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引导的有效性策略

2022-08-13 13:05袁浩文
学周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分层信息技术情境

袁浩文

(甘肃省武威第七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在最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样性引导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调动其积极性,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中。然而,眼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上,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导致教师对课堂引导的重视不够,普遍采取传统教学方法,依据课本内容,一板一眼地进行知识灌输,制约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根本无法实现核心素养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教学、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研究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有很多教师都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观念及方法的更新不及时,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具体来说,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学科认知上存在问题。由于信息技术并未设置为考试科目,教师和学生并未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很难具备前瞻性的眼光。一方面,教师依然束缚在应试教学理念下,常常有意识、无意识地将教学重点集中在考试的科目中,针对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关注不够,认为其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学生受到教师和高考压力的制约,在日常的学习中也会习惯性地取舍,对信息技术学科重视程度不够。

其次,教学内容的局限性。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依然奉行“一本教材走天下”的理念,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常常忽视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更新。但是针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但滞后的教学内容致使课堂教学氛围沉闷,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相符,难以真正满足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

最后,教学方式陈旧、落后。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是一门艺术,直接决定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面临核心素养下的要求,教师唯有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借助有效引导,才能真正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在调查中发现,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依然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模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陈旧、落后,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自主学习能力,与新课改下的要求不相符。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引导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一)明确高效引导有效学习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流程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对实践教学流程的清晰把握,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在围绕某一节课展开教学时,可将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使其变为一个或多个任务,在此基础上还要将与其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方法等融入其中,通过任务展示的形式实施示范性教学,在教师的良好示范下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任务,并在此期间巩固所学知识,对本阶段掌握的基本思想与学习方法做出总结归纳。如此一来,便能借助探索式教学引导学生牢固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抽出一节课的时间专门用来给学生展示近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把近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说出来,大家一起寻找解决方法。不仅如此,教师也可带领学生回顾这一阶段学习过的知识原理,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掌握处理相似问题的可行性方法。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触类旁通的能力,促使学生展开个性化学习。

第三,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展开探讨交流大会,以便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对相应内容形成感性认识,并对相应学习技能形成理性了解。教师在给学生传授基础知识时,还要有意识地进行教学重点的落实,以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学习时相应的技术流程。

(二)创设情境,强化课堂引导

情境教学与中国传统的“意境说”不谋而合。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要依托于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唯有通过具体的情境才能更好地汲取知识。教师则要主动成为情境的构建者,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自主进行知识构建,最终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若想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引导,就必须努力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境,联系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实情,精心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借助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知识探究学习中。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在借助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应注意三个方面:首先,为了给学生更好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可结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依托于生活、热点和问题素材等,精心创设针对性的学习情境。在这一情境中,教师可将相关知识和情境结合到一起,借助针对性情境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点燃思维花火,使其全身心投入知识学习中。其次,教师在借助情境引导的时候,还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实现教学情境的有效设立,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最后,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展开高效学习,还需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依据其兴趣、爱好、年龄特点,设计出能够满足学生认知需求的情境,逐步引导学生提高学习专注度,展开有效探究。

(三)优化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课堂提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课堂引导的最佳方式。教育心理学家在研究中认为: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催化剂。可以说,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一个成功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进入到知识的深度探究中,并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最终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基于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优化课堂引导时必须要重视设置问题,在问题引导下激励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探究。

在设计信息技术教学引导问题的时候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确保学生在问题的思考、探究中完成知识主动构建,最终落实既定的教学目标。

其次,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借助问题引导时,必须要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层次性的问题。

再次,教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还应坚持多元化的提问方式,并给学生预留一定的作答时间,以便学生深入思考并参与到课堂探究学习中。

最后,待到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还应给予一定的反馈和评价。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和表扬,并以开放性的态度对学生的问题回答进行评价。如此一来,可充分发挥问题的引导,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最终完成信息技术的高效学习。

(四)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从认知规律来看,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并不是同步的。而从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此,分层教学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分层引导。而在分层引导的组织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全面了解学生。一方面要重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比如理解能力、学习潜力、知识结构、学业成绩等;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表现,比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愿、学习习惯、学习意志等。

第二,注重隐性分层。隐性分层强调以班级教学为基础,以差异化指导为辅。同时,分层的结果并不会公布。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增强分层教学模式的实用性,使该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策略相融合,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使学生分层沦为划分“三六九等”,从而避免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

第三,合理控制层级数量。若学生分层数量过多,会给教学活动的组织增加困难,并且难以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若分层数量过少,则难以发挥分层教学的作用。一般来说,分层数量以三层为宜。

第四,动态调整。教师应该明白,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断变化的。而根据学生的变化,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分层情况进行阶段性的调整。根据以上几点,可以按照能力从强到弱的顺序将学生划分为A、B、C 三个层次。总之,只有进行统筹考量,才能有效保障学生分层的合理性,从而促进分层引导的顺利实施。

(五)依托生活素材,巧妙引导

新课改背景下,明确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优化课堂引导的时候,应从枯燥的理论内容中跳出来,立足于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将生活实际案例、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等融入教学中。如此,熟悉的学习场景更能激发学生展开探究的积极性,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灵活应用生活素材,优化课堂引导,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生活素材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引入学生所熟悉的场景,从而调动其学习欲望。第二,借助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思维。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探究时,还应从生活素材出发,设计相应问题,促使学生在对熟悉的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展开高效学习活动。

(六)合理应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引导课堂推进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若想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达成既定教学目标,就必须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通过对项目式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鼓励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全身心投入项目探究当中。首先,信息技术教师应对教材上的内容、教学大纲进行全面、深度的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项目。其次,教师还应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已有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等进行全面的了解,确保设计的教学项目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合,以免设计的项目难度过大或过小,否则都会制约探究学习的效果。此外,出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项目探究学习的目的,教师还应对学习项目进行分解,使其成为一系列具有层次化的探究项目,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参与项目探究学习。最后,教师可以按照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将4-6 名学生合理划分为一个小组,以此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确保每一个小组的学生之间均存在能力差异、性格差异,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合作和交流。之后,教师要引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既定的学习任务展开探究,逐步提升学习效果。

(七)完善评价方式,提升引导效果

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及时进行有效的评价,才能进一步总结和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指出的是,新课成改革下,教学活动中的评价不同于传统的评价模式,而是需要依据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学特点对评价模式加以调整,从而充分发挥出评价环节的积极作用。

首先,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评价是一种双向评估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根据自身的学习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自评、互评等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能够总结学习体验,从而进一步发现和解决问题。其次,要制订完善的评价指标。除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之外,教师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评价过程中需要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展开评价。最后,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比如可以利用档案袋评价法展开评价,这样可以及时记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变化,从而对后续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整。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注重“探究型”课堂的构建,通过有效的课堂引导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自主参与信息技术的探究性学习。所以,教师还应立足于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层次化的探究问题、依托于生活素材、开展项目式教学、优化课堂提问等,借助有效的课堂引导,促使学生高效地参与知识探究学习。

猜你喜欢
分层信息技术情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