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2-08-13 13:05王瑞娟
学周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数学题审题题目

王瑞娟

(河北省邢台市第五中学,河北邢台 054000)

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强、知识点分布广、抽象度高等特点,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是学生内化数学知识的关键。因此,本文对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展开讨论,旨在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数学思维,帮助学生积累更多解题技巧,增强学生综合能力,为高中数学教育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一、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学科中,由于教学内容中涉及较多知识点,且知识点分布较广,衍生出的数学题目较为复杂,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整体难度较大,知识内化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更多要求。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寻找数学问题解决规律,深入思考数学知识相关的疑问,多层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解题中基础性错误多

高中数学课堂中,多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常识性失误,基础性的数学题算错的频率较高。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数学基础概念、数学原理的掌握不透彻,做题过程中会忽视数学定义,继而引起一系列基础性的错误。对此,教师需要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督促学生用严谨、扎实的态度解析数学问题,全面理解、内化数学常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减少常识性的数学错题,增强学生解题能力。

(二)解题思路僵化不灵活

学生解题思路僵化、解题方法不灵活是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的重要阻碍。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课堂中,多数教师在解题训练中所采用的方式过于刻板,没有重视学生数学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导致学生在解题中会沿用教师的解题思路,忽视对题目的思考、探究,若数学题目出现变化,学生则会束手无策。另外,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未能及时引导学生搭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使得学生无法发现数学知识点中存在的联系,继而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无法灵活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题目中隐藏的知识点,难以解析数学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在数学问题解题训练中思维僵化,所采用的方法单一,严重影响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得学生解题效率不高,数学解题能力难以提升。

(三)审题能力弱

读题、审题能力是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通过读题、审题,才能掌握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分析数学题目中的数学知识点,评估该题目的考察内容,借此梳理解题思路,找到解答数学题目的关键内容。但学生读题、审题能力较弱时则无法快速明确数学题目的“破题点”,理清题目的结构,从而出现无法解题或解题思路存在偏差等情况,使得学生对数学题目的解答丧失信心,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三、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思路

为有效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教师还应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全面分析数学题目解析规律,从而多方面培养学生解题能力。首先,教师可基于数学概念引导学生对现有的数学题目求解。数学概念往往蕴藏着数学基本定义,透彻地理解数学概念才能抓住数学题目本质,明确该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继而掌握题目中蕴含的数学定理、数学概念、数学规律,使学生能够依据数学概念,系统推理解题方法,内化数学知识,高效率地解出数学题目。

其次,数学学科中,函数思想是建立在数学概念上的抽象理念,可体现在数学方程、几何图形、不等式等方面的数学知识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时,同样可基于函数思想锻炼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总结能力,以及学生在数学计算、题目运算求解中的思维能力。再者,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涉及函数思想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借助函数思想求解题目时,自身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将明显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意义重大。

四、高中数学课堂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夯实数学基础,激活学生发散思维

结合现阶段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立足于数学教材,夯实学生数学基础,减少数学解题中的常识性错误。同时激活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灵活解答数学问题,可以在数学题目解析中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点。

具体来说,首先,学生只有具有较多的数学知识储备,才能使得教师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对此,教师可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解题训练,启发学生寻找不同类型题目中的解题规律,并依据自身数学知识体系,快速抓住解题核心,用发散性、拓展性的思维找出题目涉及的关键知识点,以此提高学生数学解题效率,增强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其次,教师应重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对此,教师在创新数学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易于理解的教学情境的前提下,还应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与评估,全面分析学生的数学基础。随后,教师应围绕各单元数学核心知识,设计问题情境、应用型数学问题,用大量的定向训练使学生充分掌握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教会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形成扎实的数学基础。借此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准确分析数学题目的考察重点,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最后,注重学生数学读题、审题习惯的培养。掌握题目中已知条件、了解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是数学解题的关键,所以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审题、读题习惯,读懂数学题目,才能顺利的梳理数学解题思路,继而快速、正确地解答数学问题。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重视审题,形成审题的好习惯。学生通过审题可以充分掌握数学信息,抓住问题核心,随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析数学题目,顺利获得问题的答案。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答题的准确率,使得学生明确解题方向,针对性地增强数学解题能力。在此期间,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审题的价值,知道审题对数学解题的重要性,从而有意识地纠正自身解题行为,形成审题习惯,为数学解题打好基础。

