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政,周碧云,王水云
(广东省深圳市保健委员会办公室综合门诊部 1.药剂科 2.内科,广东 深圳 518000)
非瓣膜性房颤是心律失常一种常见类型,老年群体中的发生率高,若是不能及时的治疗可引起脑血管事件,严重甚至致残致死[1]。传统治疗方式主要是应用利伐沙班治疗,然而抗凝效果往往不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这样对患者的预后不利[2]。达比加群酯是一种新型抗凝药物,临床应用研究表明该药物可以有效抗凝并且用药安全性高,可作为利伐沙班的替代药物。本研究中,针对高龄非瓣膜性房颤者,探讨应用达比加群酯治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综合门诊部收治的100例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资料纳入研究。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均是参照《老年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6)》[3]的相关标准确诊为非瓣膜性房颤;(2)临床资料完全,年龄≥75岁;(3)近3个月无抗凝药物治疗史。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2)心脏疾病或者肿瘤疾病,且肿瘤为恶性的患者;(3)对本次研究应用的药物存在过敏者。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在进行研究对象分组上,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各组基线资料如下:观察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75~88岁,平均(81.21±1.23)岁。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76~89岁,平均(81.16±1.25)岁。对比基线资料,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高。本次研究经过患者或者家属知情同意后实施。
各组患者入院均是按常规指南进行疾病治疗,治疗上是进行疾病系统评估后常规治疗干预,主要是控制好患者的心室率,之后予以抗凝治疗。
对照组使用利伐沙班片(Bayer Pharma AG,国药准字J20180075,规格10 mg*5 s*1板)治疗,主要是应用口服用药的方式,使用剂量均为10 mg/次,1次/d。观察组则是应用达比加群酯胶囊(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批准文号H20130164,规格110 mg)治疗,使用方法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Ccr)确定用药量,针对Ccr>30 mL/min给予150 mg/次;Ccr<30 mL/min则给予75 mg/次,口服吞下整个胶囊,2次/d。
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1)凝血指标。测定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疗程后的凝血指标,具体包括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in time,APTT)。(2)不良事件。统计牙龈出血、皮肤出血、血尿、出血性脑卒中等的发生率,评价治疗方式安全情况。
对比凝血指标的变化,各组均经3个疗程的相关治疗,TT、PT、APTT指标均比治疗前提高,并且治疗后的各指标也均是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凝血指标治疗前后组间差异对比
对比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远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非瓣膜性房颤是一种高发的类型,在高龄群体中的占比也高。高龄患风湿性心脏病、人工瓣膜者常见房颤这一情况,房颤的发生可引起脑血管事件,因为高龄群体本身就合并多种脏器功能损伤,在房颤发生后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受威胁,为此应予以科学治疗,而其中抗凝治疗是提倡应用的方式,经这一方式能稳定症状体征,显著降低疾病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及改善患者预后[4]。针对高龄非瓣膜性房颤,临床治疗上多是应用抗凝药物治疗,目前常应用的药物主要是利伐沙班,它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能够为Xa因子相结合,无需抗凝血酶III参与抗凝,进而能够直接抑制凝血酶的产生以及血栓生成,并且药物也对人体内血小板有一定影响,实施膝关节置置换术的群体,给予利伐沙班,对于防止静脉血栓有积极意义,取得良好的效果并改善患者预后[5]。然而据有关研究[6]表明,利伐沙班的缺陷是治疗时间窗比较窄,需要持续监测国际标准比值INR,这样就使得药物的临床应用上容易受限制,对此临床中积极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药物。
达比加群酯属于一种新型的抗凝药物,该药物主要是由人工合成,本质属于非肽类凝血酶抑制剂,药物可抑制纤维蛋白原的裂解及阻止血栓的形成。达比加群酯这一药物,仅仅通过口服这一简单方式给药,药物就可以迅速的被机体吸收,药物作用病变相关部位,经由肝脏内部酯酶进行催化,分解达比加群,同时达比加群也属于血浆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可抑制游离凝血酶与纤维蛋白结合的凝血酶,抑制血小板聚集[7]。在动物及体外试验中均证实达比加群经静脉给药可起到抗血栓形成的效果,并且有明显抗凝活性。达比加群酯的安全有效剂量较宽泛,主要是原型可经肾脏排出,少部分可由肝脏排出,且在应用过程中也不需要持续检测 INR情况,这就使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高。此外同利伐沙班用药比较,对房颤者应用达比加群酯在安全抗凝作用的同时,明显降低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发生,使得患者耐受性好[8]。本次研究中,观察对比使用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分别用于治疗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显示经治疗后在TT、PT、APTT各项凝血指标上较治疗前延长,而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达比加群酯可取得比利伐沙班更为满意的抗凝作用,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标,并且药用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针对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达比加群酯给药干预疾病,可在取得良好抗凝效果的同时,使得相关的凝血指标也改善,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栓形成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健康,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