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

2022-08-16 08:28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缺血性

宋 艳 慧

(清丰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濮阳 457300)

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不良生活习性以及人口结构改变、营养及微量元素匮乏等因素的影响,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脑卒中疾病[1]。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是脑卒中的常见类型之一,约占60%~80%,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脑梗塞等,是由多种原因导致患者脑组织部分区域出现供血不足现象,进而脑组织呈现缺血、缺氧特点,其是一种脑血流障碍性疾病,会引发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致死、致残率较高[2-3]。临床针对该疾病,主要以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抑制病情进展等为治疗准则,主要选择保守药物进行治疗[4]。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药,能有效促进血管扩张,常用于心脏病、脑血栓等疾病治疗中,近年来另外一种新型药物也广泛应用临床治疗中,即氯吡格雷,应用于因血小板高聚集所引发的各类动脉循环异常性疾病治疗过程中,二者均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4-5]。本次研究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治疗,分析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6.34±6.37)岁;病程1~28h,平均病程(12.37±2.69)h。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6.38±6.39)岁;病程1~28h,平均病程(12.39±2.65)h。患者上述研究资料经统计学数据进行比较分析,P>0.05,符合研究开展基本条件。

纳入标准:(1)所纳入患者入院后立即完善相关检查确诊;(2)患者均为初次发病,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不超过72h;(3)均在本院建档立卡,个人信息资料齐全;(4)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不超过15分;(5)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及意义,并自愿签署相关文件。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患者;(2)经检查,合并患有肝肾功能衰竭者;(3)合并严重精神障碍疾病者;(4)用药禁忌者;(5)中途转院者。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降颅内压、控血糖、呼吸支持、维持机体良好代谢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意大利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 ,国药准字J20171021),初次服用每次0.3g,服用1次,后维持每天1次,每次0.1g剂量。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氯吡格雷治疗方法,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2)75mg,每日1次。两组治疗时长一致,均为3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应用价值:(1)血液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干预前后空腹抽取静脉血3mL,离心,取上清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VEGF和GAP43,使用循环酶法测定hs-CRP、Hcy;(3)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消化道出血、腹痛、食欲不振、皮疹等不良反应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液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相关血液指标均发生改变,但实验组更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液指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患者的临床指标相比无差异(P>0.05),同治疗前相比,经治疗后患者的hs-CRP、Hcy、VEGF和GAP43等治疗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实验组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指标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药副作用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药副作用发生率为10.00%,实验组药副作用发生率为1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药副作用发生率的比较[n(%),n=50]

3 讨论

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血小板聚集、脑血栓形成、缺血半暗带等密切相关,会影响脑组织功能,导致其发生缺血、缺氧等改变,进而引起患者神经功能缺失,面对当今社会现状,注重对该疾病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6]。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应当以控制病情为主,需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干预措施来减少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炎症反应、抑制血栓形成,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7]。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是临床缺血性脑卒中疾病一级、二级预防中常用药物,在疾病防治中具有积极意义。

对于该疾病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乙酰水杨酸能够对血小板聚集及释放反应产生影响,此药物口服吸收效果良好,起效迅速,能快速分布全身发挥抗血小板聚集功效;而氯吡格雷为新型血小板抑制剂药物,服用后能够在肝脏作用影响下将其转化为具有活性特点的代谢产物,影响血小板蛋白活化,从而实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二者进行联合使用,能够达到较高的协同作用[8-9]。故而研究结果表示,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经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显著改善(P<0.05),提示双抗疗法的应用在脑卒中疾病治疗中,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指标,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病情好转。hs-CRP是临床常用的反应机体炎症的敏感指标,其值的高低能够反应患者脑组织缺血梗死后的急性炎症反应,其能有效反映疗效差异;Hcy是蛋氨酸脱甲基后的中间产物,当其水平上升时,会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VEGF是血管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因子;GAP43是神经再塑与再生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标志物,其存在能够促进神经生长、发育以及再生[10-11]。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发生及进展过程中,Hcy会对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进而易诱发疾病发生,而当脑内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时,VEGF与GAP43表达会异常升高,与疾病发生和进展有密切联系[12]。研究结果表示,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hs-CRP、Hcy、VEGF和GAP43等治疗指标有显著改善(P<0.05),提示相比于单一药物治疗,联合用药疗法能够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促进患者血管、神经再生,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生理功能恢复。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两组药物协同应用,能增强抗血小板凝聚功效,阻断血小板活化途径,减少血小板聚集,进而能促使局部血栓形成发生率减低,避免对内膜细胞产生不利影响,减低炎性因子释放,能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对于防止缺血性事件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另外研究还表示,对照组药副作用发生率为10.00%,实验组药副作用发生率为1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了该联合应用方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治疗中的可行性,用药安全性高,便于老年患者接受。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疾病类型之一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联合用药疗法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指标,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疗效肯定、安全,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缺血性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吃氯吡格雷最好测下基因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每日信条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