(二)创新教学思路,激发学生解题兴趣

高中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关系着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感。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思路,用较强的趣味性、新颖性,改变公式化严重的数学课堂,激发学生解题兴趣。据了解,对于数学知识薄弱的学生而言,其在学习过程中会对数学题目产生畏难心理,自身注意力无法集中,从而导致该类学生解题能力难以提高。因此,教师应将游戏、故事情境、视频、图片等趣味元素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在导入、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等多个阶段中抓住学生眼球,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数学题目解析、数学知识学习中,并且能够紧跟教师思维,对解答数学题目产生兴趣。

学生产生解题兴趣后,教师可回归数学知识点本身,利用数学概念,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具体来说,数学概念包括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公式、基本定义。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技能时,可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解析各类数学概念,帮助学生梳理数学定理,掌握数学知识基本规律。之后,教师可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感知其与数学题目的关联性,了解数学解题规律,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对数学题目的畏难心理,逐步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鼓励、引导的方式教会学生运用、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通过论证、解析、对比解答数学题目的方法,提高其对数学题目的解答效率,体会解题之后的成就感,为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解析数学题目打好基础。

(三)增强学生审题意识,培养良好解题习惯

为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教师应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重点培养学生审题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如认真审题、细致审题、全面审题。在学生审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审题的方法:第一步理解题目,随后根据自身对题目的理解思考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学生通过思考与分析了解该题目考察的方向后,可回顾与题目相关联的数学知识,继而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析题目。因此,在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时,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审题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审题中梳理题目中的逻辑关系,感知其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找到解决该数学题目的切入点,以此帮助学生掌握审题技巧,逐步积累审题经验,为学生高效率地解答题目打好基础。

(四)传授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掌握一定数学解题技巧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条件,所以教师应传授学生解题技巧,引导学生将单个的题目联系起来,探索题目之间的解题规律,逐步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具体来说,首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练习基础类数学问题,巩固学生所学的基本数学知识。在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后,教师可让学生尝试分类处理数学题目,建立数学题目数据库。

其次,学生将题目分类存储后,教师可针对性地讲授数学解题方法,通过同一类的题目练习,让学生了解同类题目的解题规律。之后可在解题过程中,分析数学知识的关联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此种解题方法可让学生摒弃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借助理解、分类记忆、总结归类等方法积累解题技巧。

最后,教师在为学生讲授解题技巧时,可同时应用综合法和分析法灵活解答数学题目,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理清题目条件与答案的关系,从而搜索数学知识,联系数学题目,推理出最终的解题方法。

(五)培养学生建构意识,构建数学解题模型

教材、基本数学教学资源是数学解题模型产生的主要依据,学生只有具备建构思维,才能学会利用有效资源构建数学解题模型。因此,教师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建模知识,引导学生寻找模型、数学知识、数学题目的联系,激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

在思维习惯培养过程中,学生可在审题时快速建立题目与数学知识的关联模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中的数学题目。但是由于模型意识本身的特殊性,此种解题模型多应用在数列问题、方程问题、函数与几何问题中。在解析较难的数学问题时,建模意识可自动带动学生建立数学解题模型,深入分析数学题目的内涵,从而掌握解题思路,把握该题目中所考察的数学知识。需要注意的是,为有效培养学生建构意识,让学生快速构建数学解题模型,教师可在数学课堂中引进思维导图,清晰地显示解题模型产生的流程,强化学生的建构思维及解题模型的构建能力,逐步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不仅如此,此种解题技能的培养可同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为学生后期解析数学题目提供助力,有利于保障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六)鼓励合作学习,重视课堂互动交流

高中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其个人能力、认知水平、个人特长各有不同,所以对课堂中教师所讲授的数学知识的理解会出现明显差异。教师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时,应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加强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与交流,从而使学生在同伴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沟通,快速了解数学题目解析中存在的问题,学会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个性化地完成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具体来说,教师可采用问题情境法、任务驱动法,用问题或课堂任务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思考、分析各类数学题目。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可相互交流,说出自己对数学题目的理解,分享自身的解题思路、解题技巧,激活学生解题思维。

除此之外,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各类数学题目均可通过分类讨论的方式总结题目内的数学知识重点,让学生快速感知数学题目的规律,提高学生解题效率。但是在课堂讨论、练习时,教师应提前为学生做好题目分类、讨论创造有利条件,用个性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讨论行为,鼓励学生运用分类讨论精准解析数学题目,同时能够在分享中积累解题经验,弥补自身不足,实现共同进步,确保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为我国高中阶段数学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打好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基于数学概念、函数思想,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审题、分析题目、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高效率地解答题目,从而在后期数学知识学习与运用中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我国高中数学教育任务的完成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数学题审题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一道高考数学题的多种解法オ
追根求源