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022-08-13 13:05白亚楠
学周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跨文化少数民族交际

白亚楠

(内蒙古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础。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需要了解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巨大,如果只是单纯掌握语言知识点,而不熟悉其背后的文化,在使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时就可能产生障碍。内蒙古自治区是多元文化发展的典型区域,我区大学生处于中华民族文化、蒙古族文化及外国文化的冲击和融合之中。因此加强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已成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

美国人类学家Edward T.Hall(1959)首次提出“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即进行成功跨文化交际所需的能力。Byram(1997)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交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跨文化能力。跨文化能力具体体现为态度:好奇心和开放的心态;知识:对本国和交际对象国的社会群体和成果的知识;解释与联想技能:结合自身文化相关材料,对另一文化的文档或事件进行阐释的能力;发现与互动技能:获取某种文化或者文化新知识,及在实际交流中运用知识、态度和技巧的能力;文化审视意识与政治素养:依据明确标准对自身及其他文化进行批判的能力。本研究以Byram 跨文化交际模型为基础,以内蒙古医科大学学生为调研对象,对内蒙古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总体现状如何?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四个维度具体有何差别?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内蒙古医科大学本科生,专业涉及蒙医学、蒙药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精神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品生产技术,共565 人,其中少数民族290 人,汉族275 人。发放问卷总数565 份,收回有效答卷555份,回收率为98.2%。

(三)研究工具

数据收集采用问卷形式。问卷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信息涉及受调查者民族、专业、学习英语的目的等;第二部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自我评估,包括态度、知识、技能、意识四个维度;三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的原因分析及提高途径,涉及学生对英语教学方式的看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存在的困难等方面,旨在进一步分析学生跨文化学习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

三、结果分析及讨论

(一)学习英语的目的

在跨文化交际中,英语作为沟通的桥梁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两组受调查者学习英语均不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其文化知识,更多是出于现实生活的需要,超过一半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为了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对于汉族大学生来说,“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继续深造考研”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仅有10%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和6%的汉族大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学生总体都未意识到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工具的重要性。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我评估

1.态度维度。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态度维度上,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的共性大于差异。在回答是否认为中国文化优于外国文化的问题中,超过70%的大学生认为“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对于其他国家和中国的文化差异,选择“非常有兴趣”和“有一定的兴趣”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占75%,汉族大学生占85%。在问题3 中,选择“当然愿意”作为英语志愿者,参加北京冬奥会的大学生均占50%以上。整体来看,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对于外国文化的学习意愿都比较强,愿意与来自不同文化的外国人交流,跨文化交际态度比较积极。

2.知识维度。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知识维度中,共设置两个问题:问题1 关于跨文化交际知识,48%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表示“读过相关书籍,有一些了解”,而汉族大学生选择这一项的占65%。问题2 关于英语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两个受调查组的差别不大,选择“一般了解”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占53%,汉族大学生占60%。而“十分了解”和“比较了解”这两个选项的人数都偏少。通过调查,学生整体对于外国文化了解甚少,而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掌握比汉族大学生要弱一些。

3.技能维度。对技能维度的调研设置2 个问题:问题1 用英语书写自己的求职信,28%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存在很大的障碍,远远高于18%的汉族大学生。问题2 能够自如地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交谈,选择能够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占42%,而52%的汉族大学生选择了这一选项。

4.批判性意识维度。在批判性意识维度的调研中,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在调研结果上主要表现趋同。对于能否容忍不同文化带来的差异问题中,27%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和28%的汉族大学生均选择了“完全可以”。在与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发现本族文化与其他国家的文化有分歧的问题中,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63%)和汉族大学生(69%)都选择了“试着用英文与他们沟通,找到解决的办法”。

至此,对于本研究的三个研究问题,我们已经得出结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整体的跨文化能力较为一般。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维度同汉族大学生还有一定的差距,而在态度和批判性意识维度上表现趋同。少数民族大学生因学习经历和客观条件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上的确存在困难,需要外语教师、教材编写者和学习者共同努力,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原因分析

