合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优。
1.3.3 选用本院自制调查表从饮食、生活习惯、康复锻炼、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效果等角度评价2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护理质量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SPSS26.00统计学软件进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2组患者情感角色、心理健康、躯体功能、社会适应及总体健康指数情况,观察组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评分对比分]
2.2 比较2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护理质量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满意度评价对比[n(%)]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一种严重后果,对患者生活造成的影响严重,再发骨折也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故加强对再发骨折的预防尤为关键[7]。骨折预测、抗骨质疏松治疗规范化、健康宣教以及适量运动等综合干预措施都能显著减少患者再骨折的发生,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中医特色护理具有简单、易操作等特点,适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本研究融合中医护理及延续性护理,将中医特色延续性护理主动融入到疾病预防、养护过程中,以起居饮食、情志调达及运动康复养生为抓手,不断完善服务内涵,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生活方式[8]。
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总结分析应用中医特色延续性护理后对2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等维度分析对比,在情感角色、心理健康、躯体功能、社会适应、总体健康指数及满意度上,观察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医特色延续性护理运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可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改善其骨质疏松性疼痛,增加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术后再发骨折发生几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9]。
综上所述,在中医护理原则指导下的延续性护理将中医护理操作特色、中医养生功法、中医起居调护融入其中,不仅可促进老年患者身心康复,同时对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凸显中医特色延续性护理的作用,充分发挥了中医护理特色及优势,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