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纤溶指标与结肠癌病理特征及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研究

2022-08-16 08:29杜良琴罗永钊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高凝纤溶抗凝

杜良琴 罗永钊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清远 511500)

结肠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排行第五的致死性癌症,我国每10万人中约有14.2人发病[1],该肿瘤患者通常只能依靠化疗的手段来延长生命,其5年生存率较低[2]。VOLAND等[3]研究表明,恶性肿瘤者可出现凝血、抗凝以及纤溶系统的失衡,此类状态对于肿瘤的生长与转移意义重大。临床中对肿瘤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时,凝血、纤溶各指标不仅仅是癌症患者血栓性疾病的筛查指标,其对肿瘤的预后及生存率等均有影响。李晓晓等[4]研究发现,APTT、PT以及D-dimer在人体凝血纤溶系统作用突出,研究肿瘤患者凝血、纤溶各指标的变化有助于分析肿瘤患者的血栓形成机制,了解其病情变化、预后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本研究旨在分析结肠癌患者体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分析其与结肠癌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6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作为结肠癌组。纳入标准:(1)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结肠癌;(2)预计生存时间≥6个月;(3)配合度较高。排除标准:(1)自行使用抗凝药物;(2)有结肠手术史;(3)精神类疾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5~72岁,平均年龄(61.25±5.47)岁;左半结肠30例,右半结肠30例;TNM分期II期39例,III期21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6~72岁,平均年龄(61.78±5.36)岁。两组上述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标本处理

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mL,用109mmol/L枸缘酸钠1∶9抗凝,然后混匀后以3 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吸取血浆储存于-80℃待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D-二聚体(D-dimer)检测均采用日本Sysmex 生产的CA-15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试剂由Dade Behring公司配套试剂。检测结肠癌患者术前、术后1d的APTT、PT以及D-dimer水平情况。各检测指标参考区间:PT为(9.8~12.1)s,APTT为(22.7~31.8)s,D-dimer为(0~0.55)mg/L。

1.2.2资料收集与随访

于术前对患者行一般资料调查,术后行30d随访,统计有无并发症及其详情。术后30d内切口出血、腹腔出血、深部出血、吻合口出血等均纳入出血范畴。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1周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术以及双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检查,将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心脑血管意外等纳入血栓及栓塞中。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凝血、纤溶指标水平

结肠癌组术前的APTT、PT以及D-dime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结肠癌患者术后的APTT、PT值降低,D-dimer值升高(P<0.05)。其中PT手术前后变化幅度为(4.73±0.62)s,APTT为(36.28±6.63)s,D-dimer为(1.32±0.47)mg/L,围术期APTT、PT以及D-dimer表达变化分别与术前的表达程度呈显著相关性(r=0.347、0.309、0.281,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纤溶指标水平对比

2.2 APTT、PT以及D-dimer水平在结肠癌病理特征中的差异

APTT、PT以及D-dimer水平在结肠癌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中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同结肠癌病理特征下APTT、PT以及D-dimer水平的差异

2.3 APTT、PT以及D-dimer变化与术后并发症相关性分析

60例结肠癌患者均能完成随访,经统计术后发生血栓及栓塞6例(10.00%)、出血4例(6.67%)。结肠癌患者的APTT、PT以及D-dimer的水平变化程度与出血、血栓及栓塞的发生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 APTT、PT以及D-dimer变化幅度与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3 结论

恶性肿瘤引起的血栓形成可能与血流减慢以及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内皮细胞损伤等因素相关[5]。肿瘤细胞合成与释放的癌症凝结素和组织因子可激活人体的凝血系统,进而改变患者的凝血状态并引发凝血纤溶失调。截至目前,诸多的研究证实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内,止凝血功能紊乱较为突出,由此种紊乱所引发的血液高凝状态可促进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展与转归[6]。近来的医学研究也指出,部分结肠癌患者的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存在异常,推断此类异常可能与结肠癌发生血行转移有关,若能够对此类患者的高凝状态进行调整与改善,则能够阻止结肠肿瘤的生长、转移,并延缓肿瘤的发展,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期[7]。现阶段诊断早期凝血功能改变有价值的敏感指标普遍被认为是凝血和纤溶分子标志物[8]。

在本研究中,特将结肠癌患者的凝血纤溶指标与正常志愿者进行比较,发现结肠癌患者的APTT、PT以及D-dimer值明显更高(P<0.05),其上述各指标的水平均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0.05),这提示结肠癌患者的凝血功能亢进,纤溶系统过度活化,这与郭欣等[9]既往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PT可促使肿瘤细胞直接发生转移[10],而内源性凝血途径启动后会影响APTT并消耗掉大量的抗凝物质,致使凝血、抗凝血间失衡,肿瘤细胞极易进入到血液循环中[11]。恶性肿瘤患者D-dimer上升,可能与恶性肿瘤产生大量纤维蛋白原激活物后加速局部纤维蛋白的溶解有关[12]。另外,将结肠癌患者术前与术后的APTT、PT以及D-dimer进行比较,发现结肠癌患者术后的APTT、PT值降低,D-dimer值升高,分析与手术这一应激源有关,手术期间难以避免对组织和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导致机体释放出过量的炎症因子,血液高凝加剧,该高凝状态下增加血栓形成的几率,引起人体纤溶系统的继发性激活,从而引发出血[13]。因此,患者在术后APTT、PT降低以及D-dimer表达升高,与术前相比其变化幅度较大,提示结肠癌患者的凝血、纤溶系统变化较为突出[14]。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结肠癌患者的APTT、PT以及D-dimer的水平变化程度与出血、血栓及栓塞的发生具有显著正相关性,提示结肠癌手术前后的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幅度越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更高,对于预后越容易产生不利影响,与林延明等[15]的研究吻合,故临床中应该加强对于此类高危患者的监测,密切观察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尽早预防,以促进预后。

综上所述,结肠癌患者其APTT、PT以及D-dimer值的变化幅度可对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预测,加强对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进一步研究,有利于发现凝血的异常状态,帮助医师估计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预后判断,促进患者康复,帮助其延长生存期。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亦较短,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凝血、纤溶指标与结肠癌患者术预后的关系。

猜你喜欢
高凝纤溶抗凝
我院心房颤动抗凝药物治疗管理新模式的构建及取得的成效
补阳还五汤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心脏瓣膜术后,抗凝药物这么吃才安全!
凝血及纤溶实验室进展及临床应用
探讨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四项指标对脓毒症患者合并DIC的临床预测意义
不同提取法炮制对水蛭体外溶栓活性的影响
低分子肝素钠和右旋糖酐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效果的影响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