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龙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中心学校,甘肃张掖 734019)
新时期教育教学与社会同步发展,学校肩负着培养和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和任务,对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作用和意义,学校培养的人才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当前对于具备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有较多需求,学校通过实施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动和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要求下,农村学校应当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另外,我国自古以来将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人才教育培养的重点内容和方向,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思想道德教育被纳入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由于部分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条件设施相对落后,对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有更迫切的需求,通过全面实施德育教育能促使农村学校意识到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扩展德育教育的应用范围,从而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价值,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约束。
首先,现阶段实施德育教育成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通过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理论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能够充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加强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然潜能,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社会关系、个性化特征以及专业才能的综合发展。同时,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农村地区学校应当全面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明确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其次,农村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素质型人才。一方面,学校需要充分把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如从个人文化修养、社会行为规范以及思想品质等方面明确学生品德的培养要求;另一方面,学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以此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最后,从改革创新的角度看待农村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落实。现阶段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全面朝学科类型德育、校本德育、红色影视德育以及生态德育教育方向进一步落实,将开展农村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与农村地区总体建设发展紧密相连,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上推进农村地区文化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学科德育主要是指将德育教育元素融入学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中,通过教育教学内容不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从而达到增强学生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的核心教育目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创新手段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政治元素,促进德育知识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渗透。所谓校本德育主要是指在每个学期初始阶段由教师确定不同的德育教育专题,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促使学生同步参与,确定德育教育工作的独立性,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德育教育。此外,实施红色影视德育需要完备的教育设施为支撑,国家要加强建设农村地区教育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引进多媒体、公共网络,利用互联网拓展德育教育教学资源,通过观看红色影视作品、开展红色影视专题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正确理解,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另外,通过开展生态教育能够不断拓展德育教育范围,农村地区在开展春、秋游活动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将地域文化特色、生态环境与德育教育有效融合能提升德育教育的渗透作用。
顺应社会时代发展要求,我国教育形势也发生了全新变化。当前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理念仍然较落后,无法充分适应学生综合发展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学校教师德育教育观念落后,对情感教育缺乏正确认知和足够重视,难以真正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德育教育的实施方式和教育内容不符合学生阶段性、个性化发展特征。情感教育往往与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目标理念有高度相似性,但农村学校的道德教育以及德育教育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教育效果,其核心原因就在于教师对各类教育方法缺乏完整的认知,教育教学不具有针对性,无法适应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感需求,学生的心理困惑和情感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不仅浪费教育教学资源,而且也达不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我国自古以来以儒家思想为道德教育的核心思想,我国传统道德思想观念将“德的知行”看得尤为重要,农村学校德育教育实施效果不理想的部分原因在于教师过度受到传统道德思想的影响,对社会行为个体个性化发展缺乏足够重视,忽视了学生对自主、自由以及个性化发展的追求,尤其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深度影响导致情感教育存在明显滞后性。此外,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时往往以典型人物形象和好的榜样为具体教育案例,旨在促进学生内心情感与人物道德、情绪产生共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过度典型化和人格化宣传、介绍榜样人物,反而会削弱情感教育的作用、价值,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思想品格。
德育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有较多相似性,但相关原理、准则对德育作出了明确的概念界定:把思想观点、道德规范以及思想准则有效转化为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社会教育实践活动过程称为德育。农村学校实施德育教育往往难以区分不同教育形式之间的差异,甚至将德育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不利于有序落实德育教育工作。另外,当前农村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普遍注重灌输德育教育元素、思想内涵,却忽视了学生吸收、消化知识的程度,对德育教育教学效果没有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德育教育缺乏深度拓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因而导致德育教育事倍功半。
一方面,校内德育教育应当从理念形式上进行创新,学校要正视当前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适度调整德育教育工作重心,明确德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增强德育教育工作的独立性,基于传统德育教育理念和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充分凸显德育教育的人文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德育教育的育人元素,在校园内部创造良好的人文气息,促使学生能够在校园内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同时,农村学校党组织领导也要重视德育教育工作,不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更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把学校班级作为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单位,促进德育教育工作在校内实现纵向、横向的深度拓展。
另一方面,校外德育教育应该面向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通过加强家校联合互动教育、建立校外教育辅导站点、加强家校与社会的合作不断拓展德育育人范围,从而达到深化德育教育改革与作用的目的,有利于更好地巩固德育育人效果,扩展更大的德育育人网络。例如,通过加强家校合作、构建畅通的教育沟通反馈机制,教师能够借助家校互动平台及时反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家长根据教师的反馈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促使德育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合作需要学校加强校外教育宣传,为学生创造干净、和谐的校外教育环境的同时鼓励社会机构给予学校教育大力支持,配合学校建立校外教育指导服务站,方便学校定期开展德育教育校外活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强化德育教育育人效果。
以国家教育事业战略性、系统性发展为视角,在国家教育思想指导方针、政策的影响和要求下,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需要结合学生受教育程度和实际思想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求合理制定德育教育工作体系架构,通过制定长远发展的工作规划将德育工作上升到学校教学管理的战略高度,以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和完整的工作规划促进德育工作的具体落实。通过强化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战略化发展促进学生内化与深度拓展德育知识,进一步加强社会、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互动联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和氛围,在战略思想的引导下保证具体落实德育教育工作,避免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此外,德育教育是终身教育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落实农村学校德育教育工作需要立足实际情况,在实践过程中充分挖掘德育育人的内涵价值,给予学生正向、全面引导,从而保证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要将德育教育工作看成一项复杂、系统、长期性教育工程,充分凸显德育教育严密的次序性,有效把握德育教育的关键节点,确定完整的教育步骤,紧密结合学生的心理变化、个性化特征和年龄结构,在程序化地促进德育教育工作进展的基础上注重充分体现德育工作的阶段性和灵活性。
一方面,学校教师应当明确学生是德育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同等思想高度的层面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细致捕捉学生的敏感心理,避免学生产生心理不平衡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应该以养成教育为工作基础,以校内外德育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手段,以课堂为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这个基础上注意拓展延伸德育教育内容,逐渐形成完整的德育育人网络体系。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德育教育都需要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和管理,促进学生落实日常行为规范,从而更好地巩固育人效果。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强化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相较于被动灌输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另一方面,学生接受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从学校到步入社会需要接受不同程度的德育教育,对于学校而言有必要针对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建立对应的德育档案,完整记录学生在学校接受德育教育实现成长的过程。第一,有利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情感问题及个性化需求,从而强化教育指导效果;第二,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家校互动沟通,学校可以借助家校互动平台向家长反馈更真实、全面的信息,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借助相关档案信息能够综合性评价学生的行为表现及德育教育工作的进展情况,分析德育工作进展的不足和优势,方便学校及时改进和完善。
教师是校内外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在行为上是引导学生行为规范的表率,在思想上能够正确引领学生的思想。对此,教师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确保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思想、行为能够保持一致,尤其是中小学阶段学生思想行为的模仿能力更强,需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避免德育教育产生副作用。同时教师的人格尤为重要,教师拥有良好的人格能够促使他们在日常行为中散发无形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能够深深地吸引学生,学生的思想情操无形中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从而自觉规范自己日常的行为活动,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
综上所述,农村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受社会、学生家庭以及学校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而引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几点建议,以便更好地强化农村学校落实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