少数民族大学生通常是以本民族语言作为第一语言,汉语为第二语言,英语则是第三语言。本族语、汉语和外语三种语言的相互迁移以及文化信仰、心理因素的差异,使得民族地区学生的外语学习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根据“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十岁以前是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而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初学英语的年龄已经过了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大学时在选择对英语国家文化不感兴趣的原因时,76.04%的学生将其归结为自身英语能力不高,因此他们的英语学习颇具挑战性,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也相对复杂。目前没有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独特性的英语教材,而是采用全国统编教材,缺乏地域性特色,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没有共鸣。希望教材编写者可以和一线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合作,编写出适合少数民族大学的教材。

此外,少数民族地区和外界文化交流少,少数民族大学生鲜有机会可以与目标使用者接触、交流,缺乏真实的文化氛围。调查中,有47.19%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要通过观看外国电影视频来了解外国文化,22.47%的学生依赖于课堂教师的讲解。而在一些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授课的侧重点仍然是课文翻译和语法点的讲授,很少关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四、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的对策建议

(一)大学英语课堂上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打好语言能力的基础。通过调查得知,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存在不少困难。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大学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其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和发展三个层级目标。对于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需要达到基础目标:能够基本满足日常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中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信息交流的需要,能够运用基本的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策略。通过教授语言知识,增加学生在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知识储备,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水平,才能深刻理解和体会外国文化。

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是一个有机的统一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创设跨文化交际环境的情景,充分改进课程设计,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学习任务,增加学生的语言应用环节,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模拟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师可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加强英语文化和汉文化的对比、少数民族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对比以及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对比,让学生体验不同文化观念的冲击与碰撞,增强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充分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增设创新性跨文化课程

传统的英语教学将重心放在了听、说、读、写这些应试语言能力的培养上,缺乏对跨文化交际相关文化知识的关注。根据针对内蒙古高校的这项调查,无论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还是汉族大学生,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知识和技能维度均存在一定障碍。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为大学英语增加后续课程,开设一系列具有趣味性、实用性的跨文化课程,积极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的文化,尽可能多地储备跨文化方面的知识。

目前大部分外语教材都是对外国文化的事实性介绍,缺乏学生较为陌生的社会制度等文化内容。学校、学院应该加大对教材的开发力度,选取能够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潜质的新教材,其教学内容需要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特点、思维方式相吻合,从而能够有效促进跨文化教学。考虑到少数民族英语的特殊性和现实性,学校应该整合各类资源,通过恰当的教学弥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本土性知识与学校教育的普适性之间的裂痕,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学校团委和各类社团力量,建立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交际渠道,通过各类跨文化交际活动,让学生达到更高的学习效率和更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师资培养,转变教学观念

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通常按照全国标准,没有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的特殊性。对此,少数民族师资培养应结合当地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多元文化师资培育的本土实践,既重视语言功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还要增强教师多元文化知识与跨文化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作为学生学习语言、了解世界主要途径的大学英语课程,应以培养学生多元文化认知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除了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应用,还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其学会吸取不同文化精髓、塑造开放的民族心态。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民族发展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模式上要与时俱进,摆脱照本宣科的模式。教学内容可以加入有地区特色、民族特色的内容,教学方法要改变“哑巴式”的教学现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音频资料,并通过多元化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沟通,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中重视教学输入和输出的结合,增强学生知识内化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的连贯性、流畅度和表达能力。通过对中西方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风俗习惯的了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汉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对比的任务,顺利应对跨文化的教育教学情境。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持续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发展。

(四)积极开发文化学习的新渠道

根据调查,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对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能的态度积极,兴趣浓厚,其中42%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外的社会制度不求甚解。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文化知识获取渠道,鼓励学生自主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而大学生可以运用手机、电脑在新媒体平台进行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节省高校师资和课程投入。

五、结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一项坚持不懈的工作,要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创造多样的跨文化学习任务,创新培养策略,培养学生的文化明辨能力和评判意识,待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能够形成自觉自信的文化立场,塑造符合“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的综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跨文化少数民族交际
情景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